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为解答二次曲线过焦点的弦长问题,用射影几何的观点,修改了文(4)的观点,证明了其有关定理,列举了具体例子,圆满地解决了广义极坐标下,求过极点的线段长的问题,并且更一般地解决了扩大欧氏平面上“过某点的线段长”的问题,规定了线段长与其两端点间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几何证题时,往往要添作辅助线,使一些无从着手的问题能得到解决,或使一些较繁的证法得到简化。 初中几何中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有:连接两点(己知点或定点,包括线段的中点等)成线段;延长已知线段到任意长,或等于己知长,或与其它线相交;作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作某角的平分线;作线段(或角)等于己知线段(或角);作相切两圆的连心线或过切点的公切线;过可以共圆的点作圆等。 通过作辅助线可以把已知条件同要证结论的条件靠拢,造第三线或角,或比例线段,联系要证的两线或角,或比例线段,构成新的图形(如中位线,圆周角,弦…  相似文献   

3.
在平面几何中经常遇到一类求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直线段最短的公理,从而求出各线段长之和的最小值,在立体几何中,也有这样一类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办法首先是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进而将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最后利用公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我们若能巧妙地构造出平行四边形,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分类举例说明,与大家分享.一、探究线段倍分关系在探究线段倍分、和差等等量关系,且题中出现三角形中线时,我们可以倍长中线构造平行四边形,为全等创造条件.例1如图1,在等边?ABC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过点D在BC的另一侧作∠BDE=120°,且CD=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结DF,CF.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从一道中考几何压轴题的解法中,提炼总结出解决线段长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规方法,供大家参考.原题(2016年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在CD的中点,连结BE,交BE于点G,过点C作CF⊥BE,垂足为F,连结OF,则OF的长为____.评析这是一道经典题目,它蕴含着求解线段长度的常规思考方向,从不同层次的视角可以得到一些线段长度问题的求解策略.一、巧借特殊角,构造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双动点线段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由于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运动,因此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消点——将双动点转化为单动点,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单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进而得到双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双动点线段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由于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运动,因此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消点——将双动点转化为单动点,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单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进而得到双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用方程解决线段或角的计算问题,简便易行,事半功倍.本文举例介绍如下: 例1 如图1,线段AB上有两点M、N,点M分AB为1∶2两部分,点N分AB为1∶3两部分,若MN=2.5cm,求AB的长.  相似文献   

9.
<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实现线段和角的位置转移,从而为解决复杂的图形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一、求解线段长度在求解线段长时,如果题中条件比较分散, 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线段或角的相对集中,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例1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AD=5,点E、F是正方形ABCD外的两点,且AE=FC=3,BE=DF=4,则EF的长为___.解析延长EA、FD交于点M.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上往往要求我们用作图的方法解决直线段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的问题。如直线段是特殊位置的线,可在投影中直接找到;如直线段是一般位置的线则要用作图的方法求得。下面就介绍用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的两种方法。直角三角形法(一)几何分析如图1所示,AB为一般位置的线,若过AB的端点A作AB1∥ab,则得一直角三角形ABB1,线段AB是它的斜边即实长。直角边AB1=ab,BB1=ZB-ZA(线段两端点的Z作标差),角BAB1等于线段AB对H面的倾角α。因此,我们只要求出直角三角形ABB1…  相似文献   

11.
在几何学习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求证线段等积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中或平行线间线段的比例关系,来证明线段等积式,但是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等积式显然无法直接利用上述关系来证明.这就需要进行一些等量代换,巧妙地将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或平行线间的线段,然后利用线段的比例关系来证明.一、巧用“相等乘积”作代换例1如图1,在△ABC中,AD、BE分别为BC、AC边上的高,过点D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F,交BE于点G,交AC的延长线于点H.求证:DF2=FG·FH.分析:易知在Rt△ABD中,DF2=AF·FB,所以可用AF·F…  相似文献   

12.
求几何元素间的函数关系,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试题综合知识点多,解题技巧性强,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方面有独到功能.下面对这类问题的类型及解法作一简析.一、线段关系的函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图形分析入手,以静制动,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求出线段间的函数关系.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scm,圆O是以BC为直径的圆,点P在AH边上运动(不运动至AD的两个端点),BP交圆O于点Q,连结CQ.(1)设线段BP的长为xcm,CQ的长为ycm,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工的取值范…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两动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时,可选用平移法求两变量线段和的最小值.以两动点之间距离的相等为切入点,经过平移,使两个动点“合并”为一个动点[1],实现变量线段的等线段替换,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为2的线段CD(点D在点C右侧)在x轴上移动,A(0,2),B(0,4),连接AC、BD,  相似文献   

14.
徐敏 《高中生》2013,(7):28-29
小结本题若用常规的点斜式方程求解,容易陷入困境.用好参数t的几何意义,可以方便地解决线段的倍分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平面图形中的一些几何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变动时,与变动元素有关的某些几何量的值仍保持不变,求出这些不变的值,这就是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求解定值问题常用的基础知识有:(1)同(等)底等(同)高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2)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或圆周角所对的弧长或弦长为定值;(3)圆幂定理中,若切线长不变,则割线两部分之积为定值;(4)两条对角线为定长的平行四边形的各边平方和为定值;(5)在已知线段的同侧,且对线段两端点所张的角大小不变的各点,在过这线段两端点的同一个圆上。若能巧妙而灵活地利用上述结论求解定值问题,常常会使问题简单获解。下面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前就有个想法,用初中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策划一些事件,但又苦于自己收集的内容较少,没法满足同学们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这个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荟一、有关黄金分割点的应用1、报幕员站在舞台的什么地方报幕最佳?答:根据黄金分割率,应站在舞台宽度的0.618处. 2、高清晰度电视的屏幕为什么要设计成16:9?答:因为若将屏幕的长与宽组成一条线段,取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将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则屏幕的长与宽刚好接近它. 3、人的形体就是一个很美的实体,你发…  相似文献   

17.
求共线三点组成的两线段的比是几何计算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只要掌握其中的解题规律 ,就能快捷地解决此类问题。其规律如下 :⑴过共线三点中的分点 (一般中间点 )作某条直线的平行线 ,将它们的比转化到已知线段比的直线上。⑵可过已知线段比的分点 (一般中间点 )作某条直线的平行线 ,将它们的比转化到未知线段比的直线上去。现举例说明 :例 1 在△ABC中 ,AC >AB ,AE =12 BE ,F在AC上 ,且AFFC=2 ,连结EF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G ,求 BGCG的值。 (遵义市 90年中考题 )分析 :BGCG是B、C、G三点共…  相似文献   

18.
杨金增 《今日中学生》2023,(36):31-37+48
<正>在平面几何中,有关求线段长、面积和最值等问题,常常需要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本期,让我们走近相似三角形,在一题多解、变式拓展中,感悟方法,灵活解题.金题展示考点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求线段比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DF交BC于点F,且∠EDF=45°.求(CF)/(BC)的值.  相似文献   

19.
正动态几何函数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的一类热点考题。这类问题一般是通过一个几何图形上的点运动或两个几何图形的相对运动,从而形成相关联的几何变量(线段长与线段长、时间与面积、路径长与面积等)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初中数学已学过的函数知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决运动中的某些问题,如面积最大问题、相似问题、特殊直线和直线形的生  相似文献   

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怎样在坐标轴上找到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问题在中考题中经常见到,是一个多解问题,学生在想此问题时经常考虑的不全面,在小题中丢掉全部的分值,在大题中丢掉一部分分值,其实这类问题掌握方法也可以轻松解决.如果∠A为直角,过点A做线段AB的垂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就是所找的C点.如果∠B是直角,过点B做线段AB的垂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