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归结为判断中心原子或离子在成键时采用何种方式杂化,这常常是困绕学生的问题。本文推导出一种简单判断分子或离子的杂化方法及无机分子或离子含有大π键的情况,规则如下: (1)确定中心原子及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VEN) (2)观察和中心原子相连的原子数目(AN)。即σ电子的轨道占有数目 (3)计算中心原子的弧对电子对数(PEN)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d轨道在主族元素σ成键、π成键、过渡态成键中的作用。对成键条件、分子构型、键长和键角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澄清人们对孤对电子是不是引起不等性杂化的决定因素的模糊看法。通过从配位体电负性,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分子构型、配位体孤对电子反馈这四个方面对杂化影响的阐述,分析了杂化时成键的键角,键长的情况,得出孤对电子并不是引起不等性杂化决定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元素电负性的三种标度 元素电负性(X),自鲍林(L.Pauling)于1932年最先提出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所谓元素电负性X,就是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化学物质中以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即键合原子,都有得失电子的能力。若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称电负性大;若原子提供电子的能力强,称电正性大。人们把一个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对的相对能力称为该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X)。由于定义和计算的方法不同,所得电负性的数值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度有以下三种: 1.Xp 1932年鲍林(1.Paling)在研究化学键的键能E和化合物的生成焓ΔH_f等热化学数据时发现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5.
NH3和PH 3结构相似,性质却明显不同。影响因素:(1)中心原子的结构因素:①中心原子的共价半径和离子势。在电子构型相同和阳离子的电荷相等的条件下,离子势()为:φ=rz或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阳离子的半径(r)。②中心原子的电子组态和屏蔽作用。内层电子数少的N原子的屏蔽作用弱于P原子的屏蔽作用。③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有效核电荷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N原子强于P原子,这与电负性变化所得的规律完全一致。(2)亲质子性能:在氨和膦分子中,尽管s轨道上都具有孤电子对,但亲质子的性能不同。(3)热力学原理。从等电子体——NH 3和P H5的一些热力学数据可知,气态NH 3的稳定性比PH 3强得多。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物质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反之,是极性分子。因此,某分子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既决定于组成分子的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又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单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及其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总数  相似文献   

7.
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一种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元素的本性,另外也与外界条件有关。本文主要阐述了元素所处的氧化态、元素成键时轨道杂化的类型及周围不同原子的存在对电负性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杂化轨道概念是价键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及分子构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心原子到底用何种类型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以及形成的杂化轨道中各原子轨道所占比例难以判断。用群论方法可方便地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9.
Cr(CO)6是典型的羰基配合物。其构型为正八面体,成键时Cr原子采取矿d^2sp^3杂化,CO分子与Cr原子之间以σ—配键结合。CO提供的是5σ分子轨道中的一对电子,Cr原子的dxy轨道(有孤对电子)与CO分子的2π反键轨道重要形成π—配键。由于这种π—配键的形成所产生协同效应,是Cr(CO)6稳定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六、七章物质结构重点内容1.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规则。2.熟练书写常见元素的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分区的关系。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理论,以及σ键、π键的概念;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及以 sp、sp~2和 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应用VSEPR法确定分子几何构型时,还必须考虑到孤对效应、重键的存在、元素电负性以及相邻价电子对的数目等因素对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来信对1982年《化学教学》第二期〈关于无机酸强度的教学问题〉中“中心原子相同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酸性强弱,要视其所受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无机含氧酸的强度是由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以及氧化数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对含氧酸酸性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R—O—H键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影响来实现的,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氧化数较高时,则它同与之相连的氧原子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3.
错1 氮元素是典型非金属元素,氮原子的性质很活泼,所以氮气的性质也活泼。评析 一般原子性质活泼,其对应的单质性质也活泼,而氮原子活泼,氮分子却不活泼,这是因氮分子中有键能很大的氮氮叁键。  相似文献   

14.
略谈场效应     
在有机化学的电子理论中,除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外,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新理论“场效应”。那么,什么是场效应,本文仅就一些有限的实例,对场效应进行粗略地介绍。 为着讨论场效应的方便,有必要回顾一下诱导效应。在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各原子在整个分子中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一个键的极性将影响到分子中的其他部位,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它表现在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偏移,这种偏移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并随静电诱导作用沿着分子链而传递。我们把这种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叫诱导效应。概括地说,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或原子)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按取代  相似文献   

15.
从若干酸分子(盐)失去水分子形成多酸(多酸盐)的过程叫缩合反应。多酸亦叫缩合酸,其结构通常为链状、环状或笼状,那么含氧酸的缩合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以下主要从酸强度、成酸元素的电负性以及中心原子与氧原子间的成键情况,来分析短周期元素含氧酸及其盐的缩合性。  相似文献   

16.
烃、醇和醚沸点的分子拓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烷烃、单烯烃、单炔烃、苯和其同系物,饱和一元醇,多元醇和脂肪醚沸点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相似文献   

17.
从若干酸分子(盐)失去水分子形成多酸(多酸盐)的过程叫缩合反应.多酸亦叫缩合酸,其结构通常为链状、环状或笼状,那么含氧酸的缩合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以下主要从酸强度、成酸元素的电负性以及中心原子与氧原子间的成键情况,来分析短周期元素含氧酸及其盐的缩合性.……  相似文献   

18.
王波 《化学教与学》2010,(11):60-61
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大多数分子的几何构型及价键结构。在使用该理论时,首先必须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在未知分子构型的情况下,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时比较困难,成为教学难点。本文总结几种高中阶段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π配合物是以不饱和烃为配位体,通过σ-π配键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位化合物,这类配合物的成键特征是配体的π电子填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以σ配键相结合,同时中心原子含成对电子的d轨道与配本的π轨道又以π配键相结合.这类配合物在金属催化反  相似文献   

20.
<正>1、非过渡元素化合物中的d-pπ成键 非过渡元素原子的d轨道,由于能量高且分布弥散,能否被利用来充分参与σ键的形成,在理论上尚有争议。但d轨道在重键中产生贡献,例如在含氧酸根离于系列SiO_4~(4-)、PO_4~(3-)、SO_4~(2-)、ClO_4~-中,中心原子除了与氧原子形成σ(配)键,价层均有与氧原子的充满Pπ轨道对称性一致的空dπ轨道,可重叠形成d-pπ配键。不过,由于中心原子3d轨道能级要比氧原子的2P能级高出颇多,重叠不是很有效的,意味着d-pπ键是很弱的键。上述含氧酸根中的X-O键无论从键长和键能看均是居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且键长比预期单键缩短值与计算的d-pπ重叠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