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成功出水。古船被沉箱包裹着未露真容,她装载着一个时代的秘密,万众瞩目,荣耀等身。然而,南海一号巨大的考古价值正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当中。许多历史教师根据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出水这一媒体轰动的事件,结合新课标做了许多历史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南海一号及其被高调打捞只是一个符号。这艘船代表着一个时代和一个机遇,而它被坚持打捞出水,也表达着人们对过去的时代和错失的机遇的追忆与怅惘。根据考古学家的初步判断,南海一号沉没于南宋初年,距今已经有800年。据说,要完全清理发掘完这艘古沉船,至少要用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至今还无法了解,这艘沉船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为何沉没……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浮出水面.“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的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下面针对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在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中有可能以什么样的试题出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这艘沉船里,装着中国历史的海上黄金时代。公元2008年1月22日。北纬21°30′61″,东经112°37′15″,中国广东南海海面上,海风呼啸。—艘被称为亚洲第一吊的华天龙大型启动船上,无数条缆绳倾斜着伸向海水里。上午9时许,华天龙粗大吊臂轻轻一抬,一个5000吨重的大沉箱缓缓出水了……这个巨大的沉箱里面装着一艘在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商船——南海一号。不,里面装在的不仅仅是一艘沉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海上贸易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首次浮出水面.“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地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南海一号”的打捞涉及了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为了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将是2008年中考的一大热点问题.下面针对有关“南海一号”的话题在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中可能出现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1984年,潜水员塞弗林松发现了沉睡在海底两百多年,被厚厚的淤泥所覆盖的哥德堡Ⅰ号沉船殘骸,再一次引起轰动。1986年开始,哥德堡Ⅰ号沉船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人们先后捞上500多件完整瓷器和重达8吨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大部分绘有中国传统图案,少量绘有欧洲风格图案,显然是哥德堡Ⅰ号为特定客户专门订购的“订烧瓷”。令人称奇的是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茶叶,由于密封得好,尽管在海底沉睡了两百多年,居然大部分保存完好,开箱以后,用热水冲泡,依然清香扑鼻。动漫时空哥德堡Ⅰ号考古发掘不断传出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令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变成了“古船迷”和“中国文化迷”。其中有一群热心人决定以哥德堡Ⅰ号为原型,建造一艘仿古商船——哥德堡Ⅲ号,沿着先人的航线,再次远航中国。46动漫时空1994年,重建哥德堡号的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6月6日瑞典国庆日,崭新的仿古海船哥德堡Ⅲ号正式下水。2004年9月3日,瑞典为哥德堡Ⅲ号举行盛大的命名典礼。2005年8月,这艘全长58米,排水量1250吨,使用18世纪工艺建造的仿古商船开始在波罗的海上试航。2005年10月2日正式首航中国。47动漫时空责任编辑郑志军按计划,哥德堡Ⅲ号沿着哥德堡Ⅰ号所走...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22日11时3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随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首次浮出海面,"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极大的提高了水下考古的科技含量,是对国际水下考古的一大贡献,它开创了世界水下考古的新时代."南海一号"打捞涉及到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为了  相似文献   

8.
"南海一号"沉没处水深约30米,水下漆黑一片,水下考古人员只能借助照明设施进行工作,目前还只是在沉船四周的淤泥中挖掘出一件件文物,并不触碰船体本身,沉船要等待整体打捞。"整体打捞简单来讲就是将沉船、船上载物、周围海水泥沙固定在一个底部和四周封闭的巨大‘沉箱’内,一块打捞出水。"  相似文献   

9.
电影《冰海沉船》讲的是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首航与冰山相撞而沉入大海的真实事件。到了1985年,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终于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后, 由于在其残骸的右舷的前下部发现一个直径90厘米的大圆洞,经专家组研究确认, “泰坦尼克”号是被一种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后,底舱进水而遇难的。但它遇难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令人费解的世纪之谜。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电教》2003,(4):60-65
自从名探险家哥伦布于1492年起四次远涉重洋,神游美洲寻宝探险以来,寻宝这一富有刺激冒险意味的活动成了一种时髦。“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被寻获,那价值连城的珠宝金银犹如热风,更掀起了空前的寻宝热潮。在当今世界上,至少有10处宝藏是寻宝久寻不获的,它们神秘地隐藏在某一地方,等待  相似文献   

11.
<正>500多年前,一艘明朝商船在航行途中失事,沉入千米深海。碧浪翻涌,千帆已过,被寂静海水“冻结”了时光的远行者,终于迎来“封印”解除的时刻。2023年5月20日,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抵达了我国南海这处沉船遗址的核心区,设下首个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对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美国著名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在大西洋海域发现了沉睡多年的“泰坦尼克”号残骸,震惊世界。20年后,63岁的他又提出一项大胆设想:利用可以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在海底对“泰坦尼克”喷漆,将其变成一座“水下博物馆”,让游人通过水下遥控摄像机参观。巴拉德希望,这一计划能够唤起国际社会对保护沉船遗址的重视。但是,他的这一离奇构想却遭来考古学家嘲讽。遥控机器人海底喷漆鉴于沉船破坏形势严峻,巴拉德提出一项大胆的文物保护计划:利用可以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对已经严重腐蚀的船体进行喷漆保护,将“泰坦尼克”号变成一座座落在海床…  相似文献   

13.
在"南海Ⅰ号"试发掘中出水了一批漆器残片.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存有一定数量漆器文物的可能性极大,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实验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选取部分残片进行了几种加固方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海难?据两位美国学者对近2000年在世界发生沉船的统计,世界上大约共有沉船约100万艘之多。据专家估计,沉船埋在海底的宝藏价值在数百亿至数万亿美元之间。1.葡萄牙战舰“海上花”号,于1512年在马六甲海峡北方的苏门答腊水域触礁沉没,该船装载有20吨黄金以及数以百计的宝箱,估计财宝价值不少于90亿美元。2.西班牙16艘大帆船,于1553年在得克萨斯海域沉没,船上装有大量金块、银块、宝石和珠宝,价值高达30亿马克。3.西班牙66艘“无敌舰队”于1588年对英战争中被击沉,船上装有大量金银首饰、艺术品以及金杜卡特,其价值无法…  相似文献   

15.
铜官窑是兴建于唐代的一座民间瓷窑,鲜见于正史文献记载。随着黑石号沉船被打捞上岸的惊世发现,终于解开这座艺术宝库尘封千古的不解之迷。铜官窑瓷绘艺术充满着大唐意气,蕴含着湘楚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下考古,就是在江河湖海中寻找古遗址和古沉船,并对其进行综合性考古研究。由于考古的环境在水下,故称水下考古。江河湖海是一个庞大而诱人的宝库,它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它埋藏着人类开始水上航行以来沉没的船只,或因地壳运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沉没于水下的城市。如我国1983年在海口市东一带的海滨,发现了300多年前因  相似文献   

17.
金属活动性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既可以利用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来判断,也可以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来判断,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必须因题而定 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例1 考古研究与化学密不可分.“南海一号”古沉船于2007年被成功打捞出水,考古专家发现在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8.
"哇,这瓷器上的花纹真是太美了。"小粗心连声赞道。"你们在看什么呢?"听见小粗心的话,关主忍不住凑上前来看个究竟。"我们在看‘南海一号’船上打捞上来的古董画册呢!"小灵通把画册举到关主眼前。"你们对水下考古这么感兴趣啊,那我们不妨跟着水下考古队员们去见识见识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南海Ⅰ号"宋代沉船浮出水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阳江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阳江市政府也借此契机提出了把阳江打造成"文化名城"的远景目标。溯源寻根,阳江市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中国风筝之乡""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广东省音乐之乡"等一批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0.
吴潜家世考     
吴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继宛敏灏的《吴潜年谱》(1963年)之后的50年,学界关于吴潜的研究资料逐渐丰富起来,并有学者在1981年发现了《义门吴氏谱》,这为进一步考证吴潜的名字号、籍贯、著作版本和源流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