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课堂教学应注意『七要』『七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应注意“七要”和“七忌”。1.要破难突重,忌面面俱到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即该课时的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了该...  相似文献   

2.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工作是企业的基础。抓好班组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安全、提高质量、争创效益的重要保证。要做好班组管理工作,应做到“八倡八忌”。 一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忌走过场。班组长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班组成员的思想状况,疏导观念偏差。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带出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班组职  相似文献   

3.
数学“五忌”长庆一中刘晓凝看到这个“忌”字,马上会有“忌讳”“顾忌”一类的字眼跳出脑海,其实,“己”下一个“心”──只是自己心理嘀咕一番而已,并无妨碍他人通行之意。──题记现象之一:授新课,突飞猛进;讲读课,轻描淡写;自读课,蜻蜓点水,不闻读书声,但...  相似文献   

4.
“七”的褒贬色彩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作为一个神秘玄数,具有褒贬两种对立的色彩。从来源上讲,褒义性色彩,主要源于先秦神秘玄教“七”的诸神圣内容;贬义性色彩,主要源于佛教所反映的印度文化中玄数“七”的诸神魔内容。  相似文献   

5.
明代七子派被后人称为格调派,是因为他们标榜古人作品的格调,并力倡师摹古人的格调。这种“格调”,以“高古”为特质;这种“高古”,主要表现为以下美学特征的完满融合:发乎情性,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 声调宛亮,神韵流动。  相似文献   

6.
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旨在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然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并不多,对知识的运用也不太熟,故学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应做到“七忌”。1.忌书写潦草,不  相似文献   

7.
自从《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记载了宓给王商的一封信后,司马相如的生平中便多了一个“东受七经”的故事。这封信作如是说:“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志》(按,即《汉书·地理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继之,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便以“案,秦宓云‘文翁遣相如受七经’”注释司马相如本传中“相如既学”一句。于是,相如于入朝为郎前曾受文翁派遣东受七经的说法便出现了。但是,这个说法与《汉书》的相关记载发生了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8.
“七战七捷”说明了什么季昌汉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3届会议上,由美国、丹麦、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反华提案再一次被挫败。这是自1990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七次遭到失败。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  相似文献   

9.
选取“七”体之赋和“九”体之骚进行对比辨析并论其成“体”之原由,指出七体以讽谏为主旨注重体物的描写,九骚既替屈原代言同时也抒发个人情志的不同趋向;尤其突出其体制上九骚可歌的音乐性特征和七体不歌而颂的散化性质,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两种赋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文化课传授的主要形式,化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加强和忌禁,即要把握学情,忌教材内容贪多;要加强教材处理方法的研究,切忌照本宣科;要明确讲授是为学生服务的,切忌“满堂灌”;要启发引导学生学,忌把讲授变成简单的告诉,要注意精讲,忌面面俱到,忌重点讲不透,要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忌教学形式单一死板。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一些刊物上看到有人写了《班主任工作五忌》、《七忌》,甚至《十五忌》。显然,是多“忌”也好,是少“忌”也罢。对班主任肯定有好处,至少可以提个醒,免得班主任走弯路。由此想  相似文献   

12.
一忌高温煮六忌空腹饮用二忌用铜锅煮七忌用奶送服药物三忌加糖煮八忌受日光照射四,忌米汤煮九忌煮后装暖瓶五忌巧克力同食十忌冷冻保存“喝牛奶十忌”~~  相似文献   

13.
中文写作讲究“凤头”“猪肚”“豹尾”。随着教改的深入,英语书面表达对考生的要求已不再只是“能写明全部要点或大部分要点;语言基本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NMET2000前第七档作文的要求),代之以“具备较强的语言使用能力,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NMET2000起第五档作文的要求)。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高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词句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凤头。顾名思义是指文章的开头既要好、要切中主题,又要精彩,忌省略更忌嗦。如在NEMT2001书面表达中,不少考生是这样开头的:Inyourletter,yous…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平等的待遇,并且在教育学生时拥有“五心”,批评学生时注意“七忌”,使学生在班集体的环境下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孩子犯错误是经常的事,怎样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却非易事;“七个一”教子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忌氯作物”忌氯的原因湖南桑植县成人中专(427100)尚道文在农村成人中专的《基础化学》教学中,讲到氯化钾和氯化铵在农业上是用作钾肥及氮肥,而且都是速效性肥料;但是,对“忌氯作物”(如烟草、甘薯、甜菜割不宜使用,这些“忌氯作物”忌氯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听课七忌     
在教学过程中,听课是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听课,可学习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方法、技巧,开阔视野;可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防止闭门造车。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依据各教师的教学情况均规定有数量不等的听课节数,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达到听课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七“忌”:一忌无选择。首先是对授课教师无选择,碰到谁就听谁的课,这达不到听课目的。一个学校的教师有不同科别和不同层次,有教法新颖得当、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有教法不当、教学…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叙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下面介绍七种技巧:  相似文献   

20.
对陶渊明《自祭文》“和以七弦”一句的理解,学者们多持不同意见。根据上下文语义关系和相关字词的考证,“和以七弦”之“和”应当训为“欣”,意为欢欣、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