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斗牛场的分析,展示了海明威笔下的冰山风格。斗牛场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是冰山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现实世界则是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2.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意义上的"冰山理论"强调的是存在于水下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即潜意识对于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将会与海明威对于"冰山理论"在主要人物塑造上的应用分析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冰山理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冰山理论,人的才能或素质分"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水下部分构成人的潜在素质,它们是水上部分的基础.企业通过有效的招聘策略招聘到具有高潜在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说到冰山,同学们难免想到“冰山一角”这个成语。通过浮力=重力的原理,再结合冰和水的密度,科学家算出,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通常只占冰山总体积的10%,也就是说冰山一角的“一角”仅占1/10。而关于水下那部分,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大约是如下方左图的画面,冰山像颗牙齿一样,竖立在水中。但这是错误的,因为漂浮的方向不对。大多数冰山在海洋中并非竖直立着而是俯卧在水中,下方左图中这种平衡状态极其不稳定,就像一根在桌子上竖立的筷子,轻轻一推就倒了。对于又高又瘦的冰山来说,还是“躺平”最舒服,正如下方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监测南极洲地块运动的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了一个会唱歌的冰山。科学家说,冰山传来的声波频率约为0.5赫兹,因为频率过低人类听不到,但是科学家说,若是以较快的速度播放,冰山听起来就像是成群的蜜蜂声或是管弦乐队在热场。2002年7月至11月期间,研究人员在纪录南极洲南大西洋沿岸爱克斯锺冰棚上地震和地壳运动的讯号时,撷取到空前清晰的声音讯号。追踪讯号后,科学家发现1座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冰山与水下半岛相撞,并缓慢地摩擦。“一旦冰山快速撞在海床上,就像是河中1块石头。”科学家施林德温说,“海水在高压下冲过裂隙和地道,冰山就开始唱歌…  相似文献   

7.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则”。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作者只需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填充。  相似文献   

8.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相似文献   

9.
冰山巍巍壮观地浮于浩瀚之洋,坚不可摧,因为它有没于水下的庞大根基。一次成功的班队活动,其形式和过程只不过是冰山浮于水面之一隅,远不应被看成它的全部,它更广泛的影响力,将会扩展到学生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那么如何才能使班队活动产生这样的“冰山效应”呢?我认为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学告诉我们,常规条件下冰与水的密度比一般是9∶10,所以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浮在水面上冰山,有9/10在水下,只有1/10的显露在水上面.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就像冰山显露在水上面的部分,它仅仅向我们呈现了数学"冰冷的美丽"的一面,而隐藏在水下的数学概念发现过程的"火热的思考"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荷兰数学家H·Freudenthal有一句名言:"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  相似文献   

11.
<正>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以"冰山"为喻,他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还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可见,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隐藏在文字背后,使情感充沛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水下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因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07,(5):26-30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科技──看不见的战线王俊璞当今世界,科技越来越多地渗入竞技体育。现代奥运会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科技投人与科技实力的较量。如果运动员是"冰山的尖顶",那么体育科研人员就是"冰山的水下部分",体育科研是"看不见的战线"。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我国在亚...  相似文献   

15.
<正>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原则"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  相似文献   

16.
本着力分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水下“八分之七”隐藏了什么,怎样完成的,从而达到对这一理论的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潜伏在体内卓尔不群的爆发力,如果把人的能力用冰山来比喻,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之一角,而在水下,还有很大一部分潜能有待开发。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自学能力,及时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Unit 6本课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有一个“冰山”理论,谓创作应象冰山一样,八分之七在水下,露出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海明威的创作(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崇尚简约与含蓄,一切可有可无的文字全部砍去。本课课文简约之处教师用书已有说明,此处不赘。本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契机是孩子的误解,因此才有他那些奇怪的目光、对话和行动(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9.
李刚果 《教师》2012,(28):76-76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通过增、删、调、换、改等方法,深层挖掘作品语言的"冰山之美",对比揣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一、增添对比经典作品的遣词用字,总是那样精练独到,恰到好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增添某些因素,让学生对照原文与增加后的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陈明耀 《中学教育》2003,(11):45-46,42
海明威说 :“作品有如冰山 ,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 ,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冰山论”还可作另一种理解 ,即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总认为作文难写 ,老师常认为作文难教 ,其实显现的作文难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 ,隐藏在作文难下面的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也可说“冰山”的“八分之七”。为了在平时观察基础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 ,我对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作了一次写作心理的调查 ,调查由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组成。回收有效问卷后 ,归类汇总并作如下研究与探索 :一、写作心理现状分析1、畏难心理 :这是现在初中生中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