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大学德育教学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概念出发,论述了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内在联系,人文教育对大学德育提高其实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要解决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本的是要实现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德育实效的终极目标。目前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不够,应在科学性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注和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德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都在努力探讨。洛阳大学党委通过加强管理,以理性的思维、创新的勇气,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由人文德育环境、亲情德育环境、制度德育环境组成的“三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取向,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德育内容,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以实践教学作为实现德育人文关怀的关键环节,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江苏高教》2006,(1):128-129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把人文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纳入大学德育全过程;三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德育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发展现状的积极关注,是对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实践的主动关照,是对大学生适应、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热切关怀。加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人文彰显,是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意义重大.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积极寻求和探讨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体部分之一.历史教育在本质上为人文素质教育,但当今高校在利用其对非历史专业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的中,由于存在相关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缺陷,使得历史教育没有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高校、教师和学生皆必须相应地在认识和行为上改弦更张,使历史教育充满人文情怀,切实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韩春香 《文教资料》2009,(25):178-179
德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德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大学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面对新形势,高校德育工作能否在深刻反映时代内在需要的基础上行之有效地开展,是高校德育工作合理性的尺度所在.本文从哲学视角分析了高校德育当前的时代境遇,透视了当前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通过树立和谐的高校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高校德育管理系统,深化和谐的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等增强大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培养合格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独特的学科规律。高校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高扬人文关怀的旗帜,但是当前高校德育在人文关怀上颇为缺失,忽视大学生主体个性与自我价值,偏重理论说教,缺乏情感体验与实践培育。必须通过强调人本理念、强化师资建设、优化校园文化、丰富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努力,打造高校德育的人文光辉,从而取得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培养:高校德育的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大学教育尤其是德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张扬、社会功利化、社会就业压力等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因此,高校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其一,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其二,大力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实现人文精神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三,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其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高校德育普遍与大学生缤纷多彩、复杂多样的需要脱节,导致高校德育事倍功半的结局。本文从考察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特点出发,在大学生需求基础上全面审视高校德育误区,以德育接受心理为问题解决路径,提出高校德育要有人文关怀、坚持主导性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现实选择、引领学生体悟德育情感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其重要途径就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人文教育就是把人变美的教育,或者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同古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人文教育,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规划将带给大学生不同的大学生活结果.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适应和成长教育进行相应的侧重,大学生活之后人生之路的成败取决于高校对大学生适应和成长教育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从中学进入大学后,都存在相应的问题.能否尽快主动地学会适应,尽快成长,对其能否成功的利用大学生活,成长成才极为重要.本文从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出发,总结了高校适应和成长教育实施的重要方面,包括学生定位教育、理论实践教育、学问教育、时间管理教育、为人处事教育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高校大学生才能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人生发展习惯,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期待和结果,是大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自觉追求.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成为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感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点和纽带.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有效矫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发挥大学德育中文化调节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大学德育文化调节的内涵及特征,从理性视角探讨文化调节下的大学德育途径,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建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文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红柳是南疆地区独特的植物资源,"红柳精神"作为南疆地区独特的地方精神,也被广泛地吸收在南疆地方大学精神之中,成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德育资源。探讨"红柳精神"的人文内涵及其德育价值,并提出"红柳精神"在南疆地方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