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读者》2005,(2)
家长亲友纷纷为孩子们补订《小读者》进入年末以来,全国大小读者,特别是一些家长和亲友们为自己的孩子和亲友孩子补订2005年度《小读者》的汇款单,不断飞进小读者杂志的邮购部,他们把《小读者》当成新年礼物,当成新春“压岁钱”送给孩子们。北京朝阳区香河园派出所的李明芳同志11月看到《小读者》后,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孩子们看的好杂志,她不仅把《小读者》杂志念给自己不满五岁的孩子听,还特意跑到邮局为河南省南阳市工商局的祁三多、河南省淅川县程洼变电站的衡小曼两位亲友的孩子订了两份《小读者》。黑龙江哈尔滨市银行监管局的胡之…  相似文献   

2.
内部消息     
《小读者》2003,(12)
《小读者》邮购部《小读者》自今年3月改刊以来,以其有趣、有用、有意义的特点,受到了全国小读者、家长、老师的欢迎。也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9月以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山西晚报》、《忻州日报》等先后载文称赞《小读者》。例如,11月4日的《经济日报》刊登了一篇《让孩子明白“钱”的概念》一文中说:“让孩子学会花钱,就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看待钱,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课。父母该管,学校该教,社会也应尽一份力。近日见到一本少年杂志,叫《小读者》,摘登了不少教孩子学会花教育很有好处。”赶快去订《小读者》《小读…  相似文献   

3.
刘晓郡 《小读者》2010,(8):71-71
刚上初一的时候.同学之间都比较陌生。我通过《小读者》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快乐王国”里的问题.一起阅读“精神美餐”中的文章.有时我还用投影将文章放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摘抄《小读者》里精彩的内容。渐渐地,同学们也开始购买《小读者》了,班里掀起了一阵“《小读者》热”。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10,(5):4-4
“我快想死你们了!原谅我这么久都没跟《小读者》联络,我已经读大学了。在大学里生活得很好.并且以最高票数当选学生会宣传部部长。虽然已是大学生了.但是我真的忘不了《小读者》!”“禹晴”这个在《小读者》里出镜率颇高的女生.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为心爱的《小读者》做着事。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0,(4):72-72
问题一:《小读者》的官方网站是什么? 答:《小读者》唯一官方网站只有http://www.xiaoduzhe.me。目前网上出现了一些山寨版的《小读者》网站,还请大家不要轻信。这个站名的谐音就是“《小读者》迷”,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啦?^_^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0,(11):4-4
2009年5月.当王建吴第一次在图书借读室见到《小读者》时,就兴奋不已。 在与《小读者》的书信往来中,他真诚地表达说:“在我看来,认识《小读者》是偶然.喜欢上《小读者》是必然。原因有二,第一是我爱美术,曾有过投稿的冲动,却不知投向何处。  相似文献   

7.
王宇宁2010年被《小读者》评为“爱心小天使”之后.积极性可高啦.时不时就想为《小读者》办点事。经常会给编辑部的杨宗爷爷打电话说说心里话。这不,经过我们两个热爱《小读者》志愿者的努力,全班已有周子力、杨雨欣、张心悦、黄致、任若霏、吴振炀、郑瑜、何星语、陈嘉怡真正成为爱看《小读者》的米粉儿了。其他同学也不错.但只能算是“山寨版”的米粉儿。  相似文献   

8.
一、从内容入手与“构思”内容入手。1.内容是“米”,构思是“炊”。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件真事:“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活泼……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个字,里...  相似文献   

9.
书讯     
最值得购买的好书:想要了解《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中国英才家庭造》两本书的具体内容的小读者.请留意本刊2009年第10-第12期“阅读特区”栏目:想要购买这两本书的小读者请拨打购书热线:0371-66370710。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1,(2):19-19
在天津郄馨然、福建厦门王宇宁两位“爱心小天使”的带动下,《小读者》于去年一月开展的“爱心善心手拉手赠寄《小读者圹活动,得到了全国大小读者的热情支持.先后有八千多套《小读者》每月赠寄到全国近十个省区市的边远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朋友手里.  相似文献   

11.
6月27日,北京又是一个大热的天儿,太阳照得大地滚烫滚烫的,好像划一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就在这样高温的下午,一对年轻的夫妇满身汗津津地来到《小读者》编辑部,目的是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当地很难找到的《小读者》。“《小读者》孩子喜欢,家长也乐意看啊!”孩子的妈妈手捧着刚刚新出版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味的2005年第7期《小读者》,一边说着,一边翻看着。从她的眼神中,看的出她对《小读者》有一颗真诚挚爱的心。原来,这一对年轻的夫妇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曙光小学四年级二班刘沛嫒同学的爸爸妈妈。沛媛同学平时学习努力,爱好写作,特别喜欢课外…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03,(12)
云南安宁市昆钢四中初中生李晓隆来信说:我十分喜欢《小读者》,而且每当我在学校拿出《小读者》时,总有一些同学争着看,都说《小读者》的内容好,吸引人。这说明《小读者》是深受我们初中学生喜爱的。但也希望贵刊能再多选登一些感人的并能针对少年成长期弱点给予有效帮助的故事文章。青海西宁市铁二中初二(6)班的张叶来信说:我在第10期《小读者》上看到了一篇好文章《妈妈,你能把我打聪明吗?》。这文章写得实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成绩不是打出来的。我恳劝尊敬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再打孩子了,而要想…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0,(1):72-72
小记者之家 “家”的宣言:明亮洁净的窗,舒适的沙发,橘色的灯光映照着我们温暖的“小记者之家”。因为《小读者》,我们彼此相识;因为《小读者》,我们变得坚强懂事。我们要尽一个小记者的微薄之力,表达我们对《小读者》热烈的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10,(11):14-14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八(3)班的小读者姚雅馨来信说:“因为今年订阅得晚了.所以直到我收到《小读者》的回信时才知道你们最近正在举办‘爱心善心手拉手’赠寄《小读者》活动。我寄去了120元钱,这是我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希望杂志社的老编们能帮我寄赠给青海玉树的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5,(4)
河北广平县职教中心高一微机班杨瑞萍来信说:《小读者》是我学习的航标,它让我知道了优等生的学习方法,自从学习了优等生的方法之后,我的成绩有所上升,我很感谢《小读者》。由于我是农村女孩,经济条件不好,不能一次订全年《小读者》,可我会用节约零花钱等办法来零买《小读者》的。辽宁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24号的常潇尹在来信中专门请她父母亲笔签注了一段话:“《小读者》的内容很丰富,读后能让孩子增加许多课外知识,我们支持女儿多买多看《小读者》,让她成为《小读者》的忠实朋友”。笔名依路的常潇尹两次来信说:《小读者》不仅内容丰富,还…  相似文献   

16.
周承波 《小读者》2010,(2):70-70
从未被《小读者》这样的刊物吸引过。 尽管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但父亲总是会给我买许多书。自从认识了《小读者》,我便“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从尾向头再来一遍”。《小读者》让我学会了“考试发挥的绝招”、“师生沟通的绝招”和“人际交往的绝招”……用“良师益友”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地铁站买到了第一本《小读者》。从此《小读者》就成为我们和孩子爱不释手的读物,每期必买,我们大人和孩子每期必读。因为,《小读者》不仅是孩子们的一本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书包杂志,也是我们家长培育孩子的得力助手。我们当家长的也在《小读者》中,了解到不少孩子的心声和广博的知识。好多文章,不仅我家刘凯喜欢看,我们大人看了之后也受益匪浅。而且,《小读者》使我们大人和孩子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也促使我们大人和孩子成为了朋友。《小读者》真正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了。但不知为什么,从第8期起,跑了…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6,(5)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光华学校六(2)班郭雅俐写给《小读者》每每拿到《小读者》,先陶醉于封面的绚丽色彩,打开后浏览丰富的知识、经典的文章、有趣的故事,有一种被书香笼罩的欣慰;有一种迷茫时找到方向的喜悦;更多的是与智者交流时的平静。阳春三月间捧着《小读者》聆听“金玉良言”;濛濛细雨时捧着《小读者》感悟“心灵小品”;秋风习习时,捧着《小读者》陶醉“真情故事”;白雪皑皑时捧着《小读者》攀登“人生支柱”;在《小读者》曲径通幽的小路上,我们一路走进了“动植物世界”、访问了“快乐王国”。《小读者》啊,我们已轻轻开启了你的“知心…  相似文献   

19.
真是相见恨晚!没想到《小读者》办得这么好,她贴近孩子,贴近家长,贴近素质教育。没想到,从新的一年开始,我会成为《小读者》的一名大读者。当我从第二期杂志上看到儿子被聘为特约小记者,我内心十分高兴,也非常感谢你们对一个孩子的信任。作为家长,我会帮助、指导、督促孩子按要求完成小记者的任务,当好小读者的主人,让孩子在贵刊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在放假期间,儿子顾不上多玩,一直在阅读前几期《小读者》,思考着如何给《小读者》撰写和推荐文章,打算着今后如何向老师和同学推荐《小读者》,动员更多的小伙伴来订阅《小读者》。我还想特别说明…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1,(1):71-71
我是《小读者》的老读者了,虽然已上高中,但仍对《小读者》十分着迷。尽管如今与《小读者》的联系不多了,但对《小读者》的爱从未改变。这几天,我一直穿着印有“小读者”三个字的漂亮文化衫去学校.同学们见了都快乐地问我衣服的来历。每天我骑车在路上.也有好几位叔叔阿姨问我在哪儿能买到《小读者》,我很高兴地告诉他们。其实,看着大家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的《小读者》,我心里既满足又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