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已结束一年多了。这里我们以战事报道中使用的“嵌入式报道”方式为个案,分析它的传播方式、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只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就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拥有的几十万军队很快分崩离析。萨达姆军队迅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英军队航空兵通过在伊拉克南北两个禁飞区长达12年的空中持续作战,耗尽了萨选姆绝大部分舫空力量。因此,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航空兵感到惊奇的是,美英战机数百架在伊拉克空域飞行,居然没有一架萨达姆的战斗机升空拦截作战。面对没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上空又布满战争的阴云.时隔12年后,海湾又要被新的战火和狼烟笼罩! 9月5日,约100架美英战机袭击了伊拉克西部,这也是近4年来美英军队对伊拉克采取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4.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结束了,一场现代化的新闻大战也偃旗息鼓了。战事进展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场现代化的战争上来。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现代传媒的高科技发展,从战事拉开的第一天起,到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全世界的人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现场实时直播,关注和了解伊拉克战局的每一步发展变化。也因此,伊拉克战争被世人称为“电视现场直播的战争”。和电视现场实时直播一样,新闻摄影在这场局部战争中,也依托高科技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多方位的直观形象画面,展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报刊上,同步报道了伊拉克战局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的战事日益临近,布什总统一再强调美国解除萨达姆武装的决心,美英军队紧张调动,大战也许随时会在2月份爆发。与此同时,美国的反战运动遍地开花,1月18日,美国多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仅在首都华盛顿一地,据报便有60万到80万人上街游行。最近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布  相似文献   

6.
自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以来,我们在科威特每天都会听到熟悉的空袭警报声,尽管前方炮火连天,但我们也只能呆在科威特境内干着急,看到前线同行们拍摄的新闻照片,恨不得马上冲进伊拉克去记录那里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跟其他新闻媒体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新闻事件以最快速度、最直观的形态传达给受众。譬如,在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战事中,电视新闻可以说抢尽了风头:战事的最新进展,战争的残酷性,都通过画面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时已不需要你在那里口干舌燥地进行描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电视摄像记者尽可  相似文献   

8.
“在现在的形势下,我已无法为美国辩护……”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几乎没有与美英发生大规模战斗就倒台了.通过半岛电视  相似文献   

9.
“增援前线!”2003年1月,第一批赴伊拉克及周边国家的记者先后出发,要求上前线参加战争报道的“请战”竞争也随着伊拉克危机的不断升级在位于北京宣武门西大街的新华社大院不断升温。我也是请战的一员。3月28日,我和新华社文字记者马建国得到指示,开赴土耳其增援业已在那里“战斗”了两个多月的伊拉克危机报道小组。在得到这个参加伊拉克战事报道的机会的时候,我们两位多少有些遗憾。虽然我们早在战前就提出申请要参加战事报道,但等到一切手续都办齐时,美军已于几天前决定放弃从土耳其开辟“北方战线”的计划。所幸的是,随着美英联军向巴格…  相似文献   

10.
高嵩 《新闻世界》2006,(5):46-47
驻伊美军伤亡惨重 尽管伊拉克战争主要战斗行动已经结束了三周年,但是在没有大规模军队正面对抗的伊拉克,美军的伤亡率却大幅提升。究其原因。除与伊拉克局势始终不稳、战事频繁有关外。伊拉克反美武装改变打法、驻伊美军土气低落,也是美军伤亡数字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巴格达沦陷,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眼球白天黑夜地都在关注着战事的进展。而把战争画面直播到每一个家庭的则是世界各大媒体以及那些让我们有足够理由向他们脱帽致敬的战地记。  相似文献   

12.
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英美一直未能如其所诺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得英美两国陷入一场“情报门”的诚信危机之中: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质疑美英两国是否为了“师出有名”而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美国媒体首先披露了布什总统在2003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援引假情报,指控萨达姆政权从非洲国家获取核武器原料铀的丑闻。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率大跌。55%的受访者表示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误解了有关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甚至有38%的受…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战事使得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陷于严重危机之中,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地处大后方的文教机构也时常遭到日机轰炸,各校师生四处流散,颠沛流离。面对空前的民族灾难,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知识青年最早觉醒,弃笔从戎,报效祖国。他们在补充兵员、提高军队素质、增强作战能力、满足中美英军队对日作战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宣传舆论战,是指由政府和军队宣传机构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以网、视、声、文、图等为武器,进行的旨在压制对手、赢得公众的较量。这次伊拉克战争,伴随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攻势猛烈的军事火力打击,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之间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传舆论战,媒体成了直接的战争工具,新闻成了锐利的作战武器。美国为发动战争并达成战争企图,全面启动国家舆论机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对伊实施强劲宣传舆论攻势,达到了军事打击无法替代的效果。特点之一:先行造势,为发动战争做宣传舆论准备。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要通过推翻萨达…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每隔一段时间,伊拉克就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眼下,海湾上空再度战云密布,美英两国不断向这一地区调兵遣将,颇有些“不推翻萨达姆政权誓不罢休”的劲头。 作为曾经在伊拉克常驻的新华社记者,作为1998年底美英对伊发动代号“沙漠之狐”大规模空袭的目击者和报道者,我最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时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情形,我把这些片段整理成文,相信读者和新闻界同行透过此文,能对驻外记者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战争状态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舆论战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战,是指由政府和军队宣传机构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以网、视、声、、图等为武器。进行的旨在压制对手、赢得公众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伴随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攻势猛烈的军事火力打击。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之间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传舆论战,媒体成了直接的战争工具,新闻成了锐利的作战武器。美国为发动战争并达成战争企图。全面启动国家舆论机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对伊实施了强劲舆论攻势。达到了一般军事打击达不到的效果,标志着舆论战战法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的伊拉克采访是非常困难的,萨达姆政权垮台后,由于美英联军缺乏对这个国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伊拉克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抢劫、枪杀事件屡见不鲜,社会治安混乱,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没有安全感。面对战后的伊拉克,我开始还真不知从何下手采访,因为新华社在伊拉克只有3名记者,另外2名是文字记者,分工非常明确,只有我是“飞毛腿”天天往外跑。租了一辆美国产福特卧车,司机是一位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失业的老本行,会一点英语,非常有经验,哪里有新闻,哪里是热点他好像都知道。因为伊拉克政府前新闻部被美军解散,所以,只能到美军当局所谓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18.
杨彬 《声屏世界》2003,(9):27-28
从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5分伊拉克战争开始,中央电视台第一、四、九套节目便以“关注伊拉克战事”为专题进行了大量报道,同时从多种角度对战事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突破了传统模式,同时担负起了“信息过滤”的任务,这是电视新闻评论在新时期产生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2004年第6期《中国广播》刊发文章《信息时代的短消息创优》。本文再论及这个问题。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量,使短消息在媒体尤其是广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以短消息为主体而构成的新闻节目大容量、快时效,成为当今广播生存发展的根本。获得2003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的3篇稿件《美英军队开始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三峡发电啦!》、《北  相似文献   

20.
朱增泉 《出版参考》2005,(23):20-21
电视里天天为人们评述战争进程的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将领、军事评论家和众多媒体,他们对伊拉克战争进程所作的分析大部分失灵,尤其是对巴格达战役所作的种种推断统统失灵.谁都说,美英联军将等待新调的十万援军到达战区后再攻打巴格达.结果,美军第三机枪师和陆战一师不等后援,长驱直入,以超乎寻常的推进速度直插到了巴格达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