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例1自制一个密度秤,其外形跟杆秤差不多(如图1),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个铁块,秤砣放在A处时秤杆恰好平衡,把铁块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移动秤砣,便可直接在杆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相似文献   

2.
某生考数学时因做了一道“半斤等于八两”的题被数学老师狠狠训了一顿,第二天写作文时用了一个“半斤五两”的词又被语文者师骂了一通,这弄得他科有点丈和尚模不着头脑,于是便跑去向教导主任诉苦.教导主任听完后哈哈大笑:“你的错误在于错用了老秤和新秤,老秤是16两为1斤,这种评目前已经很少,新秤是10两为1斤,在我国民间还睾遍使用.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秤吃?记任:做数学时用新秤,写作文时仍然用者杯l”“哦,原采如此”.老秤、新秤使用法@周不易  相似文献   

3.
用焦利秤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虽说在理工科大学普遍开设,但其测量结果准确性偏低却也显而易见。如献[1]中所示,测量25℃时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五位实验不管用原方法或用改进后的方法。其测量结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其最高值为67.4dyn/cm,最低值为50.3dyn/cm。而此温度下的公认值为71.96dyn/cm。  相似文献   

4.
孟彬 《陕西教育》2010,(3):56-56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称,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了船的沉水深浅,用石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秤出了象的体重。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含多选)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  ]A.力F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B.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D.力F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2.在升降机的地板上放一秤,一人站在秤上.用W表示升降机匀速运动时秤的示数,W1和W2分别表示升降机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秤的示数,则[  ]A.W2…  相似文献   

6.
静电秤     
近年来我们制了一台静电秤,可以用来验证库仑定律,现介绍如下。一、静电秤的构造如图所示,A是一个可以绕轴线OO′自由转动的横梁,它相当于天平的横梁,转轴两侧臂长相等,它是用绝缘材料(有机玻璃)制成。横梁右端固定有一空心塑料小球B_1,外面有一层导电涂料(可以用胶水粘金属粉,干后进行打磨而成,或者镀上一层金属);横梁左端中心处是用大头针做的指针  相似文献   

7.
a.取一个木制底板的弹簧秤,在秤的读数段的正中挖一条长槽,槽的宽度约1cm,长度等于刻度盘的长度。b.在秤钩上挂一个砝码,其重量为秤的量程的一半,弹簧伸长后在长槽的中点O处焊一根铜丝(如图1-a),铜丝的另一端穿过长槽,伸到弹簧秤底板的背面(如图1-b)。c.在木板的后面铜丝O的上方各固定一根弯曲形多股细铜丝A和B,A和B的位置可以用固定螺钉来调整(如图1-c)。d.把铜丝A和B分别与小电珠C、D以及电池、弹簧、粗铜丝O用导线串联起来。当O与上方细铜丝A接触时,电路接通,红灯C发亮;当O与下方铜丝B接触时,绿灯D发亮。  …  相似文献   

8.
巧称妙算     
甲、乙、丙三人定期在A处测体重。这次他们来到目的地,不巧该处只有一种起点刻度为100千克的大秤。而他们每个人的体重都在50—100千克之间,如果用此种秤则难以直接称出各自的体重。正在愁眉不展之际,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甲想出的办法是:3人两两合在一起称。结果称得甲、乙118千  相似文献   

9.
成己方能成大物,成物在成己之中,须是如此推出,方能合义理。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如洒扫大厅大廊,亦只是如洒扫小室模样;扫得小处净洁,大处亦然。若有大处开拓不去,即是于小处便不会尽心。学者贪高慕远,不肯从近处做去,如何理会得大头项底。……《中庸》说细处,只是谨独,谨言,谨行;大处是武王、周公这孝,经纶天下,无不栽。小者便是大者之验。须是要谨行,谨言,从细处做起,方能充得如此大。  相似文献   

10.
在侧放的砖上放一块宽约20cm厚约3cm.长不少于2.5m的木板,调节位置使木板在砖上平衡,其目的是使极重不影响称王.学生甲站在木板上,高支点Ztem处,同时学生动利用小秤称出若干块砖的质量放在木板的另一端直到木板平衡为止(如平衡不能出现,可适当移动砖的位置直至平衡).如图示.用米尺量出砖的中心到支点的距离,根据所学杠杆平衡条件就可把学生甲的体重算出.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下这个实验,然后去医务室去积一称体重,比较一下相差多少.利用木板粗略称体重@申银辉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个人手指都有指纹。指纹是手指末节内侧表面的皮肤乳突排列而成的花纹结构,这个结构中间部位由一个称为三角的区域内中心花纹、外围线和根基组成。按中心花纹和三角的形状,指纹可分为三大类:(1)弓形纹———形状如弓;(2)箕形纹———形状如簸箕;(3)斗形纹———形状如烟斗。指纹是每个人的特征。科学研究指出:人的指纹自胚胎的第三个月形成后,终身不变,其细节特征的总和,千差万别,各人不同,各指不同。用指纹取信,指纹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过去有些地方,如农村用按指纹印代替印章等,现在有的国家在签发入境证时,要求人们按指纹…  相似文献   

12.
上大学前我曾学过一年木工。年近花甲在四里八村德高望重的师傅,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他师傅的一段话:木有长短,材有曲直,质有硬软,纹有通节。匠犹将也;将贵用兵,匠贵用材。材无十全,因势而用。直者为柱,曲者为拱;硬者为面,软者为底;通者为表,节者为里。用材之道,应取其长,补其短,削其凸,填其洞;选其通达,避其节疤。良将手下无弱兵,巧工手中无朽木。师傅告诫我:“做为木匠,识材为先,选材为要,用材以法。这样才能不浪费、不凑和、合乎规矩,做出的器物可百年之用”。   善哉,斯言 !  20年来,我已与木工无缘,但…  相似文献   

13.
直要抖擞精神,莫要昏钝,如救火治病然,岂可悠悠岁月! 读书理会义理,须是勇猛。径直理会将去,如关羽擒斩颜良:只知有此人,更不知有别人,直取其头而归。若使既要斩此人,又要斩那人,非惟一力不给,而其所欲得者,不可得矣。又如行路:欲往处所,却在道边闲处留滞,则所欲到处何缘达?看此一章,便须反复读诵,逐句逐节,互相发明。如此三二十过,而曰不晓其义者,吾不信也。学者只是要熟,功夫纯一而已。  相似文献   

14.
处今之世凡百艰难故操劳过度者实繁有徒结果食不甘昧夜不安眠肌瘦面黄头疼神倦者所在皆是凡遇此种情形其唯一正当办法即由补血而健脑是也章廉士红色补丸一入人身便成鲜血血足则脑得养而康强於是全  相似文献   

15.
1.不用凡事都过秤,心到了,秤就准了,秤最公平。2.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6.
境。有词同而义不同者,如“用钉把木板钉牢。”有形同而所指不同,如“这个人仪表堂堂。”与“这种仪表很精确。”有的形、音、义都同然范围有别,如“兄弟便是朱德”与“朱德军长真是咱们的亲兄弟。”前一个兄弟,系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点一测丛书《高二物理》(第三次修订版)第278页例题3是一道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选择题.原题如下: 如图1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的位置上稍微向上移动,则: A.不会产生干涉条纹. B.仍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上移. D.仍然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下移. 答案是B项正确. 书中的解题说明认为“对P处,其光程差为零,一定出现亮纹,和单缝位置无关”.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并对此提出如下不同的意…  相似文献   

18.
他喜用笔墨尤其宿墨,总在墨中求些变化,浓墨者如《月初堕》颇:有些深沉,淡墨者如《野趣》有淡而枯之致,总与他追求的“神韵”、“意境”、“格调”有关,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其“生命的痕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长短论     
夫天地之间,万物皆有所长,亦有所短。趋长而避短,就利而去弊,善莫大焉。 善泳如蛙者,置于涸辙旱丘,踬跃而行,曾不能迅于蚺蛇;善飞如鹤者,蜕其羽毛,置于浅滩低林,踯躅而动,曾不能快于蚊蚋;善掘如鼹者,置于铜墙铁室,哀号不已,曾不能损墙半寸。以其短攻其不善,其势同矣。理固宜然。  相似文献   

20.
《少年科学》2010,(Z1):17-19
如附近无人,触电者可立即用另一只手抓住电线绝缘处,把电线拉开,摆脱触电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