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43-144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纹饰艺术精美而神秘,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研究和学习的宝贵典范。试从现代艺术构成的角度,通过对商周青铜纹饰的秩序与层次、纹饰的渐变以及纹饰的虚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古代青铜纹饰里的空间表现。这不仅对青铜艺术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2.
邯郸市赵王陵二号陵曾出土有三匹青铜马、一件透雕夔龙纹金牌饰、一件青铜铺首和200余片葬玉。具有完全写实风格的蒙古马的出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的首次发现,代表了这个时期青铜马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透雕夔龙纹金牌饰是先秦服饰金器之精品,青铜铺首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时代风格;玉片属葬玉。它们都具有特别的历史、艺术价值,分别为国家一、二级文物,是赵国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古滇王国和滇文化日益受到国际文化界的推赞。建国后以云南普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墓地逐一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相媲美。同属青铜文化,滇国和商周王朝在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在青铜器型制和精神象征意义上,却出现较大差别。滇国礼器在于铜鼓和储贝器,而商周朝在于鼎。青铜礼器选取上的相异性,也反映出滇与商周王朝权利体系分配的不同,在生产方式与民族风情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区别。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对同持青铜礼器的不同王国文化差异做出浅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4.
寒冬时节,各地火锅店生意兴隆。从考古发现来分析,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已开始吃火锅了。 如果追究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  相似文献   

5.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纹是龙文化的具体化。在中国古代,龙纹不断发展,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帝王御用,龙纹逐渐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专制统治的不断深化,龙纹成为帝王专用的趋势愈发明显。从金代开始朝廷颁布诏令限制民间对龙纹的使用,这一做法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而且法网愈来愈趋向严密。在律令严苛的同时,僭用龙纹的逾制现象却并未停止,这反映出龙纹禁令的不适宜。近代以后民主取代君主,龙纹的限制令已告终结,大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商周以前有石器文化时代、陶器文化时代的话,那么,商周实为青铜器文化的时代。它璀灿的文化光芒集中反映在其青铜铸品上。然而,怎样通过青铜器来认识商周的文化呢?有专家认为:“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确是走向青铜时代的无可置疑的实证”,“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李泽厚《美的历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青铜酒器     
尤农  焦亚奎 《甘肃教育》2007,(2X):F0003-F0003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鼎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器具,其发明和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陶制鼎,商周时期,大量青铜鼎的出现更是把鼎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在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地位和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鼎文化。  相似文献   

10.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角度看,商周文化之间异大于同;从时地关系看,商周文化呈现多元化,秦汉以来的文化呈现一元化。商周之际是制度文化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大变革时期。周初思想文化的大突破,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枢轴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到来。在商周文化研究中,习俗文化的研究应得到加强;习俗文化的几种动态发展类型是:因袭、变异、教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中广泛的反映了殷周时期我国各地区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其中对于礼仪和礼器的记载丰富,是商周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本文仅仅选取《诗经》中出现的青铜礼器进行研究,试归纳总结其出现的类别、场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度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根据考古发现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已能铸造工具和装饰品等小件青铜制品,例如: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发现了一柄铜刀,化验证明已是青铜制品了,表明我国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二千三百年间已经有了青铜器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福建在商末周初也按着历史发展规律,从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我国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普遍使用青铜工具,生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是否被广泛使用,建国前三十年史学大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并未得出最终结论。参考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的考古资料,对商周青铜农具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湘江和渌水交汇区出土的24件青铜器,融合了中原与江南的青铜技术,其铸造与装饰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体现了商周时期这一地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证明了湘渌交汇区域是湖南商周青铜文明最早萌发并高度发展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编甬钟、编钮钟等 ,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 ,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这不仅体现了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 ,显示了洛阳地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且为青铜乐器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7.
瑞昌,一个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铜岭商周铜矿遗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青铜文明,刷新了世界冶炼纪录.  相似文献   

18.
《江南铜研究———中国古代青铜铜源探索》,是裘士京教授新近出版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以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田野考古发掘和科技考古成果相结合,对江南铜的四个发展阶段详加论述,并从“江南铜”这一点切入,牵扯出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多有独到的见解,改变了我们许多传统看法,破解了古代青铜铜源之谜。中国最初大量出土青铜器的是夏、商、周王朝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但中原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青铜器主要原料铜和锡的资源是十分匮乏的。郭沫若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中原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或青铜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商周时期4件青铜犁铧的大小、形制和夏商周时期石犁的大小,形制,及其他有关材料,探讨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和牛耕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20.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酒、薄酒等;以青铜材质为主的酒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酒色和酒味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酿酒技艺;在祭祀、筵席等场合的酒礼具有深刻的宗教及文化内涵,有些饮酒习俗甚至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