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77):161-162
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进一步摒弃不良行为习惯的干扰。所以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幼儿行为习惯培育的重要意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要求幼儿园能够重视强化对幼儿的教育与引导,而且也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因此,在家园共育合作视角下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家园共育合作教育模式,对家园交流沟通、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价价值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要有意识的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参与机会,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习得良好的习惯。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方法得当,难易有序。要坚持正面的引导教育,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教育者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4.
徐秋艳 《考试周刊》2012,(21):188-189
对幼儿实施生态环境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行为十分必要。环境教育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环境,应从娃娃开始。因此,我们采用综合主题活动的教学形式,围绕不同的环境教育主题,有计划地组织了系列活动。在各领域、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与环境教育目标相关的因素,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努力实现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各领域、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把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使环境教育既生动直观又充满儿童情趣,让幼儿通过教育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学习品质是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躁起来。这种现象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让我们逐渐遗忘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这就使得一些细小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可贵。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更要从细微的方面去引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创设垃圾分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正确地引导学生。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活动出发阐述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23):157-158
俗话说:"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深远的意义。要想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外,家庭教育也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得鼓励小朋友帮助同伴、父母和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家庭和幼儿园要协调一致的教育,让他们习惯养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幼儿环保教育重在形成幼儿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关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园在开展环保教育时,除了要设置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目标外,更应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环保教育,促进幼儿环保教育创新;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各领域教育和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并充分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和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文明礼仪教育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小翠 《学周刊C版》2014,(7):221-22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幼儿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正确的、科学的。众所周知.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幼儿学习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初始接受教育的阶段.幼儿特别容易接受教师教育,愿意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十分差.如果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极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而素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行为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所以,必须抓住幼儿这个关键时期,针对目前教育现状,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21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其德商和情商都很高.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重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不同的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注重细节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了解细节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6.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幼儿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可以把各种方式方法贯穿到日常活动中。做到"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聂红清 《甘肃教育》2011,(11):34-34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因为适当的规则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能力。规范幼儿行为除了用显性规则约束外,隐性规则作为教育的另一种手段,也可以起到引导幼儿行为、提高幼儿活动质量的作用。但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幼儿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正确的、科学的。众所周知,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幼儿学习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初始接受教育的阶段,幼儿特别容易接受教师教育,愿意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十分差,如果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极易养成不良  相似文献   

20.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