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还提出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贯彻《指南》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应变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幼儿适应自身心理或生理变化的能力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孤立、一切以自我为  相似文献   

2.
刘春霞 《学前教育》2014,(12):26-28
细心品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每次翻开首先看到的就是健康领域,不难看出健康领域对于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写道:“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被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关于“动作发展”则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概念所做的这一阐释,体现出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而以上两方面又与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孩子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深层的挖掘,从而促使幼儿对生活的向往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2,(44):9-10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5.
陆惠琴 《考试周刊》2014,(74):186-186
<正>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2012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期,通过细细研读、深入思考,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幼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是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根据《指南》的引领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教师和家长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通过了解现状,一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新学期伊始,班里的老师就向家长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幼儿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闲暇之余,抱着能够对自己教育孩子有所帮助的初衷,大致翻看了其内容,深感《指南》为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点亮了盏盏明灯,定会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健康是重中之重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更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稳定发展,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涵盖了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是时时体现有机融合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求老师适时适当给予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下面,谈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郑国娟 《家教世界》2014,(Z2):111-112
<正>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个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75):167-16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幼儿期的身心健康为人一生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从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对幼儿提出了具体目标,通过指导幼教工作者做好保育教育中健康领域的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以《指南》为背景,针对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园所健康教育理念、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研究以及何谓行之有效的家园合作式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但《指南》大多数家长却知之甚少,本文的作者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她巧妙地把《指南》和自己的育儿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刊发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关注《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形象,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以下简称《指南》和《公约》)。《指南》明确要求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等。《公约》从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提倡健康娱乐八个方面对公民旅游行为做出了明确规范。自颁布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5.
许丽钦 《教师》2019,(11):88-8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板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可见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户外运动开展的视角探讨幼儿健康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惠钧 《贵州教育》2014,(21):33-3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生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针对《指南》的要求,我通过学习与认识之后结合"秋天来了"的主题及季节特征,设计了一节不一样的《画菊花》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有人甚至认为幼儿是"情绪的俘虏"。对幼儿来说,安定愉快的情绪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指标,更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及生活、游戏等各方面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和发展需  相似文献   

1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一般比较重视开发户外运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自我感受力"则为"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孩子对于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能力都统称为"自我感受力",做为一名社会人,这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往往如今的孩子却严重缺失自我感受力,这其中的家庭因素以及家园共育的方式都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