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2.
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统治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采取了诸如“复故爵田宅”、奖励军功等各项政策措施,培植了大批豪强地主。豪强地主通过侵夺民田、接受封赏等各种方式主动或被动获得大量土地,并最终形成地主田庄。由于田庄具有经济自给自足、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劳动生活有所保障、有利于田庄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等许多特点,使得汉代地主田庄得以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汉代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和社会的动荡不安,私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豪强地主利用宗法、人身依附关系将宾客、宗人、依附农民等组织成私兵,并利用私兵对抗官府,逃避租税,参与军阀混战。它与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私兵又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维持者。  相似文献   

4.
州郡领兵制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地方军政组织形式,是以中央军事将领兼领地方官,或者以地方官加军号领兵为形式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经济,是三国割据鼎立形势在地方政权上的反映,是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在政治、军事上分权的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7.
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汉时期,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萌芽于西汉末年的封建庄园,作为大土地所有制的一种经营方式进入了初步形成阶段。这是东汉时期突出的历史问题之一。但东汉时期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是不是封  相似文献   

8.
汉承秦制,西汉继秦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确立地主阶级掌权的封建制度。它是战国变法运动以来,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发展的高峰。做为封建社会居於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它随着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内部结构在不同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又促进了经济结构在某些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在西汉中后期所形成的“豪强地主”就说明了这一点。故本文试就“豪强地主”形成的背景,条件及特点和地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农民丧失土地依附于豪强,致使国家控制的人口剧减。王莽针对这样的社会危机采取了王田私属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面对相似情况的曹操推行了屯田制,成功得壮大了经济实力,为其统一北方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公田是比较多的。自西汉中期开始,国家假田于民以收取“假税”,但实际上,公田多被豪强地主转假,而大多数贫苦农民依旧遭受繁重的地租剥削,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主阶级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士族包含门阀地主和寺院地主,庶族包含豪族地主和富商地主,通过对这几个地主阶层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15.
论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朝历史上所出现的世族政治,在中西方封建社会史上,都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对世族形成的社会条件及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世族政治的思考.地主封建制社会初级阶段的三大特点,即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不发展、宗法制、以及政治结构的高度集中与垄断,是世族产生的基本前提,从时间上言,世族的产生可上溯到西汉.两晋南朝世族政治的出现,除社会形态的基本作用之外,还受决定于封建国家政权在统治者间的移接方式.这种移接方式,使整个社会在不稳定中保持了稳定性,使世族在变与不变之中保持了自己社会政治地位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是否存在庄园经济的争论发表看法,从史实上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演变及其特点,认为中国封建地主庄园是伴随着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的,从两汉到唐宋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光武中兴。杜诗发明“水排”。王景治理黄河。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特点。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二、要学生认识: 1、东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劳动人民起了主要的作用,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劳动人民,而是为了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3、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它的发展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羽其人     
东汉末年,由于豪强地主经济力量的发展,在黄巾起义前,就形成了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在黄巾起义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地方豪强和官僚地主的武装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冲破中央集权的外壳,割据一方,形成了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在众多的军阀当中,刘备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两汉商业资本之流向及其对汉代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汉商业货币经济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拥财巨万的豪商和豪强地主,商业资本也大量出现。然而封建社会较为普遍的土地自由买卖,以及土地财产所具有的稳固性和封建政府惯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业资本主要以流向土地的形式运动。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对两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具有分割性的、自给自足的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起来,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