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更是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笔者发现城区内一些景点名字是根据发音或原文意义直译而来,而另一些则是翻译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名字,但两者都同时反映了澳门的文化内涵。该文主要运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等理论知识,分析澳门历史城区景点名称及其翻译,并指出体现文化内涵是景点名称翻译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澳门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更是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笔者发现城区内一些景点名字是根据发音或原文意义直译而来,而另一些则是翻译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名字,但两者都同时反映了澳门的文化内涵。该文主要运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等理论知识,分析澳门历史城区景点名称及其翻译,并指出体现文化内涵是景点名称翻译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景点名称的构成和功能,从文化传播角度对景点名称的翻译提出相应策略。对"以形命名"或"形神结合"的景点名称采用直译法;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命名的景点名称用意译法;而以历史人物或普通地名命名的景点用音译法;对专名、通名都是单音节组成或隐喻命名的景点名称可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是特定景点(区)的标志,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但它与一般地名并不完全相同,往往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作为景点(区)的核心要素,旅游文本英译中,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的点睛之笔,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还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春秋淹城遗址是春秋时期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常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目前,该景点名称的英译存在混乱、不准确等问题。从翻译的目的论视角,对现有的译名进行梳理,提出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性翻译失误现象是人文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文化性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这种失误在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中尤其明显。因此,要恰当的翻译人文景点的名称就要在翻译中树立文化意识,并在翻译文化观的指导下,在多元语境下进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景点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其历史文化魅力的主要窗口。作为对外宣传的名片,旅游景点的翻译已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旅游景点名称的正确翻译,可以促进中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景点名称翻译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拟从翻译的角度来探悉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几种方法,扫清文化交流和文化传递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的繁荣依赖于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而旅游景点名称则是旅游资料中文化内涵最集中的部分。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旅游景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意译、省略、音译加补偿等方法译出名称中的文化内涵,能起到吸引异域文化背景的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突出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翻译对旅游资料翻译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点名称犹如景点的广告牌一样,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支撑,以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宣传册为例,分析了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总结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开发了大量的旅游景点/区,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旅游景点/区的名称翻译是对外宣传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旅游文化的不同,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景点/区名称的翻译上,我们应该有所改变与调整。该文作者以实例举证景点/区名称翻译的改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从而探索如何将旅游景区/点名称翻译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跨国游的兴盛为我国的旅游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目前的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着一些欠缺。以天台山景区旅游手册的景点名称翻译为例,通过选取三个景点,对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可行译本,不难发现在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须避免滥用音译,同时应选取更为灵活有效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译者应注意、掌握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元素与特征,并努力将其特色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景点名称的英译让国外游客更容易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该文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指出只有正确处理旅游景点翻译的文化差异才能把我国建设为"世界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13.
以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三种人文景观的名称翻译为例,尝试验证翻译目的论、生态翻译学及奈达的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大明宫遗址公园景点名称时的适用性;再基于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三种人文景观即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的翻译来探讨这三种翻译理论在人文景观名称翻译中的适用性。分析得出,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更适用于人文景观中的遗址遗迹名称的翻译,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更适用于旅游商品的翻译,汉斯·威密尔的翻译目的论更适用于人文活动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但其作用与一般地名(行政区划名)并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表示一一对应的地点存在,而且还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人文信息。在对景点名称翻译时,人们一方面应遵循“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的地名翻译原则,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以达到人们通过旅游进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杜思民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1):37-38,43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但其作用与一般地名(行政区划名)并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表示一一对应的地点存在,而且还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人文信息。在对景点名称翻译时,人们一方面应遵循“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的地名翻译原则,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以达到人们通过旅游进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明娇 《考试周刊》2012,(94):22-23
商标名称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翻译名称的翻译工作是树立品牌全球形象的首要任务。本文在浅析商标名称的来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七种基本的商标名称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中国译学理论带来新的活力,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国内著名景点名称的误译进行了分析,并以"三维"为原则,提出选择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范仲英的翻译三原则角度对新疆建筑设施名称的翻译进行了举例讨论,分别探讨了寺庙、洞窟和壁画以及墓葬的翻译,得出的结论是,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译文既要最大限度的忠实于读者,又要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名称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新疆其他类别的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品牌名称翻译是商务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以50个美国美妆产品品牌为例,分析了外国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品牌名称的英汉翻译需要译者语言、文化、艺术的综合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国产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的现状,比较优劣得失。以介绍品牌、文化、跨文化传播等基本概念开始,讨论品牌名称的功能,归纳品牌名称翻译的常用理论、基本原则、策略方法,阐述品牌名称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7类20余个汉语品牌译名,指出全球化进程中,优质的品牌译名对提高本土化妆品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