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人格特质、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外倾性、责任性、开放性、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宜人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2)外倾性、责任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自尊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自尊在外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开放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责任性与网络利他行为、神经质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悦  刘方英 《天中学刊》2013,28(3):136-138
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环境的各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不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娱乐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大学生在娱乐性和知识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在乐观人格特质的接纳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乐观人格特质在家庭环境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在恋爱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手机依赖在人格特质中的差异显示,精神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在恋爱人群、年级中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上的总分上,恋爱人群显著高于非恋爱人群、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手机依赖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向相关。社会支持与外向型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180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从教师处调取其学业成绩。研究发现:(1)男女生在开放性、宜人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开放性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宜人性上显著高于男生;(2)大五人格五个维度中,开放性、责任心、宜人性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3)人格特质中责任心、宜人性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医学院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采用16PF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各项人格特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医学生在恃强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但在兴奋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群体对自己有较高要求,面对未来挑战承受更大压力,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以《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抑郁水平在年级、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显著相关,人格因素中的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与心理韧性都呈极其显著的关系;人格特质对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金伯利·扬的网络用户自我判断量袁和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对商洛学院120名和西安文理学院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男生59人,女生147人。结果(1)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量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科性质、教育程度、生源地等变量上的差异,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2)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会对青少年的尽责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神经质水平.相反,不良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逃课、经常上网吧、早恋)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还发现同伴表现的优化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把握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交友管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交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式版(CBF-PI-B)、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3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大五人格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3)神经质、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4)社交焦虑、宜人性、外向性、神经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表明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以及社交焦虑的缓解有助于降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笔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和人口统计学问卷调查346名大学生,发现师范生的总体幸福感(自述幸福感)较高,除负性情感这一维度外,综合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中,利他行为的得分最低,友好关系这一维度得分最高;男、女生在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友好关系、生活满意、自述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述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的学生在生命活力、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生活满意、人格成长、自述幸福七个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仅在生活满意、人格成长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大学生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利他行为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济水平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生活满意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学习成绩在自述幸福、自我价值、健康关注、利他行为、人格成长、正性情感、生活满意七个维度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Z=2.67,P0.05),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Z=2.56,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城乡差异上不显著。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独生子女和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_RSC)、大学生利他行为自评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现状进行测查,探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以及人格特质与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结果显示:(1)外显利他与内隐利他相关不显著,利他行为存在内隐倾向,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外显利他得分与EPQ人格特质中的N量表、P量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E量表、L量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典型情绪不稳定与典型情绪稳定外显利他存在显著差异;(3)内隐利他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高校2010级2 21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量表得分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掩饰程度量表得分上与常模无显著差异;有161人的神经质得分大于等于65,占8.0%;男女大学生在精神质、掩饰程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90后"与"80后"大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整体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和KHB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从家校共育视角分析了教师关怀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依据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的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家长主观感知的教师关怀能显著改善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家长接触到的客观教师关怀会对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具体来看,教师的学习关怀对农村儿童的外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显著改善其神经质;心理关怀能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宜人性和尽责性;交友关怀能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外倾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关怀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而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和要求这两个机制共同实现的,相较于父母要求,父母对子女需求反应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新闻类型偏好与学业成绩及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对277名大学生进行新闻类型偏好调查、学业成绩情况调查和Y-G人格问卷测试.结果:首先,在学业成绩方面,喜欢硬新闻的学生显著高于喜欢软新闻的学生.其次,在人格特质方面,偏好硬新闻的学生在循环性、神经质、主观性、思维外向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偏好软新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过度保护Ⅵ)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影响依恋回避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惩罚、严厉Ⅱ;拒绝、否认Ⅲ),影响依恋焦虑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拒绝、否认Ⅲ;偏爱被试Ⅴ)和父亲因子(偏爱被试Ⅳ;过度保护Ⅵ)。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成人依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2007年至2018年间40项采用人格五因素的量表简版(NEO-FFI)测量中国大学生人格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我国大学生(被试为39948人)的人格各个维度水平在这十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人格各个维度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2)男女大学生的人格各个维度水平也呈下降趋势,其中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的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尽责性的下降趋势达到显著。结论:(1)从2007年至2018年,我国大学生的人格各个维度呈下降趋势;(2)从2007年至2018年,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和开放性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尽责性随着年代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