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文静 《青年记者》2007,(24):57-58
近年来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一阵“新风”:电视台以方言作为工作语言主持娱乐节目,用方言播报新闻、播出用方言译制的外国影片等等。 在方言节目火热登台的同时,关于方言电视节目是否能登大雅之堂、是否挤占普通话的空间等的争论也没有停过。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困境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提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广播电视一律不得用方言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广电总局又发文禁止主持人使用港台腔,方言电视剧被荣止播出.闽南方言需要保护,但绝不能与普通话的推行相冲突,这是一个不能触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屠鸿 《视听界》2014,(2):117-118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方言便开始与媒介联姻,中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使用各种方言播送节目。进入21世纪,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为了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纷纷对各自的传播形态进行改革。一些地方电视台在个性化、本土化方面进行改革,方言节目开始走上荧屏,取得不俗的收视表现,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新闻是“说新闻”方式的进一步拓展。说新闻将新闻语言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用面对面的谈话方式生动、活泼、有趣地播报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方言新闻更是将说新闻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2009年12月,常州电视台第三套节目重点打造的方言新闻类节目《生活369》推出。  相似文献   

5.
现实:强势方言区普通话主持人节目遭到冲击真正引起一场关于方言节目存废争论的,当滥觞于《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方言新闻节目。如今的城市电视新闻节目,在粤川吴越等强势方言区,大都是方言新闻节目笑傲江湖,一批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随之走红,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6.
张彦 《声屏世界》2007,(8):13-14
方言新闻是用方言来播报新闻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如今打开电视,在许多区域电视台的节目里能听到满耳乡音,粤语、湖南语、四川话……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纷纷登上了电视舞台,方言新闻成为新时代的受众新宠。  相似文献   

7.
播报方言新闻应把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播报先是在文艺娱乐、经济生活以及服务类节目中盛行, 现在又推进到新闻节目。据了解, 用方言播报的电视新闻节目全国不下50个,以地方台为主。观众、学者乃至主管部门对此褒贬不一。本人认为,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在积极提倡普通话的基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对方言使用的探索越来越宽容。把握好普通话在播报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方言在播报中的积极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子文 《视听界》2008,(2):64-66
电视读报节目的兴起要追溯到2003年、2004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当时引领读报潮流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定位在大中华区的政论节目,至今是凤凰卫视日播节目收视率的前两名;而作为一个以粤语方言播报的读报新闻杂志节目,广州电视台2004年开播的《新闻日日睇》也有相当多的铁杆观众,曾获颁2005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地方新闻及资讯节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的方言电视节目,主要指栏目化的情景系列单元剧和用方言播报的新闻或以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谈话节目两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中用方言播报新闻日益看涨,今年更出现了方言新闻“暴涨”的行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已有近200家电视台在新闻、生活、经济等频道开设了方言新闻节目,其中绝大多数是市、县级台乘风跟进。众多电视新闻媒体争设方言节目,是喜是忧?它的优势和弊端有哪些?未来的走势和前景如何?笔者斗胆作些剖析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4.
王霖 《声屏世界》2009,(5):24-25
对于方言节目的大量出现,目前学术界有很多争论。有的对方言节目的出现进行激烈抨击,有的大加褒奖,也有的持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对广播电视媒体当中的新闻和谈话节目等所谓主流节目,业界几乎一边倒地喊出“要捍卫标准普通话的绝对地位”的声音。在2004年全国播音学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专门谈到了方言的问题,再次强调总局坚决禁止用方言配音,不允许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方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普通话的使用。究竟应当如何来看待方言现象,又该持什么样的态度,确实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谌娜 《声屏世界》2016,(2):57-58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刚柔并济、亲和朴实的风格中,通过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表达方式,将客观的新闻弹性表达出来,进而使新闻播报兼具共性与个性的新闻播报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与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说新闻”的播放方式又进行了一次更贴近百姓的转变,即“说新闻”节目的方言化转变。笔者将通过对上海东方台《嘎讪胡》、苏州台《施斌聊斋》、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三档方言新闻节目的观察,对方言“说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发展给出自己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方言电视节目最近几年逐渐开始活跃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屏幕上,成为地方台差异化竞争的又一优势。在"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留一席之地给方言节目,是各地方电视台吸引收视的需要,也是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林丽臣 《青年记者》2006,(18):44-45
今年3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公开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广播影视节目播出语言,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①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以来,国家管理部门对方言节目进行规制的又一次重磅出击。方言节目使用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传媒资源,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一定阻碍作用,内容上也容易出现庸俗化倾向,这些是方言节目公认的缺陷。从这一点来看,广电总局对其规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否就要如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陈飞 《新闻实践》2006,(5):42-42
尽管方言新闻目前风头正劲, 吸引不少观众的眼球,并且为电视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其本身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一、用方言播报新闻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我国是一个多种方言并存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