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2.
张之麒 《物理教师》2002,23(2):29-29
由于用冰做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具有取材方便、熔点 (凝固点 )明显、成功率高、易于控制等优点 ,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并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1] [2 ] .但这些方案仍存在缺陷 :①冰块受热不均匀 ,致使测温泡处温度尚未达到熔点 ,管壁处已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尚未完全结束 ,温度计的读数已超过熔点 .②在熔化过程中 ,用手握住试管底部加热[2 ] ,挡住了学生视线 ,不便于观察物质状态 ;用 5 0℃左右的温水加热[1] ,试管内外温差太大 ,不但增加了温度不均匀程度 ,且使液体升温过快 .为了使这些方案更加完美 ,使实验结果能正确反映晶体熔化…  相似文献   

3.
王永民 《考试周刊》2015,(16):141-142
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要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这一物理规律。而多年来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很难成功,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的创新:用冰替代五水硫代硫酸钠;用块状晶体替代粉麽状或颗粒状晶体;用气球替代试管;用体温加热替代酒精灯加热,从而实现简约的装置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蔡启仙 《物理教师》2007,28(10):31-32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7年级上册的第4章第1节“熔化和凝固”中,编者试图通过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总结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采用水浴加热海波,其目的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但是用该实验装置测定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时,却难以观察到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入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7.
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一般都采用海波作为晶体的代表进行实验。多年来,笔者发现采用海波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利用酒精灯和试管进行实验时,海波从加热开始到完全熔化需要15min左右的时间,对于45min的课堂而言耗时过多;第二,必须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或者使温度计上下移动,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而使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第三,海波对初中学生而言属于陌生事物,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会转移为提问:海波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等。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材中采用酒精灯作为热源,用大烧杯作为水浴来给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并从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最后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比较他们的特点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硝酸钾加热分解实验实验的关键在于加热时的温度,通常使用的酒精灯温度是不够的,应采用酒精喷灯加热。 可取少量KNO_3晶体于硬质试管中(普通试管加热后易变形),待KNO_3晶体熔融沸腾3-5分钟,熔液呈浅黄色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内即可检验到氧气,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萘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特别是在演示时,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从而得出晶体的物理性质,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以前采用常规方法做,结果往往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曲线平坦部分时间不够长或者平坦部分不够平。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即“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行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看到颗粒状的白色固态海波在被烧杯中的水加热之后,逐渐升温,当温度升高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变成无色透明的液态海波;当停止加热之后,海波的温度逐渐下降,并且降到48℃时,液态海波开始在试管壁上部开始凝固,直到全部变成固体。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14.
黎浩  刘汉明 《物理教师》2005,26(2):13-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把晶体(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作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内容,并在探究活动中要求:记录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根据数据描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数据和图像总结晶体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引入熔化和凝固两个概念后,通过让学生完成"冰的熔化"实验探究总结出晶体的熔化特点。利用冰来做熔化实验也是目前国内几种主流初中物理教材采纳的方案(选择冰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此实验由于实验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晶体的熔化特点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观摩省内外公开课、优秀课,因为上述原因,教学效果欠佳。总之,不少物理老师着力改进实验,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人用传感器研究熔化与凝固现象,实验结果理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中观察萘的熔化实验,这个实验书上采用水溶法直接对装有萘粉的试管加热,好处是能使萘升温缓慢均匀。缺点是常常会出现水温升得太快,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现象不明显。因为萘在很短时间内便获得所需的熔化热,这样看起来好象温度没有在熔点停留,实验效果不好。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缩短实验时间,对实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华东版今年再版时,改为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的新方案。我们知道,冰源于水,水凝固成冰需要0℃以下的低温条件。把水放入电冰箱中可以制得块状固态冰,但温度计的液泡难以插入,若把冰块砸成冰屑插入温度计,往往测出的最低温度为0℃,难以显示出固态冰的升温现象,若把冰块拿到教室待用,在这过程中冰要从外界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甚至熔化。如何把砸碎的冰屑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并保存到需用时成为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时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海波与蜡的熔化对比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一个重点实验,也是整个初中热学的一个重点实验,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实验图如图 1所示.该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非晶体概念的建立,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特点、规律的认识,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这个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熔化时间太短,如果不注意实验的细节,海波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教师演示实验:(1)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2)在研钵中研磨硫酸铜晶体;(3)在试管中加热硫酸铜晶体;(4)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