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的自传     
解潇晗  倪谷香 《阅读》2007,(5):27-28
大家好!我是一本书,一本表面普通,而"肚子"里却有着精炼的文字、渊博知识的书。古今中外,我何时被人抛弃过?何时被人讨厌过?人们不断阅读着我,从  相似文献   

2.
我的手抄本     
我爱文学,从抄书开始。我读小学和初中的年代,正处在“文革”那个特别的时期,是“书荒”年代。书店里卖的书,其品种是能够数得出来的。即使有的人家家里有几本书,一般也不肯借出来,一是怕损坏,二是怕惹祸(万一这本书是“毒草”就麻烦了)。因此,如果能借到书店里买不到的书,那真是一种幸运。如果恰好遇到这种幸运,能不能再奢侈地想得寸进尺呢?比如,人家借你看一本书,看过之后,你也拥有了这本书?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它抄下来。(请注意,那个时候可没有复印机,更没有扫描仪了。要想复制一本书的内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抄。)有一次,我借到了一…  相似文献   

3.
穆文红 《阅读》2007,(3):1-1
一个人在书店里发现了他喜爱的书,而这时他恰恰又囊中羞涩。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状呢?他站在书架前,翻来覆去地看他喜欢的那本书,反复地摩挲、端详,打开又合上,放回去又取出来,左看右看而难以割舍!  相似文献   

4.
读以致用     
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将“学”改为“读”——读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今天,我是一名有50多本著作的作家、学者。我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一点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阅读成就了我。我小时候,开始作文总写不好,觉得写作文很难,并由此产生了惧怕心理。后来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给我寄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模范作文》,一本是《新尺牍》(书信集)。我认真反复地读了这两本书,将书里的“好词好句”乃至“好的段落”摘抄在小…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白永红教授《职业教育焦点与对策》一书的研讨会,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本书丰富了我的思想、我的情趣,拓展了我涉猎知识的领域,有谁看了这本气象万千、万花招展的书不激动呢?  相似文献   

6.
郝京华 《阅读》2007,(1):1-1
很小的时候,妈妈教会了我第一个字,从此我进入了书的海洋。有一次,我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一个有翅膀的小孩子,我问妈妈:“他是谁呀?”妈妈说:“是一个小天使。”“他为什么有鸟一样的翅膀啊?”“为了飞,飞得高,看得远。”“能飞到树那么高吗?”  相似文献   

7.
许燕平 《阅读》2024,(7):51-52
<正>《教育的情调》是一本很小的书,小到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书中例举了大量的故事,增加了这本书的耐读性,吸引人不断深入思考教育的细微之处。它告知“教育学者”,教育是一门极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生命个体的学问。这本书以“孩子”为主旨,是为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写的一本书。书中有一个故事《扔海星的人》,里面讲:人们都在海滩捡拾贝壳,但有一个人却弯下腰捡起一个东西扔进了远处澎湃的浪涛中,  相似文献   

8.
书虫呱呱呱     
《阅读》2005,(1)
机智、勇敢又顽皮、淘气,汤姆就是这样一个奇怪而又复杂的“坏孩子”。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但他的生活又是那么不同寻常!看这本书,我就像在照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想每一个男孩看这本书都会被深深吸引的,我就被迷住了。书虫江亮亮:(江苏海门实验小学)汤姆·索亚是个淘气鬼。他的妈妈去世了,姨妈很疼爱他,希望他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但他经常捉弄姨妈,姨妈拿他没有办法。汤姆经常逃学,与大孩子们打架,追女孩……他的历险故事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精彩极了!而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又常常让我笑个不停呢!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幼稚但认…  相似文献   

9.
聪聪两手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窗边的小豆豆》。书页被风吹得轻轻翻动着。“聪聪——”一个清脆的童音传来。聪聪吃了一惊,眼睛不由得循声找去。桌上站着一个小不点。聪聪又惊又喜:“小书虫!我正想找你呢!”“我看你在发呆,一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小书虫不急不慢地说。“今天老师上阅读课的时候说‘阅读因思考而快乐’。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聪聪说。“原来是这样,”小书虫想了想,“我懂了,你们老师是要你们读书的时候学会思考。”“怎样思考呢?”聪聪急切地问。“别急,让我想想,”小书虫眨眨眼睛说,“我想…  相似文献   

10.
是谁在默默地陪我一起成长?是谁在我寂寞的时候给我安慰?谁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吧,它是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图画版《西游记》那年,我三岁,身高100厘米,我的小伙伴身高0.5厘米。  相似文献   

11.
苏光灿 《阅读》2015,(11):1
小时候,家中除了放衣服的橱子、摆碗的柜子、装米的缸和吃饭的桌子,其他家具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书橱了。那我读过的书都放在哪儿呢?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把它塞到席子下面。起初是垫在枕头底下当枕头用,后来书多了,就把它们挨次平铺在床上。那个时候买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年也就只能买几本,积攒买书钱需要很长时间。爸爸妈妈是没有闲钱给我们买书的,不是他们不想买,而是确实没有钱。过年的压岁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时给的零花钱,都一分一分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胡耀邦同志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战略方针问题。如何深刻认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呢?我的体会是: 只有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正思考之一:校长在办学中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论语》说:"本立而道生"。我想:办学思想就是校长治校办学中的"本"。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那么评论校长什么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评论校长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引领教职工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旗手,作为旗手,应该有自  相似文献   

14.
由李子猷同志任主编、李家祥和侯晋公同志任副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史》(以下简称《奠基史》)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由9所高等院校的12位作者集体编写的,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从思想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一本探源性地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专著,为读者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和有益的著作。从总体上看,该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奠基史》没有被写成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史,它同时还对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和一般经济学家有关思想进行了考察。因  相似文献   

15.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11):F0002-F0002
我爱读书,这里就向大家推荐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鲁西西总动员》。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与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聊天,分享他们奇妙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传颂,甚至做为坐右铭,今年高考作文就以此句为题.关于对它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欠妥之处常有.就拿《中学语文课本》来说,它对此句是这样翻译解释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里把“先”译作“在……之前先”,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我理解,“之前”和“先”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译文把原文的“先”译重复了.照《课本》的翻译,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先”是修饰“天下之忧”的呢?还是修饰“忧”的呢?再者,前一分句的“而”字也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7.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而园本教研制度则是一个园所教研常规化、制度化的保障。我园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就是以园所沉淀教育理念为统领,充分发挥其指导、传承的作用,通过反思把过去的有效教研措施常态化地固定下来,紧抓基本模式,探索特...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阅读》2006,(4):10-10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店里,一个男子问道:“那本书要多少钱?”(万进供稿、设计)·作家名片·“要1美元!”那个徘徊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点吗?”“没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哦,我想见一见他。”这个男子坚持道。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1.25美元!”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1.25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刚才你的店员说…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词语在什么时候要读轻声,有些还是有规则的.比如;语气词“了、的、呢、吗、吧、啊”等读轻声.他们走了.这是给我的.我还有事呢.客人都走了吗?快走啊.算了吧.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我的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觉得不妙.他正忙着.这本书我看过.下课了.词尾虚字“么、们、头、子”等读轻声.这么 什么 你们 同学们 石头舌头 蚁子 胖子  相似文献   

20.
1 课题的提出一次活动课结束后 ,有一名学生问我 :“静电除尘器的金属管外壳、无线电技术中的地线 ,它们都接了地 ,这是为什么呢 ?”在回答问题后 ,我在想 ,接地这个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师经常忽略 ,学生也不是很清楚 ,而大家又会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时值电磁学内容刚结束 ,何不以“为什么要接地”为课题 ,让学生进行一次课外研究呢 ?我把该生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生 ,同时列举了书上几个有关接地的例子和具体的研究要求 ,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 ,纷纷要求参加课题研究。2 学生的研究学生怀着探求秘诀的兴趣 ,收集各种资料 ,观察各种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