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5期刊发了张长松老师的《<声声慢>教学实录》,作者设计了“五读”教学步骤,以期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词中跃动的情感.张老师较注意利用对词的深度理解指导学生体验情感,如对“独自怎生得黑”中“得”的读音的处理,既教给学生因义定音的方法,又切近了学生与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一石二鸟.但就品味词语环节的整体而言,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和“主导作用”体现得还不够.课堂中教师应紧扣关键词语引领学生深入、生发,于无疑处生疑,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真正入眼人心,才能深得阅读和鉴赏诗词之三昧.下面,笔者不揣冒昧就《声声慢》的词语品味教学求教于张老师.  相似文献   

2.
教学故事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充分准备后自信地走进教室,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 按事先准备好的课进行教学。王老师首先跟学生进行一番交流,谈谈祖国各地,激发学生进行交流的兴趣。待学生兴致高昂时,王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根据老师提供的祖国各地的资料,每个学生任选一个地区向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中学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为“传递———接受”,也即是教师简单地“授课”,学生单纯地“受课”,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老师“目中无生”的做法,极大地抹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泯灭了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历史课也成为中学生头脑中“枯燥无味”、简单无用的代名词。据北京市“历史学习心理研究与教学对策”课题组调查,学生对八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其中“老师一人讲,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列于“老师划重点,学生背熟重点”之前,而“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的方…  相似文献   

4.
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可能会说这是老师的原因:首先老师讲课时,采取填鸭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知识点、研究方法和解题方法都讲出来了,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其次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如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抵触情绪.最后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用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中,所谓的“启发式”,学生也不过是教师思想的俘虏而已.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学生不善发问,更不敢怀疑.如果说有思考的话,也不过是揣测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回答老师的提问.笔者反思这样的现状,并在实践中摸索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形成了以下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而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接着一个地发问,问题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很少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互动演变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泛泛形式,老师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输”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时候老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只有“洗耳恭听”,一节课下来老师似乎讲了很多很多,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对知识的实际接受并不多,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高.  相似文献   

9.
袁小宇 《文教资料》2013,(21):42-43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语文教学怎样艺术地实现它科学的价值呢?这需要语文教学“中听”并且“中用”.所谓“中听”,就是学生喜欢听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所谓“中用”,就是语文教学能经得起考试和应用的检验.语文老师应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内容的把握等方面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初以来,红桥区各小学开展了“我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爱上我的课”和评选“学生热爱、家长欢迎的好老师”的“双爱一评”活动.日前,红桥区教育局召开总结表彰会,122名经过家长和学生评选出来的“学生热爱、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受到区教育局表彰.开展活动一年来,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学艺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更是满怀热情地帮,主动与家长沟通情况.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千方百计地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有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失去信心,很不礼貌地拒绝教师家访.教师虽然很委屈,但没有因此放弃对学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他们所授课的板书中不约而同出现了一个方框(“口”).这个“口”貌似简单,实则饱含教者智慧.无论是薛老师巧妙地化繁为简,以此点拨阅读方法,还是王老师形象地击破难点,以此渗透写作方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口”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2.
一、评价的次数要适量 [案例]频繁的掌声 一次听课,执教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书,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站起来读书,老师不停地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用于这种无效评价的时间有多少?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口头评价为主,且常用“你真聪明”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就愈大,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  相似文献   

13.
“少教多学”,即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具体地说,“少教”,即教师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秉承“少教多学”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创设优质课堂呢?  相似文献   

14.
“数量关系”作为新课标实践中淡化的一个环节,老师们常常是避而远之,可随之而来的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减弱又让不少老师私底下“亡羊补牢”,悄悄补充一定的课时.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认识数量关系、教学数量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数量关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万霞 《数学教学通讯》2023,(14):50-51+54
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有“学法三结合”的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为初中数学教学打开了新的大门,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是应然选择.在小组学习中,抓住“学生展学”这一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展学的机会很多,盯住学生的展示过程,从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挖掘教学价值,捕捉教学契机,可以将学生展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抓好“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阶段,变老师的“灌”为各阶段的“导”,变学生被动的听为积极主动的学.因而,学导式教学法能充分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开发学员的智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 ,从 2 0 0 0年春开始在高一两个班物理课上进行“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 ,并于 2 0 0 0年秋在新入学的高一年级物理课全部实施“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把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以下是我们在实施“学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何为“学案教学”“学案教学”不仅是教法改革 ,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学案”是学生如何学的剧本 ,突出的是“学”.“学案教学”就是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 ,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 ,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 ,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 ,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 ,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 ,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 ,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案教学”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 ,而不是老师 ,变老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学生需要自己学习 ,自己思考 ,在课堂上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 ,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8.
一、“入”——首先要进得去金老师常给学生说:“语文学习是一场战斗,它好比攻打堡垒.先要打进去,占领它;但这不是终极,还要打出去,继续前进,扩大成果.“这是极有见地的形象化的说明.——它充分体现了金平老师教学生学语文的指导思想。所谓“入”,就是要“钻进去”.在课文教学中.金老师强调“四入”,也称为“四步教学法”。 1、入文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路,力求甚解。在引导学生“入文”时,也并非简单的提出几项要求,要学生逐项完成任务;而是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钻研课文.金平老师在教《风景谈》一课时,他根据课文所给条件,简单地勾勒出六幅画面,每幅画面中,故意遗  相似文献   

19.
“把关”老师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了。学校设“把关”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过“关”,提高升学率。这种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其一,违背了教学规律。学校一般要求每一位老师能胜任循环教学。但是,由于“把关”老师的设置,使一些老师无法进行教学循环,不能系统地把握教材,而且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把关”老师常年和大量的习题打交道,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两种情况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断层,不能很好地衔接。其二,由于“把关”老师接触学生时间短,不熟悉学生,无法因材施教,只能凭分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天,读了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文章,感受颇深。现采撷斯霞老师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教学“蚯蚓”两个字。斯老师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1.让学生明白蚯蚓的特点、属性,并从其特点、属性引出汉字偏旁的特点。她告诉学生:蚯蚓是虫,所以“蚯”和“蚓”都是“虫”字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