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社会高度关切的重大问题。如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名的"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检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解决了食品中主要有害物的未知新型衍生物的发掘检测等难题,并在我国多起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张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这位年仅45岁的科技领军人才主持了该项目的攻关。检验检测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经济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健全、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形成以及检验检疫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建立和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体系的总体框架、诚信管理和诚信政务两个子系统所含要素的具体内容及运作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是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动植物检验检疫保证进出口安全的使命,众人皆知,然而其背后隐匿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斗争,甚至关乎国与国之间的阴谋之论,并不常见。文章就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历史作为开端,小论中国陷入这场战争的渊源,继而对我国现在所处的泥潭做一分析,探讨现在的进出口状况与贸易壁垒中的阴谋,表达了对大豆危机的观点和对国外转基因食品大量涌入的忧虑,总体论述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计民生中关键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出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我国出口食品危机管理机制的五点建议,特别提到了应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出口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将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与检验检疫监管有机结合,对政府、检验检疫部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信用、质量、应急等管理具有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南边疆生物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维护国家安全、处理好周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背景下的时空压缩、重叠和延伸,增加了西南边疆生物安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挑战性。当前西南边疆生物安全识别存在进出境监测难度大、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能力不足、生物安全识别体系不健全、相邻国家生物安全识别水平较低和生物安全国际合作不力等困境。西南边疆的生物安全识别需立足时空场域,探索口岸检验检疫场域前置,弥合西南边疆生物安全识别短板,构建从“源头”到“口岸”的多级识别体系,增强国际生物安全识别合作力度,着力推进周边生物安全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检”合一体制的确立,国家出入境检验部门已成为主管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商品检验的行政执法机构,这种执法主体的统一性,迫切要求加强立法工作,以规范“三检”,保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本文在研究我国现行“三检”立法的缺陷以及“三检”统一立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主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  相似文献   

7.
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通过对国有检验企业的产生、现状及国内检验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检验服务行业的特点,研究了如何确定国有检验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指出人力资源是决定国有检验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要注重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将国有检验企业建成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综合性的检验机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员和动物检疫检验员技能操作考核题的命题。是保证技能鉴定操作考核质量的基础。现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搞好这两个工种技能操作考核题的命题问题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该文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检验检疫人员素质、传统的经营和商务活动的内容、手段和管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检验检疫机构现状出发,论证了继续再教育是提高在职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是决定今后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逐渐由政治、军事等传统因素转向经济、科技等非传统因素,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新经济安全观是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对客观的经济安全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经济安全观念。在新经济安全观的指导下应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