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涉及当代社会重大的事件、现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流行语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心态。在校园中,也有一些流行语。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是想通过这种现象揭示校园里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校园里的流行语有的是随新词汇出现而产生,有的是旧瓶装新酒,赋予旧语汇以新的含义,也有的是方言的借用和交融。例如:1.世界杯——厕所。厕所的缩写“WC”与世界杯“WorldCup”的开头字母相同,因此踢“世界杯”就是上厕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整个社会正朝着一个张扬地域特色、凸显自我个性的趋势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流行语"(catchwords或catchphrases)的广泛使用."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并且广为流行的语汇.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常常能最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等各方面的变化。该文从流行语的角度探讨语言对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折射。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语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它的发展变化更是迅猛。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发展变化便是一个明证。其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应时词语迅速消退,新词语大量涌现,一些旧词语重新起用,固有词语增加新义,缩略词语大量出现,组合流行语应运而生。语汇的发展变化与语汇的规范是矛盾的统一,如何规范大发展大变化时期的语汇是摆在我们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鸽宾 《学语文》2004,(3):45-45
流行语 ,是指某一时期最新潮的语言形式 ,诸如“酷毙了”、“哇噻”、“帅呆了”、“刷卡”、“美眉”等就是当下的社会流行语。究其特点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一 ,时尚性。流行语是文化的一种流行现象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最早的流行语可能就是“258团”  相似文献   

6.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也转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斑竹”、“大虾”、“菜鸟”等,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仅就“菜鸟”一词的来源、组合方式及语汇意义试从仿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晕"、"有没有搞错"、"OK"、"哇噻"、"随便"、"酷"、"囧"、"没劲"、"雷"等词语不时从学生嘴里冒出.现在的小学校园里,在上课以及课间嬉戏的时候,学生们的嘴上多了一些流行语.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传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流行语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它是社会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交织、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应以怎样的教学心态对待多元文化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文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各个国家都会创生出许多广为流行和传诵的语言词汇,此即为流行语.日本亦不例外,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流行语,这其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语汇逐渐消亡,而适合时代发展的语汇则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探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息息相关,这就是语言学的新领域,也就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领域.我们在这种研究中,即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看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有禁忌语、委婉语和吉祥语.禁忌语与社会现象“塔布”(禁忌)息  相似文献   

10.
郑也夫 《科技文萃》2001,(8):166-168
”杀熟”是今天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语汇,意思是欺诈熟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欺诈熟人的现象可以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找到,但类似“杀熟”的语汇却鲜见于以往的社会,说明“杀熟”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种频率较高的、不断进入日常话语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探源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流行语令人眼花缭乱。流行语言广为大众流传,也许是表达最细微最独特语义的一种方式。如“走后门”、“宰人”、“关系户”、“碰钉子”、“扯皮”、“大锅饭”、“小儿科”、“倒爷”、“跳蚤”、“穴头”、“大款”、“老外”等。这些流行语或描绘事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舌尖上的××”“史上最××”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心理最集中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联系入手,分析了“给力”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给力”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给力”的流行进行了总结,认为现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和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流行语是见证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显示器。央视春节联欢会节目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变迁。通过对历年春节晚会的经典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春晚流行语与社会相互影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析春晚流行语中语言偏离现象,进而探讨语言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体是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交际的普及应运而生的.自从2006年的“梨花体”走红之后,关于“体”的流行语逐年增多且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蜜糖体”“羊羔体”“凡客体”等等.这些“体”在网络平台上大显身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分析“体”式流行语的发展概况、构成特点、表达风格、其中透视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此类流行词语的研究,并为以后的新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赞”被评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本文在比较“赞”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异同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量可靠而有效的新鲜语料,分析了作为流行语的“赞”的语义和功能。流行语“赞”已成为一个成词语素,能够独立使用,并具有了动词及形容词的基本功能。“赞”得以流行,有语言自身发展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流行语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笔者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1978~1989年间的流行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流行语背后隐藏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并力图探究出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语日渐成为一种话语时尚。"纠结"这一校园流行语的广泛应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社会价值观。只有正确对待校园流行语,才能使其朝更加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也不断涌现。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深受日本年轻一代的欢迎。本文在分析了日语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试从流行语的出现探析现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对社会的态度及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