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的主体研究对文化参与、文化环境建构有重要意义。近二十年来大理洱海周边的白族传统村落在相关政策、旅游开发、交通变迁的影响下,村民参与文化开发保护的意识、方式、程度使得村落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以金梭岛、双廊、沙村为例,从文化参与的角度探讨文化选择、文化适应与整合和民族文化环境建构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醒  杨慧  梁虎 《昆明大学学报》2010,2(2):20-25,92
文章以旅游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为基础,并以大理白族古村诺邓为案例,展现了传统社会中历史记忆的性别差异性,以及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女性历史记忆的变迁情况。通过呈现这种变迁的事实,强调社区居民的历史记忆以及地方性知识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强调旅游开发对社会深层文化内涵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很好的把握这种影响,才能实现旅游产业与社区历史文化脉络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营销学等理论为基础,并以大理鹤庆白族新华村民间艺人寸发标为案例,探讨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别是在民族旅游开发语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如何学会"营销"自己的文化,并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转换当中,赋予了"商品化"一词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能否真正参与社区旅游的发展关系到社区经济、文化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社区旅游的开发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教育引导、利益分配、保障、补偿、民主决策和约束六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选用问卷法、访谈法及参与式观察法对大理喜洲白族社区家庭教育价值观进行考察。通过图表及访谈的数据分析,试图描述出白族文化与当前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对白族教育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评价,以便了解社会变迁对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参与是指旅游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参与来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位于中国云南境内的摩梭人聚居地--沪沽湖里格村看,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主体在旅游参与中所面临的最大几个问题为:缺少参与资金,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少参与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因此,应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加快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小额贷款,促进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1.
白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场域的视角入手,以大理州宾川县排营乡西村为例,探究西村白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轨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丰富人们对白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少数民族旅游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方式。旅游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却拥有独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旅游开发也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居住环境等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就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的影响问题表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民族村落对依托民族特色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互动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大理新华村为个案,尝试分析以工艺历史构建为核心的民族村落景区化过程,以加深对旅游景区化开发方式下的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促进对村落景区化发展效度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吕晓轩  于平  刘丽 《考试周刊》2012,(56):111-11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民族政策到民族区域.从民族文化知识传播到民族旅游景点管理,从移动互联到网络平台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应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集民族政策、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为一体的软件平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至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勤劳与智慧的湘西少数民族铸就了璀璨的民族工艺文化,然而近几年传统的湘西民族工艺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逐渐呈现颓势状态.湘西民族工艺9本土地域文化的互动研究将有效地促进湘西民族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使即将消失的民族工艺文化得以良性发展.同时,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及大湘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也是民族文化延续重要载体.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台江姊妹节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颖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43-45
云南省已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云南民族地区应籍此契机,加快民族文化开发,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