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受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的影响,中国文艺美学思想认为,“文“是“道“的显现,是与天地同构并生的,因此“文“的“常“与“变“是相依相成、相生相和、合二为一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显现的“文“,既在场又不在场,既体现出“道“的无限性与永恒性,又体现出“道“的生成性与变化性.作为“道“之显现的“文“既变化无穷又不离其宗,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课的“引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教学“引入“中,倡导创设新课的“情境“氛围:创设直观“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悬念“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角色“情境“,创设诗文“情境“.  相似文献   

4.
孔、老"无为"思想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最早提出“无为“思想,孔子也有他的“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包括“法自然“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两个方面的内容;孔子的“无为“思想包括“恭已“、“德政“、“礼治“三个方面的内容.孔、老“无为“思想的内涵具有本质的不同:实现“无为“的过程不同、政治理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知“与“行“的统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做到“明理“与“导行“.“明理“是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问题,“导行“是解决从“知“到“行“的问题.“明理“是教学的着眼点,“导行“是教学的着力点,二者密不可分,融会贯通,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是最优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愚不可及”、“欲出又止”、“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范也冉 《辅导员》2010,(9):26-26
“图形王国”里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里又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里又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呢?这不,他们正聚在一起开大会,“图形国王”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将“文革“主流文学置放于世界文明和现代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予以审视,我们发现,“民族国家“与“共产主义“之“宏大叙事“的诉求,“革命“的“新型主体“的建构,“合理性“之“价值理性“的膨胀,所有这一切,都给“文革“主流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现代性烙印,标示着“文革“主流文学有其深刻的现代性根源.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法认为表达名词组论元的有定的修饰词一定是定冠词“the“,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定冠词的“特指“、“独指“特性表达名词组论元的有定概念外,不定冠词“a“修饰的名词组论元同样可以表达有定概念。相反,定冠词“the“表达有定的“唯一“特性是“内在化的唯一“,这种“唯一“特性不是绝对的,它与特定的语境相关,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定“可能析出“不定“。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突出表现在:“孝“、“严“、“勤“、“俭“、“和“.“孝为百行之首“;“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家国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和气蒸蒸而家必兴“.曾国藩家教思想确有颇多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设有“选学““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等栏目,笔者称之为“拓展型知识“.本文着重就这些拓展型知识的运用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荀子的伦理思想有自身的特点,与孔子和孟子的伦理思想有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其更注重大众伦理而非仅仅是精英道德.这种特点和区别反映在荀子伦理学说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上,这包括:“礼“、“性恶“、“群“、“分“、“伪“、“习“、“化“、“法“等等,以及对于“义利“、“君子小人“问题的理解上.其中,荀子之“礼“与孔孟之“仁“两个主要概念的不同显示了大众伦理与精英道德之间的分野;“性恶“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生物学论证;“群分“说是大众伦理学说的社会学论证;“伪“或“礼义“理论构成了大众伦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定位;通过“化(教育)“提供实现伦理的教育途径;通过“法(法律)“提供实现伦理的法律保障;此外,在“义利“、“君子小人“问题上荀子也提出了更符合大众而非精英的看法.可以这样讲,荀子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了由精英道德向大众伦理的转换,这正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茫茫”、  相似文献   

14.
许斌  胡鸿保 《红领巾》2004,(3):7-10
“口述“和“传统“以及“口述传统“一直都存在着诸多争议.从“传统“的建构来看,社会记忆使“传统“通过“现在“而被呈现.从史学角度来看,“口述“与“历史“的携手不仅打破了历史陈述的垄断,赋予历史平民化、大众化的基本特色,而且也促使一些历史学家的史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立足校情,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从“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通过“三个转变“,我校教师教育形成了面向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型“教师教育体系,实施了“宽领域、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方案,拓展了教育资源空间,走向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2.会写“晰“、“伞“、“扶“等生字,理解“大戈壁“、“浑黄一体“等词语,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练习说话。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俶真训》部分语辞的解释值得商榷:“炊以炉炭”当作“烧以炉炭”,“时丽”犹言“一过”,“一龙一蛇”犹言“或龙或蛇”,“碎脑”当为“碎胫”之误,“断”为“沟中之断”,“徙倚”义为“徘徊”,“汗漫”与“溷澖”义同,“土汩之”当从《太平御览》作“沙土汩之”,“人性”间夺一“之”字,“白”当训“光”、“明”,“趋行”非“越行”之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存在的“官德沦丧“、“腐化堕落“等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官德修养“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根本,忠实践行“三个代表“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官德“.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经》中,当“道“作为世界的本质的,它表现为“无“与“有“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规律时,它表现为“自然“与“无为“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时,它表现为“无“与“有“、“自然“与“无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流行语都是从网络上流行开来的。譬如,早已家喻户晓的就有:“被”“雷”“圆”“宅男”“宅女”“菜鸟”“山寨”“秒杀”“蜗居”“杯具”“餐具”“洗具”“偶稀饭”“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不差钱”……网络热词热语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这些网络语词何以能够热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