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并非现代社会正常的产物,它是苏联意识形态领域从长期以来理论僵化、教条的极端走向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另一个极端,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在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虚幻意识。"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质上放弃了整个意识形态阵地,致使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非政府组织滋长与泛滥,造成苏共党内思想的严重混乱,扯碎了维持苏联党、苏联人民团结一致的思想政治纽带。  相似文献   

2.
苏共亡党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教训有以下几方面:苏共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缺乏甚至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最重要原因;对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攻击诋毁摧毁了苏联人民的理想信念的基石;“抽象人道主义”等西方思潮盛行摧毁了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反动思想甚嚣尘上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而意识形态领域主管领导干部的“僵化”、“西化”以及媒体纷纷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日益迷茫和混乱也是重要原因.结合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剖析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应努力改进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由曹长盛、张捷、樊建新三位同志主编、十多位学者共同撰写的《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一书,颇受启发,其中的基本观点我很赞同,因之想借此机会谈点观感。一《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对苏联“和平演变”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变化及其在苏联整个演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剖析,并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苏共领导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上。全书除导言和附录外,共分6章,从哲学、经济、政治、文学、历史和西方思想渗透方面,考察苏共领导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从“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到根本…  相似文献   

4.
苏共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苏共意识形态失误使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苏共惨痛教训对我们的启示,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应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意识形态的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堤坝的崩溃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建立初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外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俄共(布)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强大能动作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到了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逐渐僵化和教条化,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消灭其他社会思潮,窒息了社会生活应有的思想空问;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教条化、凝固化,丧失了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活力,对人民群众失去亲和力和凝聚力.苏联晚期出现的"历史热",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戈尔巴乔夫在处置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成为促使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之一.苏共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教训十分深刻,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苏共的失败被认为是苏联解体这一悲剧的直接根源.而苏共的失败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极力推动"反思历史热"、借"反思历史"大搞政治清算和社会复辟,使错误的历史观横行社会,导致社会思想混乱、苏共自身丧失信仰,最终苏共在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下轰然崩塌.普京上台后,俄当局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整顿历史教材、成立总统直属委员会反击篡改和歪曲历史等措施,力图重新认识苏联历史,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7.
苏共文化领导权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建立——坚持与偏离——衰退与丧失"的演变历程。苏共文化领导权衰落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斯大林体制负面效应和"重评斯大林"运动的影响;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在于列宁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没能树立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苏共文化领导权的衰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在苏联丧失,这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思想理论根源。研究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一般规律,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联政治文化谱系包括主流的苏维埃文化和非主流政治亚文化两部分,也即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苏联知识分子身处两种政治文化的变迁之中,在适应其群体和个体生存的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的位移,知识分子对待苏联体制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变.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当时的世界以极大的震撼。70多年后,苏联解体,同样震动了世界,留给人们深刻而纷繁的思考。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误作一些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十年中,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真理,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批判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利用了这些失误,实施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战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是以广大社会成员在政治理念上认同为前提,包含有人心向背,众望所归。它是政治统治的可能性条件。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做法埋下了合法化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说,苏共的瓦解是苏共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丧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