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人性善”为哲学基础,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理念,以“正义君子”为培养目标,以“四维”“八德”为施教内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主张“知行相须”,强调“修身为本”。从根本上说,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就是教人懂得做人,懂得爱人的教育;“修身为本”是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方法,“教人如何修身”几乎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发展史的全部内容。我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应予继承与弘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内涵,欲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修身教科书》蕴含的德育思考 1.德育目标——培养国民健全人格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明家庭、社会、国家道德之“本务”以修身,发展完全之人格,“育国家之良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个体“完全之人格,以保全人之为人的人性”。“发展人格者,举智、情、意而统一之光明之谓也。盖吾人既非木石,又非禽兽,则自有所以为人之品格,是谓人格。发展人格,不外乎改良其品格而已。”道德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要通过道德教育影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发展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3.
修身立德完善自己北京五中郭树森修身立德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不修身,不受道德教育,不进行道德修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一个高尚的人首先要正直。它表现为:襟怀坦白、公正无...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方法是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方法的角度对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从全面主义原则到特设道德体制(一)修多身科的停止与公民科设想众所周知,自1945年8月宣告无条件投降至1952年4月1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止,日本处于美国占领军的占领统治之下。1945年12月31日根据占领军当局的指令,战前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学科修身科的教学被命令停止。为开展道德教育,早在占领军总部发出停止修身科学指令之前,日本文部省就开始了新的道德教育构想——公民科设想。1945年11月文部省设立了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考察,总结了以培养“圣人”为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否定人欲鄙弃功利为本质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当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阐述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修身立德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修身立德首先应该胸怀宽广,情操高尚,公正无私,敢于同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作斗争。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不接受道德教育,只有知识而缺少道德修养同样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对献身的强调。在和平年代,这未必是适当的。但突出修身则很有意义。从注重说献身转为注重说修身,有利于改变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毛病,确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回归修身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智慧将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是很优秀的德育教材。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自古被称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在2400年前道德教育就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主张,比如传统教育中注重“修身”、“养德”,儒家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各高校都先后开展了“文明修身工程”、“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大学生形象工程”等许许多多的道德教育工程,加强了“两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学校大德育体系,组织了校园文化艺术系列活动,这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徐州师范大学朱其训大学生“公德不彰”原因诸多,但如何解决大学生“公德不彰”的问题,的确很值得研究和探讨。1.德育课里加入公德教育内容。苏叔阳同志最近指出“我以为在亟待加强的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应当摆在首位,其次才是修身”。这对大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道德教育不再是台湾中小学校中的一门有相对独立内容的课程,甚至“道德教育”一词在中小学教育的词汇中也很少出现。台湾学校的道德教育究竟怎么了?现有的道德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存在哪些富有争议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一、改革前的台湾道德教育概况与特点台湾早年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儒家的“修身”课程来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之前的历次课程改革中,尽管承载“道德教育”的课程名称发生过种种变化,如被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寻找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动力,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提炼现代价值。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剖析、相应对照,提出传承儒家修身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强国为民的君子”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思想与当今领导者自身道德修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文教资料》2006,(31):190-191
《大学》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启蒙著作,其所建构的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儒家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历代为政者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强调领导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从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到提出“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都为我们这个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教与修身     
道德教育 (“德教”)和道德修养 (“修身”)是培养社会成员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有关理论和学说 ,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现代德育体系”,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整体德育”。它不同于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养了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这对于我们注重“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自主、自觉、自律”的能动行为,才是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朱熹是我国古代德育方法集大成者,他在个体修德方面提出的“迁善改过”的自我教育法、“克已省察”的自我反省法、“主敬存养”的自我养性法、“专在人自立志”的意志锻炼法,启迪社会个体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广学博才、严于律已、勤于反思;做到立志与积习并行;并重视自我修身和亲自躬行”。探究朱熹“主体德育”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个体育德,而且对促进我们当前道德教育回归本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的修身教育方面,道家以“真人”为目标,提出了“抱朴守真”、“柔弱不争”、崇俭寡欲的修身原则,倡导了“行不言之教”与“以养促德育”的教育方法以及“致虚守静”和“绝圣弃智”的修身之道。这些主张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成分,对我国修身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国古代儒家从心性论出发认为德性发乎人的内心、基于人的本性,在道德教育上强调克己自省、修身自得,并探索出了一整套较为系统并具东方特色的自我教育方法;学习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德育体系”的研究,旨在廓清当前德育工作中对“德育”的简单化、片面性理解,以一种现代的德育理念来完整地把握“德育”概念。作者认为“大德育体系”中的“德育”超越了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盖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通过形成特殊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人们修身、养性、做人的学问。“道”,是指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规则、道理;“德”,是指道的表现,即一个人思想上的道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实施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着重抓好道德规范、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和道德监督四个环节。就学校教育、学科教学而言,要着重以明确道德规范为前提,以开展道德教育为基础。英语是文化的载体,中学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