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鑫 《中国记者》2015,(4):125-126
2015年3月9日,摄影大家吕厚民逝世,享年88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看过吕厚民拍摄的毛泽东照片。他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瞬间。吕厚民对中国摄影做出巨大贡献,曾任新华社江西、江苏分社摄影组长。为怀念这位著名的摄影大师,《中国记者》特邀《扬州晚报》记者王鑫采写此文。  相似文献   

2.
本期策划图片报道精品是这样产生的,旨在挖掘和汇聚新华社出色的国家摄影队摄影报道的成功经验,及打造摄影精品力作的必经之路。我们相信,站在世界新闻摄影高峰之巅的回望、回想和回思,必然能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2010,(3):F0003-F0003
周确于1976年进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工作。之后,他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学习,成为我省及哈尔滨市最早掌握英文和电脑写作的记者;他顺利地完成了首本译作《一分钟摄影课》后,又三进三出柬埔寨作战地采访在实现采访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项玮 《新闻记者》2006,(3):84-86
重文字轻图片,这是我国新闻界长期来的一个痼疾。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总以为文字能说明一切,照片则可有可无。2000年11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到上海举办摄影展览时,曾告诉笔者:“以前分配工作时,文化素养高的当文字记者,文化素养低一些的当摄影记者。”由此可见当年新闻单位完全把摄影放在次要地位。穆青首先在新华社打破这种分配“原则”,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同时具备文字和摄影两种能力。他自己身体力行,拿起相机,当了一名“两翼齐飞”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被喻为“官方摄影队”无数总统、元首和主席的名字,密密麻麻地堆积在这本硬面抄上,记载在他们用碳素墨水划出的表格里。纸页已经发黄,边角甚至泛出焦黑色,就在新华社上海分社新闻摄影采访部这本最普通不过的黑皮硬面抄上,留下了他们从1972年以来为访问上海的所有外国政要拍照的记录。时间:1972年。6月23日,朝鲜劳动党联络部(照片14张),菲律宾工人农民代表团(照片53张);6月5日,英国外交团(照片40张);6月19日,基辛格过境三刻钟;6月26日,美国众议院两党领袖19人……更多的故事没有文字记录,而是定格在他们的照片中、记忆里。新华社上海分社摄影…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089-I0096
官天一: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新华社高级记者。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官天一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前方采访了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现改为首尔)、1992年巴塞罗纳、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五届奥运会,采访了1978年曼谷、1986年汉城、1990年北京、1994年广岛和1998年曼谷五届亚运会,采访了从第二届至第十届全运会。  相似文献   

7.
万象 《中国记者》2020,(1):124-125
记者中的“老黄牛”通过“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查询发现,在宋振平2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署名“新华社记者宋振平”的新闻摄影作品多达377页、11291张(这还只是对内通稿的数量)。2019年10月3日,“江西万载:古城装饰-新迎国庆”-新华社播发了他的最后一张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一部着墨于摄影作品背后、摄影技巧之外的纪实性作品——《那些年那些事:新华社摄影记者的故事》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摄影记者擅长用镜头记录历史,而该书的作者付玲却将镜头聚焦在这些与她共同工作了数十载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们的身上,将25位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9.
走进赵艳志的宿舍,除那一摞摞反映基层官兵训练、生活、工作的图片外,最惹眼的要数书柜里的奖杯、获奖证书和两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有人说获奖是一次偶然的灵感和机遇。对赵艳志这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身着上尉警服的东北汉子来说,灵感与机遇的把握,缘于他对生活犀利的观察与细心的思考,缘于他对军事摄影事业的热爱与忘我的工作热情,缘于他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在从事摄影工作9年多的时间里,他拍摄的20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中国日报》《、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由黑龙江省图书馆、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瑞能公司主办,中国老摄影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国际摄影协会黑龙江分会协办,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摄影艺术研究会和黑龙江奇峰集团承办的"第二届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于2012年9月17日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举行。本次大赛历时半年,吸引了哈尔滨、佳木斯、鹤岗、萝北等十几个地市县的摄影家协会的影友参与,收到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华社承担了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职责.根据新华社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协议,必须拍摄并发布中国运动员比赛和领奖的新闻图片.同时,因新华社是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世界性通讯社的工作模式,及时、全面报道北京奥运会,重点是拍摄发布所有获得金、银、铜牌的各国选手.  相似文献   

12.
乔天富 《军事记者》2003,(11):62-6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八路军老战士、我国著名的新闻摄影艺术家、解放军报社摄影美术处原处长韩荣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0日晨7时45分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韩荣志同志1925年7月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1940年,在抗日烽火中他进入了我抗日根据地晋察冀第三军分区边区中学学习。1942年5月他未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6月,他参加了八路军,曾任文书、收发、晋察冀三分区教导队书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从事摄影工作,此后历任旅摄影员、炮兵连副指导员、晋察冀野战政治部摄影干事、十九兵团政治部摄影记者、摄影…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4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评审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是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起主办的一项全球性公益行动。这是8月22日,在南苏丹,一名从喀土穆返乡的双目失明老人由妻子牵引着行走。他的返乡难民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8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奥运火炬第一次实现了在珠穆郎玛峰顶的传递;新华社第一次在世界第三极上拍摄照片,实现了新华社新闻摄影历史上的突破;第一次从珠峰峰顶实现照片的“即拍即传”。峰顶首张照片拍完后2分钟左右就传回新华总社编辑部,4分钟后即向全球媒体播发。  相似文献   

15.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6.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北京)2014年5月18日,由法新社和新华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法国:50年的相互关注》图片展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法比尤斯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等近百名嘉宾出席开幕式。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拍摄于1964年至2013年,通过新闻摄影的角度,见证了中法双边关系在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的演变。图片说明: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法比尤斯(左二)在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前排左三)的陪同下观看展览照片。  相似文献   

17.
《小新娘》     
《中国记者》2012,(3):62-63
2012年2月10日,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在荷兰揭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斯蒂芬尼·辛克莱在也门哈杰省拍摄的照片《小新娘》获得荷赛当代热点组照一等奖。(新华社/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8,(5):I0002-I0002
2007年11月27日,在摄影界享有盛誉的美国《国家地理》揭晓其全球摄影大赛本年度大奖人物、风光、动物、图片故事4大类的金奖,分别被法国的尚克劳德·路易斯(Jean—Claude Louis)、美国的道乐西·坎贝尔(Dorothy Campbell),中国的李风、田立4人获得,这也是中国摄影师首次摘取该奖项。其中,以作品《等待做实验的猴子》摘取此次大赛动物类金奖的摄影师李风,2008年3月14日,李风应邀从北京出发飞赴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美国《国家地理》120周年庆典,并参加颁奖典礼领取全球金奖。他也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首次以正式名义邀请赴协会总部参观访问的两位中国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新闻摄影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整个伊战期间,我每天都非常关注新华社编发的所有伊拉克战争的新闻照片。这些新闻照片,估计大多来自与新华社交换的美、英、法等西方新闻媒体。我使用的电脑因为保密的原因不能上互联网,所以无从看到更多的其它渠道有关伊战的相关图片。但是,仅从新华社所发和国内新闻媒体所刊用的伊战新闻图片,我们也可以从现代战争摄影报道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启示之一:关注人类命运,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战争新闻摄影永恒的主题。尽管美英对新闻媒体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封杀来自海湾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国…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销新华社记者李锦的金牌奖和论文奖“真实性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再次升温的话题。根据群众揭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新华社主任记者李锦1987年夏天在大别山采访期间,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制造假新闻照片,选送全国新闻摄影展览。当时,评委会对他的假照片没有察觉,使他一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