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洲地区的鸟类全部是海鸟.除不会飞的企鹅外(本文不谈企鹅)。其余均为飞鸟。由于南极地区的浮游生物如藻类、磷虾等十分丰富。因此,海鸟群集。在南极繁殖的飞鸟有35种,其中只有雪海燕是本地"土著居民",其他的均是来自他洲异乡的"侨民"。  相似文献   

2.
中国冰川和气候学家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是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是首位获"沃尔沃环境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突破了人造雪技术,让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用雪自由".  相似文献   

3.
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是各南极考察国负责管理国家南极事务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29个成员国,我国是该组织的发起国之一。由我国承办的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南极作业和后勤支援常设委员会(SCALOP)会议于2002年7月15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全部成员国的南极局局长和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交流各国南极考察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经验,讨论并提出保障和支援新世纪南极科学考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挑战极限     
《集邮博览》2008,(12):13-13
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作为地球最南、最北和最高的地方,是地球的三个地理极限。这三个地方终年积冰堆雪,气候严寒,环境险恶,殊难到达。在世人眼中,它们既遥远,又神秘。极地的神秘,引发人类探究的好奇心;路途的艰险,激发人类征服的欲望。2400多年前,北欧人就开始探索北极地区的奥秘;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探险家们前仆后继,先后登上北极点、南极点和珠  相似文献   

5.
王兰生 《收藏》2008,(1):158-158
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大陆,它的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终年冰雪覆盖。南极气候异常凶险,是地球上最寒冷、风力最大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南极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朱军 《上海集邮》2002,(7):27-29,32
今年7月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大会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大会在上海举行,我国为此发行《南极风光》邮票,画面之一是南极光。极光是一种特殊的光,是人类肉眼可见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北极光和南极光泛称极光。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早期南极探险家中,最为悲壮的并非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挪威人阿蒙森,也非在南极捐躯的英国人斯科特,而是爱尔兰人沙克尔顿(图1,英属南极领地),他的不屈不挠献身南极探险事业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前往南极探险的勇士。  相似文献   

8.
在南极探险、考察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产生过许多著名探险家,也有众多英雄为此而献身。然而,真正的功臣应该是雪橇狗。它们一直是探险家在南极的亲密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印象中,所有的企鹅都生活在严寒的南极大陆,但实际上只有两种企鹅生活在那里,其余大部分生活在亚南极地区和南半球其它地区。麦夸里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方,所处位置相当于澳大利亚大陆到南极大陆路程的一半,是澳属南极领地的一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地貌和物种,1997年被选为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     
小里哲也  王波 《钓鱼》2009,(13):55-55
南极磷虾是海钓爱好者常用的垂钓饵食。通常都认为其内部含有高蛋白,所以气味难以去除。最初,南极磷虾是用于人类的食品开发加工,然而因为采用南极磷虾而制成的产品气味强烈,难以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南极领地在国家南极研究考察队(ANARE)管理下,从1987年起启用10种新邮戳,以代替1960年启用的旧邮戳。这些邮戳介绍了南极的动物、交通乘具和风景,新型邮戳一般为直径38毫米的双圈圆形戳,双圈之间嵌有“南极探险研究队”和基地的名称。有的邮戳标有“首日发行”字样,但应注意戳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邮票首日发行的日期。现简要介绍几个主要基地的邮戳。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北京 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长城站、缅怀邓小平为南极考察题词封,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执行一船两站运行方案封(11.16),外交部老干部摄影  相似文献   

13.
万花筒     
两枚法属南极领地的极限片我在收集国外极限明信片时注意到,法属南极领地极限片,与法国官方制作的极限片风格一致。不同的是:每种极限片的销戳日期都是邮票发行当年的1月1日,很少见到其它日期。原来,法属南极领地的全年新邮均在当年的1月1日一次发行,所以官方发行的相应邮品,如首日封、极限片等,都是统一销盖当年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枚从民主德国南极福斯特站寄出的实寄封,比起一般的南极封,此封包含着更多的信息,因而更加珍贵(图1)。信封右上贴一枚民主德国发行的“福斯特站”邮票,销福斯特站纪念邮戳。戳中央为福斯特像,上半圈文字为“民主德国南极站”;下半圈文字为: “乔治·福斯特”;中间日期为1990年5月25日10 时。封左边为南极图、企鹅及福斯特站示意图,南极图中文字:地磁;最下边文字为:民主德国1989-1991南极考察。信封中下加盖一枚纪念特戳,图案为南极洲鸟瞰图及从福斯特站发出的电波,电波中文字为“航空磁测”; 地球下的文字为“民主德国南极考察·乔治·福斯特站”封背加盖扁八角形船戳,图案上半部为担任本次运输任务的“极地”号船;下半部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10,(12):34-34
读者袁农基来稿,指出本刊"地球也是一块大磁石,其北极是正极,南极为负极。"(100622)的说法不科学。磁体的两极,不是"正"、"负"极,而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相似文献   

16.
在本世纪初和本世纪末,各有两支探险队开赴南极。今天,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设立在南极南纬九十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当年,他们各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7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最后,阿蒙森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如今,不同于阿蒙森、斯科特为祖国荣誉进行的争夺,来自美国、法国、中国、苏联、英国、日本的六名探险家组成的“1990年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于1989年7月28日从南极半岛顶端的海豹岩出发,开始了探险旅途。经过220天的艰苦奋斗,行  相似文献   

17.
乐明 《上海集邮》2002,(6):10-11
7月15日《南极风光》7月15-26日,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于1986年被接纳为成员国后,首次举办的相关高层次国际性会议,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多名科学家和官员出席。同时举办国际极地后勤技术装备展览会、南极考察后勤支援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钱邦伦 《钓鱼》2014,(1):44-45
我酷爱钓鱼,特别茸欢寒冬雪钓。虽然年逾古稀,但雪钓却能勾起我对儿逢时代与小伙伴们一起在屋前后平地或山坡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幸福回忆和缕缕情思。雪钓,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因为梅花欢喜漫天雪;雪钓,是一幅人生壮丽画卷的缩影,囚为银发苍苍雪亦白。  相似文献   

19.
1973年12月14日,美国在南极地区开办“南极地方邮政”业务,当日特许寄信人自行设计“邮票”并免费投递。许多南极科学家们纷纷设计“邮票”,制作首日封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20.
《文献集邮简报》总第六期“集邮文献信息”栏介绍了三篇关于南极方面的集邮文章。无独有偶,《地理知识》杂志(全彩文图)1999年第3期也有一篇有关南极方面的文章,题目是《邮票上的南极洲》,作者郭扬。全文共分五部分:1.邮票上南极大陆的变迁:揭示了古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