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说“诗眼”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  相似文献   

4.
诗是色香味俱佳的文字,诗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灵,它携带着一切情感和梦想翩 翩起舞,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你怦然心动。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一句诗,也许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许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是“盈盈一 水问,脉脉不得语”。也许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  相似文献   

5.
“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宋人项安世对诫斋诗的评价可谓精当至极.诚斋诗,常给人以一种与传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独特感受,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神奇魅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谈及诚斋诗,特别是言及诚斋体,不能不提到诚斋诗之“活法”,然历来对活法的理解却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谈点个人见解,以就教于方家学者.“活法”一词,最早见于吕本中《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首先指出诚斋诗“活法”特点的是杨万里的诗友张镃:“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名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周必大亦云:“诚斋万事悟活法,”葛天民也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鲅鲅;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会生杀.”诗人刘克庄则称:“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软圆美如弹丸者,恨吕紫微公(本中)不及见耳.”元人方回在评及诗人《南朝集》时也说:“端能活法参诚叟.”对于诚斋诗之“活法”,其同时代人就注意到了并特地摘出加以品评,但都语焉未详,或囿于直觉,或借禅托喻,或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使得“活法”的概念笼统含混,内涵模糊不清.后人论之,更是各执一端.有说其“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或言其“以俚俗白话人诗,形成通俗、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诗人的顾城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不那么光彩的,是远离诗歌的一种纯病态行为。所以,顾城的死不能算是他精神上的涅般木和殉诗,而只是一个杀人者带着幻灭和忏悔之情的自戕。既非“天才”的陨落,亦非“童话”的破灭。今天,当我再次提及这个  相似文献   

7.
读郭诗偶拾     
一《女神》中的《死的诱惑》是郭老最早的一首新诗,评论家几乎都认为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消极、低沉甚至颓伤的情绪,不足取。而这首诗被译成日文刊载在大阪的一家日报上,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读了后却大为赞赏:“没想出中国的诗歌已经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息”,“已经表现出了那种近代的情调,很是难得”(《创造十年》)。这个意见颇发人深思,尤其是所指出的诗中“民主的气息”、“近代的情调”,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鼻子”对全诗重新嗅一嗅。  相似文献   

8.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9.
壮怀诗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由于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万念俱灰,吃饱等死;或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很敬仰那些有梦想,有追求,不苟活于世,将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长寿。历代诗人写了很多咏老诗,我最爱读老年壮怀诗,读这种诗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朗。有的人年齿已暮,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认能作人先导,发挥余热。沈炯写有一首《咏老马诗》,诗曰:“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  相似文献   

10.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10):118-119
“跳上高云,/惊人的一鸣;/落下了尸骨,/羽化了灵魂。”朱湘的这首《爆竹》,无异于诗人自己一生的写照。他的生命如此短暂,宛若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呈给世人刹那间的美丽。但“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时过境迁,再读诗人的诗仍能感觉到他的画面美、音乐美、诗情美。朱湘的诗不同于郭沫若的豪放、冰心的温婉、徐志摩的轻灵、戴望舒的忧郁、闻一多的沉重、殷夫的自豪,他的诗是属于别一世界的。“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的雷雨——/但将…  相似文献   

11.
战国是《诗》学的危急时代,危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时代对“诗礼”的排挤,二是来自诸子中的反《诗》学思潮。“竞利”“趋新”的战国时代使得传统的《诗》学被彻底的边缘化,而在战国影响最大的儒、墨、法、道四大学派中,除儒家外,其余三家或认为《诗》《书》蛊惑人心,主张焚毁;或认为《诗》是无用的糟粕,主张废弃:或认为《诗》只是一种知识,无补于治道。对《诗》均采取了一种否定态度。这使得《诗》学在战国的发展遭到空前绝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一、考点解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以“眼”论诗起源于绘画理论。《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了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一段名言:“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想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指的就是眼睛。通过眼睛来表达精神,成了艺术创作的一条普遍规律。诗画本一理,后来以“眼”论诗渐多。刘勰所谓“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宋晁补之所谓:“诗以一字论工拙”,都是强调这种捕捉诗眼的工夫。杨载《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还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王构《修辞鉴衡》中也说:“古人炼字在于字眼上炼。”到了清代,“诗眼”说更加具体了。施补华《岘亻庸说诗》中说:“五律须讲炼字法,荆公所谓‘诗眼’也。‘泉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李白写的《越中览古》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最后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为何物?一是为什么选它入诗?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几卷书,了解一个大概,同时也把“鹧鸪”在诗中的意蕴作如下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可庄可谐。“剥皮诗”就是“谐”趣诗的一种。“剥皮诗”是“拟古诗”的昵称,顾名思义就是把古人或别人现成的诗稍加修改,运用颠倒、增删、仿拟或者改动个别字等手法,使旧诗产生新意、妙趣横生的一种独特的谐趣诗体。  相似文献   

17.
广义地说,诗,词、曲,都是诗歌。但它们又各自是完全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在结构必不可少的用“语”方面,也是各具特色的。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回不侔也”。“道”,即作品的“主旨”,或叫“作意”。如何表现“道”?他认为,如果“以诗为词”或“以词为曲”,便都“误矣”。也就是说“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诗眼”是古代诗人、诗论家对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的理论概括。何谓诗眼,古人说法不一。清人刘熙载的看法较为圆通和恰切:诗眼不只是“某字工,某句警”,而且是与全诗主旨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诗眼即诗的眼目,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警传神的地方,是“一动万随”、能够揭示“全诗之指”的关键所在。它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警句,都无不与整首诗  相似文献   

20.
你说诗死了     
你说诗死了或至少快要死了但是你忘了,饱食的朋友诗像你一样活着死亡是你们俩的邻居它住在楼下在吱嘎作响的楼梯下的黑暗中瓦匠歌唱木匠歌唱在超级市场的出纳员歌唱内阁成员和反对党还有你我,还有掘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