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来稿摘登     
《小麻雀》的主题《小麻雀》主要是描绘小麻雀遭受多次摧残的悲惨形象,是一篇写物的散文,因此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涉及有关人生的重大主题,这种见解显然失之偏颇。《小麻雀》尽管满篇写的是“物”,但作者却将这一“物”人格化了,作者正是透过小麻雀的不幸际遇,塑造了一个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老舍一九三四年写的《小麻雀》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写的是一只小麻雀受伤之后又被小猫衔住,最后被“我”救出的经过。在这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中,作者让我们和他一起看到了小麻雀被害的惊险过程,也让我们听到了作者同情被损害被侮辱的弱者的心声。老舍借小生灵的遭遇,吐自己胸中的郁悒,感情真挚,观察细致,既有深情的叙说,又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初中二册第五单元的四篇散文都侧重于抒写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它们又各有特色。《荔枝蜜》由蜜蜂酿蜜引起联想,热情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忘我精神,重在抒情;《猫》叙写了三只猫的不同境遇,重在叙事;《小麻雀》是一篇写物散文,描绘了小麻雀的受伤形象以及被猫咬的经过,重在描写。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小麻雀的深切同情,文章还细腻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和对小麻雀的神情、动态的描写,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果作者不是身临其境地仔细观察受了伤的麻雀,就不会那么生动逼真地写出小麻雀的外形、神志、动作,如果作者只是冷漠地对待眼前发生的一切,对小麻雀的遭遇没有深切的同情,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得那么感人。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全面而细微的观察能力,并让他们学习把自己的心神完全注入所观察的生活中去的观察方法应该作为本文的教学目的。二、疑难字词句补说近义词辨析: (一)表情、神情、神气这三个词意思相近,都指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但在其内涵和使用范围上有区别,试看课文中的句子: 1、它的举动和表情可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2、它的眼睛现出进退为难的神情。 3、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是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所以前面用“表情”。“进退为难”是它的内心世界,所以用“神情”。例3除有内心世界的活动外,还有表露在小黑眼睛中的某种气质。这儿  相似文献   

4.
《小麻雀》是作家老舍三十年代的作品,这是一篇写动物的散文。通过记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侮辱被损害者命运的感情。文章还透露出弱小者要尽快觉醒,勇敢地抬起头来掌握自己命运的热切希望。课文细致地描述了“我”所见到的这只小麻雀的形象:它羽毛“刚长全”,曾被人“养熟”,左翅的一根特别长的长翎“给扯坏了”,似乎要“脱落下来”;它只会“跳”和短距离低“飞”,模样“并不美丽”;“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它的眼睛现出进  相似文献   

5.
二册课本上有老舍先生30年代所写的《小麻雀》一文,其后所附的屠格涅夫的《麻雀》是比较阅读的好材料,文中的老麻雀出于“爱子的冲动”,“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用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应该怎样理解《小麻雀》中小麻雀的形像? 答:这是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散文,发表于强暴横行、以强凌弱的旧时代。作者以十分细腻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麻雀的可悲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老舍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从童年到少年,他尝过贫困的苦楚和受人欺凌的屈辱。他生活在劳动人民之中,感受到互助周济的温暖。老舍爱那些弱小、受欺辱的生灵,因此在这只小麻雀身上寄寓了自己对  相似文献   

7.
读了《麻雀》这篇课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当那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要吞食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麻雀时,麻雀妈妈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在了小麻雀的前面,那伟大的母爱深深感动了我。麻雀妈妈的心中十分痛苦,充满了无法对付庞大猎狗的绝望,可是它并没有离开,而是本能地挡在了小麻雀面前,竖起全身的羽毛,准备与猎狗搏斗。一只弱小的麻雀,面对着庞然大物竟毫不示弱,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这就是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啊!读到这儿,我不禁心潮澎湃,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在医院里寸步不离陪着我,好几次从梦中醒来,我都…  相似文献   

8.
《麻雀》(五年制语文第六册第7课,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28课),是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用之经久的传统教材。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开头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闻到什么野物,接着讲看到了一只刚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猎狗刚张开嘴巴,突然,一只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绝望垃尖叫。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猎狗慢慢地后退,被“我”带走了。故事不难理解,但学生最不明白的是:老麻雀为  相似文献   

9.
《小麻雀》的教学关键在哪?老舍的《小麻雀》,是一篇用眼睛说话的妙文。它通过对小麻雀眼睛的反复描写,深刻揭示了小麻雀的心情和“我”的不断变化着的丰富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0.
《差别》一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森,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还可以说是一篇生活哲理散文,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文学的文体毕竟只是大体的一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就像冰心的《小桔灯》,有人把它当作散文,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小说,无论怎样划分,《小桔灯》都是一篇文学经典,感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小麻雀》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小麻雀的遭遇,奇寓了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弱小者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 描写的细致生动是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形象描绘中,作者采用了画眼睛的写法。我们知道,鲁迅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特别推崇中国绘画中画眼睛的方法,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老舍运用拟人手法,着力描写小麻雀的眼睛,不仪透露出小麻雀处境的艰难,委屈胆怯的心境,而且反映出作者自己的心理状态。 雨后,作者在自己的庭院里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麻雀,看它“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这是对小麻雀的眼睛的第一次描写。作者透过小麻雀的眼神,揣摩它的心理活动。受伤后的小麻雀委屈,恐惧,想求人帮助又有疑虑,有求生的欲望,又对人不信任。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从  相似文献   

12.
课文《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麻雀》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作,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好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理解文章内容,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胳脉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闻到了什么气味。接着讲猎狗看见了一只刚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正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吞噬小麻雀时,一只老麻雀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最后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被“我”带走了。  相似文献   

13.
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的巢里摔下来。路过的猎狗发现,张嘴要咬小麻雀。一只老麻雀飞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小麻雀。猎狗愣住,慢慢后退,主人唤狗走开。这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课《麻雀》一文的梗概。课文的第六段是这样写的: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有的教师分析这一段时,说课文中的“退”字,是“让”的意思。据说,《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讲的。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对。猎狗之退不是让。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散文《小麻雀》是一篇好文章。初学写作的人要学习写作技巧 ,用它作为教材 ,真是再好也没有了。这也是大手笔写的小文章 ,写得得心应手、生动感人 ,又有较深的含义。从这里学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 ,学作者观察生活的能力。请看作者把生活中的事物 ,观察得多么细致呀。一只小麻雀很普通 ,人人都见过。那只小麻雀落到眼前 ,要写出它的样子 ,这并不容易。如果谁不相信 ,那么请你也写另外一只麻雀 ,或者写一只喜鹊、乌鸦或者小狗、小猫 ,看看是否也能写得这么传神。我说“传神” ,就是把神态全写出来 ,写成一只具体的、特殊的、只能是这一…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散文《麻雀》的中心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呢? 首先要分析老麻雀形象。老麻雀为拯救自己的幼儿,以巨大的勇气和拼命精神,使“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这种力量,是母爱的力量。“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但仅理解为对儿女的爱还很肤浅。应从分析小麻雀形象去加深认识:“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这是一个在险恶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所属单元另有三篇课文,都是写人或写物的记叙性散文。学生刚刚学过《小麻雀》一课,对描写动物的状貌、情态的笔法并不陌生;对寄情于物并寓理于情的手法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本文的取材角度、基本写法与《小麻雀》类似。所以,教学应在学习前两篇、特别是学习《小麻雀》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理解的能力和观察、分析、取材的能力,继续掌握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和主要写作方法。为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一)指导学生体味本课精当叙述、细腻描写、婉委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本课在组织材料上对  相似文献   

17.
《小桔灯》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但读者不一定都知道冰心写作《小桔灯》的由来。1957年1月19日,春节将至,老作家冰心应《中国少年报》之约,写了一篇题为《小桔灯》的散文。这篇散文后来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散文。它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散文《阿金》。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一位从乡下来到上海做佣人的女性阿金,她的咋咋呼呼、风风火火、吵得我们的大文豪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伟业。我以为,《阿金》最有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19.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它描写了老麻雀面对猎狗这庞然大物,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讴歌了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教学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阅读想像,推测心理,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