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昌祥 《学语文》2003,(3):21-2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试验修订本)节选了《庄子·秋水》开头一段:“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相似文献   

2.
果爸 《小学生作文》2020,(2):102-103
“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那还不容易!“洋”不就是海洋吗?望洋兴叹应该就是面对大海没有办法渡过去,只能叹气,说明自己彻底没有了办法,感到十分无奈,对不对?对不起,还真不对。望洋兴叹里的“洋”并不是海洋的意思。望洋兴叹源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从前,镇守河流的河伯非常骄傲,自以为非常了不起。后来,他来到北海,遇到了海神北海若。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河伯这才明白自己太自不量力了。原文中有一句:“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这句话的意思是,河伯这才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态度,茫然地对着海神北海若发出感叹。  相似文献   

3.
庄子《秋水》一文,有句“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其中“北海”一词书下注释为:“(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对照地图,参阅史料,联系文境,不难发现,此注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4.
《庄子·秋水》中写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氵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意思是: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作者庄子是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他一生的活动区域也大致就是这个范围,文章中的“河”在古代就特指黄河,很显然他写的应该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事。可地理常识会告诉我们,这一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每年…  相似文献   

5.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相似文献   

6.
张天云 《语文知识》2000,(10):66-67
中师《课外阅读文选》(人教社1993年版)第一册编选的《苏武传》中有这样一句:“(单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对句中的“北海”一词,教材注曰:“在匈奴的边境,即现在的贝加尔湖。”这个注无疑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撇开《苏武传》这个具体的环境,说“北海”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就不一定正确了。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海”一词的含义是因时而异的。在春秋  相似文献   

7.
我在讲授庄子《秋水》(节选)时,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选文中当洋洋自得的河伯见到北海,说了这样一段话:……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之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课文中对这段不到一百字的文字所做的注释有三处失误。  相似文献   

9.
1997年第2期《语文知识》王毅的文章《昔日“北海”今何指》(以下简称王文)认为中师教材《苏武》“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一句中的“北海”注释为“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时为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一册选入庄子的一篇寓言--<秋水>,写黄河之神河伯在秋季洪水到来之时,见到"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而"欣然自喜",等见到北海之后又怅然自失望洋兴叹幡然悔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第一,“皇考”本来就指“死去的父亲”。《礼记·曲礼下》中有“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之说,并进一步指明“生曰父,死曰考”。由此可知,“皇考”即为“死去的父亲”。第二,据对屈原家世的考证,“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故本文中的“皇考”即“伯庸”,也就是“死去的父亲”。第三,从“太祖”这一称谓来看,它有两个含义:一为庙号,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中,“谓P曰”“言于P曰”都是“对P讲(说)”的意思。“谓P曰”适用范围很广,“言于P曰”却有着特定的运用范围。例如: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言于P曰”是平民(赵括的母亲)对君主(赵王)进言。下面几个句子也是类似情况: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史记·孔子世家》)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战国策,燕策一》)再如: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  相似文献   

13.
《屈原列传》中有“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一句,教材注“商于”曰:“秦地名,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一带。”“商于”似指一处地方,实则不然,“商于”指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和于(於)(今河南内乡县)两邑。查陈子展《楚辞直解》可知:“商、於(即‘于’)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王力《古代汉语》教材(1990年版,第一册187页)注曰:“希,稀。这里是说瑟的声音已近尾声。”其说欠准确,臆辨如下。 《论语》皇侃《义疏》:“希,疏也……弹瑟手迟而声稀也。”希,后来写作“稀”,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多作“希”宇,如《尚书·尧典》:“鸟兽希革。”孔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李善注:“‘希’与‘稀’,同,古字通也。”所谓“鼓瑟希”应是指瑟声缓慢悠长,而不应如教材所注接近尾声,二者想不至那样巧合。教材的说法是受了朱喜的影  相似文献   

15.
《项羽本纪·垓下之战》:“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课文注解:“[面之]面向项王(见他)。”此注值得商榷。“面”除了面向义外,还有“相背”义。“通‘偭’,以背相向。”  相似文献   

16.
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对齐宣王就“不能”与“不为”之别的问题侃侃而谈:“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生动形象的比喻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18.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9.
近读1993年7期《语文知识》刊黄德灿《子曰·诗曰·书曰》一文有云:“在读古文时,‘子曰……’句明确告诉我们:‘子’的本义是‘老师’,约定俗成,特指孔子。”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因为:一、“子”的本义并非指“老师”“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并引李阳冰语:“子在襁褓中,足併也。”《说文》所收“子”的  相似文献   

20.
“望洋兴叹”这句成语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成功条件不具备,感到无可奈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遣词上略加发挥:山高不可攀时,说是“望山兴叹”;河宽不能渡时,就说是“望河兴叹”等等。这种对成语适当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如要把成语“望洋兴叹”理解为“望着海洋而发出感叹”,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望洋兴叹”一语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秋水暴涨时,百川汇河,河神因此洋洋得意,“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来见到宽广无垠的北海,才知道自己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