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日报》2005年2月23日《明天发展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据报导,去年这个市GDP高达300多亿元,同级市只能望其项背。这句话中的“望其项背”用错了,应改为“望尘莫及”。这两个成语有三点不同。首先,二者的意思相反。“望其项背”指  相似文献   

2.
望其项背,也作望其肩背、望其肩项,源于项背相望。《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月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李贤注“:项背相望谓前后相顾也。”这是说前后两者相距不远。后演化为“望其项背”,意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分析:句中的“望其项背”使用有误,应改为“望尘莫及”才符合作者原意。再者,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难以望其项背就是很难赶上。所以原句还可改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万人…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下最活跃的多栖明星之一,曹颖深受观众喜爱,她曾获第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又曾是央视“十佳主持人”之一。2003年,她加盟湖南卫视主持《金鹰之星》节目。此时曹颖的事业真是红红火火,但接受采访的她却十分平和,她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女孩,没什么了不起的。要说成功的秘诀,那就  相似文献   

4.
有些成语的用法非常特别,那就是常与否定词搭配使用。成语“无时无刻”和“望其项背”的用法就是这样的。有次查阅时,笔者偶然发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多用词典(增订本)》对这两个成语的解释不甚准确,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相似文献   

5.
《江苏经济》2003年第1期刊载的中国青年报社童大焕《对“素质低”论调说不》一文写道: 如果说一个思想者外在的褒贬不需要特别关注,那么一旦深入其思想内核,我们就会惊叹自愧不如。杨伟名关于农村经济的“开放搞活”理论,“社会主义初期”理论等,不都在90年代一一兑现了吗?而他的用自由市场开放一类物资(粮、煤、油)的经济理论,他的“没有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民主”就没有“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理论,不是更令人望其项背、羞愧汗颜吗?  相似文献   

6.
成语“望其项背”的运用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现象。其肯定用法趋于萎缩态势,否定用法则呈相对活跃状态。此外,“望其项背”有表示“赶不上”意思的新型用法,这种变异用法多出现在肯定句,可以看作平衡肯定与否定的一种自然生态调节。  相似文献   

7.
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背,脊背。能够望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表示远远赶不上或比不上。例如“:神奇教练米卢的执教艺术,国内许多教练都难以望其项背。”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一样看待,相提并论。常说成“不可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例如“:那种出于公心,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以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青红皂白:皂:黑色。青红皂白指青、红、黑、白四种颜色,比喻事情的缘由或是非曲直。常用于否定句,说成“不分(问)青红皂白”,含贬义。例如《…  相似文献   

8.
《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那么贵为天子.一统天下的帝王是否也钟情于诗.甚而以诗言志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些一统天下的帝王们无论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他们的诗作无不显示几多豪气、狂气、霸气;其境界耀然而升,夺人心目,非一般文人诗能望其项背;观其待如观其人,有“以无观有”之妙,从另一角度也使我们领略和窥透出他们能够雄定天下、功成大业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9.
《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那么贵为天子,一统天下的帝王是否也钟情于诗,甚而以诗言志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些一统天下的帝王们无论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他们的诗作无不显示几多豪气、狂气、霸气;其境界耀然而升,夺人心目,非一般文人诗能望其项背;观其诗如观其人。有“以无观有”之妙,从另一角度也使我们领略和窥透出他们能够雄定天下、功成大业的“形而上之道”。现撷几首帝王的“统一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期读《中国教师报》看到了梁国祥的一篇文章《基础扎实与智力浪费》,里面谈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与“中国功夫”一样,堪称世界一流,甚至是一绝。不说别的,单说中国学生在世界学科“奥赛”中夺金摘牌的本领,就是别国学生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基础扎实又特别能考试的中国学生,却未能把优势保持下去。相反,他们在高考、“奥赛”之后整体上呈未老先衰之态,在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与欧美等国的学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笑到最后、笑得最美的不是我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1.
<正> “陈述百年,该括万事”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不仅对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使后来数量繁多的历史演义小说无敢望其项背。然而,对于这样一部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的作品,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倾向,历来聚讼纷纭,看法不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对作品主题的说法竟有八种之多,可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对《三国演义》思想倾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2,(16):36-37
多年前,一位教师为了引出“蓝天”,曾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你的头上是什么?(头发)头发上面呢?(帽子)帽子上面呢?(天花板)天花板上面呢?(……)教师穷追不舍,直问到蓝天为止。这一个近似笑话的教例,简直可以成为相声素材。但它代表着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即教师在教学时以“提问—求答”的方式将学生纳入“范式”,很有些“引君入瓮”的味道,但出发点据说绝对纯正。在我的认识范围里,钱梦龙先生教《愚公移山》时的问题设计是最成功的,远非“头顶蓝天”的提问所能望其项背。钱先生一问参加移山的都有哪些人,再问移山难不难…  相似文献   

13.
号称“法国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以代表作《项链》闻名于世.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经历令读者心酸但总有些令读者感到是咎由自取,故事的结局又叫人啼笑皆非.这篇小说与鲁迅的作品《祝福》相比,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成就都难以望其项背.只要接触过《祝福》这篇小说的人,哪怕他读得比较粗略,都会为生活在政权、族权、夫权和神权这四种枷锁中的祥林嫂棒一掬伤心之泪.祥林嫂死在除夕之夜一片噼噼剥剥的爆竹声和人们的祈福声中的结局,更让读者心灵震颤.曹老师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毛主席一生,以他  相似文献   

14.
与德国相识,印象深刻的是几位名噪世界的“德国兄弟”。其一是“洪堡兄弟”,哥哥是柏林大学的创始人,弟弟是颇有名气的自然科学家。其二是著名的“韦伯兄弟”,他们在文化社会学上的造诣,令后生无法望其项背。冉后就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格林兄弟,他们笔下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永不厌倦地被世界各个角落、不同肤色的成人和孩子传阅,背诵,这样盎然的文化现象,的确让人兴奋。沿着格林笔下的童话之旅一路走来,我发现,德国不愧是标准绿色生态的楷模,就看那成片的墨绿色的森林,瑞气上升,祥云盘旋,虽不欢跃、不敞亮,但静静地茂盛勃发,催生出了一对对携手而行,并在诸多领域独占鳌头的“伟大兄弟”。虽说《白雪公主》的结尾有落入俗套之嫌,但公主加王子的美满套路,依然感动着地球各个村落的人群。善良战胜邪恶,是格林兄弟向世界昭示的真理。德国文化界人士曾这样解析《格林童话集》:“白雪公主”与后母之间的争执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底帕斯情结。后母、继母在格林笔下出现频繁,反映了欧洲近世初期,每5名已婚男子就有1人失婚再娶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上小学四年级之后,女儿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了,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俯首贴耳听从“摆布”了,经常闹出点小“状况”,令我和妻子烦恼不已又哭笑不得。比如说,不知道何时开始,她迷上了追电视连续剧看,看了“小燕子”,还要看张卫健、曹颖,不经意间就看到了10点以后了,如果此刻不采取高压政策逼她睡觉,她还会看下去。  相似文献   

16.
每当看到名师登台亮相,常被课堂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羡慕之余,也曾潜心实践,但与名师相比仍然无法望其项背。于是沉思,上好课的诀窍在哪里?是“好课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是“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7.
蜻蜓的迷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蜻蜓是非常古老的昆虫 ,在地球上已繁衍了上亿年。它以苗条的身材、透明的翅膀、轻盈的舞姿款款飞来 ,邂逅“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小荷。珠联璧合 ,天趣盎然 ,难怪诗人诗兴大发。初夏的一天午后 ,我躺在沙发上看美国电视的科学节目《极致的机器》 ,才知道小小蜻蜓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本领。那强壮的胸肌和轻盈的翅膀使它具有无与伦比的飞行效率 ,再精巧的人造飞行器也难以望其项背。英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专家费了十年工夫 ,采用了包括电脑模拟、风洞实验等各种手段 ,经过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8.
拜师     
丘作家十八岁时即以卖文为生,五十年后,其文字功夫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文坛罕有能望其项背者,许多人纷纷欲拜其为师。但不知何故,丘作家的徒弟始终没有出现。这天,丘作家的门前又来了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个拜师者。获悉来意后,作家微笑着问道:“写作是一件孤独寂寞的事业,你们真的愿意为此付出一辈子光阴吗?”三个青年皆信誓旦旦:“舍此之外,别无它求。”丘作家沉默了一会儿,说:“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去帮我找一本名为《无诀真经》的书,谁先找到那本书,我就把平生最宝贵的写作经验传授给他。”张三离开后,直扑图书馆,但一连三日一无所获。这…  相似文献   

19.
学会倾听     
《赤壁怀古》一文快学完时,我让学生们随意谈谈“三国”中的人物与故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开了,如:关云长单刀赴会、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大闹长坂桥等。这时有个学生说:“三国”中,我最钦佩孔明的才智,特别是他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一回,显示了他卓越的胆量与智慧。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都说诸葛亮的才智司马懿难以望其项背。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司马懿的谋略不在诸葛亮之下,空城计中司马懿也许早已识破诸葛亮的计策而故意放了他……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我虽觉得这个说法颇为新鲜,但对孔明三尺瑶琴吓退司马…  相似文献   

20.
近日得潘民中师兄赐大作《三国史鉴——以帝王为中心》(以下简称《史鉴》),连说"惭愧"。师兄是大忙人,社会事务繁多,还能不忘耕耘于史海,屡出新作,令我们这些以"贤人"(闲人)自诩者难以望其项背。对于三国史,尽管并不陌生,但就研究而言,我从未涉猎,正好拜读师兄新作,对那段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受益良多。《史鉴》涉及的相关史实,我只有学习的份儿,不敢妄加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