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一 酋长卡得到了一件“神器”。这“神器”是地球科学家王博士的馈赠。王博士是来度假的。他到皮里卡星完全是因为智能导航仪随机选择的结果。王博士没有想到在地球的“眼皮”底下(距离地球七八光年)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星球,更没有想到这个星球上居然有处于文明初始阶段的土著人。走下舷梯,王博士选了一块空地,撑起了旅行帐篷,然后钻进去呼呼大睡。他实在是太累了。  相似文献   

2.
模范机器人     
西皮先生工厂里的机器工人罢工了。西皮先生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他让总管迅速给他查清原因。这个工厂里也就老板西皮和总管不是机器人,他们是绝对的少数,但却绝对是这里的主宰者。总管很快就查清了原因。他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说:“老板,我已查明,这次闹事的组织者就是机器人毕姆达。”胖得如同一只大皮球样的西皮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挥舞着两只肉嘟嘟的手,大声说:“不可能,不可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可是……”机器人毕姆达是智能Ⅳ型的,他的智能足以与世界上任何高智商者媲美。他工作认真负责,而且主动性强。前不久他在工作中曾排…  相似文献   

3.
正机器人比赛开始啦,上次的冠军是巡逻机器人,这次会是谁呢?首先出场的是医疗机器人,长得和普通人差不多。“我的机器人只要闻一闻,就知道病人的情况。”它的小主人这样介绍道。真的那么厉害吗?光听介绍,评委才不信。他们用远程医疗仪找来一个病人。医疗机器人说需要一件病人在生病期间用过的东西,马上,一个杯子就运来了。它闻了闻病人和杯子,说:“他得了胃肠性感冒。”病人激动地说:“要是你  相似文献   

4.
(一)医生:“你就这样走了吗?诊疗费付过了吗?”病人:“啊!我忘了,我患的是健忘症,请你原谅!”并立刻掏出200元交给医生。医生:“谢谢你啊!再见!”病人:“咦!不是150元吗?你还没找我50元呢!”医生:“哦!对不起,我也是个健忘者,不过你的记忆力经我一医,倒还不错。”帕特先生请了一位医生到家里来给妻子看病,他把医生让进里屋,自己坐在门外等。不久,医生探出头来问:“帕特先生,有起子吗?”过了一会儿,医生又要钳子。后来,又要锤子。帕特先生终于忍耐不住了:“大夫,我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医生说:“不知道,我的药箱还没有打开哪!”(二)有一个英…  相似文献   

5.
漫画     
(一)医生:“你就这样走了吗?诊疗费付过了吗?”病人:“啊!我忘了,我患的是健忘症,请你原谅!”并立刻掏出200元交给医生。医生:“谢谢你啊!再见!”病人:“咦!不是150元吗?你还没找我50元呢!”医生:“哦!对不起,我也是个健忘者,不过你的记忆力经我一医,倒还不错。”帕特先生请了一位医生到家里来给妻子看病,他把医生让进里屋,自己坐在门外等。不久,医生探出头来问:“帕特先生,有起子吗?”过了一会儿,医生又要钳子。后来,又要锤子。帕特先生终于忍耐不住了:“大夫,我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医生说:“不知道,我的药箱还没有打开哪!”(二)有一个英…  相似文献   

6.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服务型机器人进一步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型机器人网络化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色,人们即使远隔重洋也能向家中的机器人发号施令。科学家们正在筹划建立机器人医院。这种医院中的医生都是机器人,它们都能自动或通过遥控对病人看病,包括施行外科手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最近宣称,已经研制  相似文献   

8.
1976年出生的黄辉是国内的高血压名医,尤其擅长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肾综合征、血管钙化、妊娠高血压等疑难病例的诊疗。在线医患平台上,他的疗效满意度和态度满意度均超过96%,许多患者不辞路远地来找他看病。也有不方便来医院的患者选择网上问诊,其中一名患有多种基础病、经常出现突发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留言道:“很多时候,他对我问诊的回复都是在凌晨时分,仁心仁术,抚平了我对疾病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幽默     
机器和智商某公司制造了一台测试智商的机器。然后找来了一个本科生,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来检验。本科生把头放了进去,机器发出了一阵悦耳的音乐,说道:“恭喜你!你的智商是150!你是个天才!”硕士生把头伸了进去,机器平淡地说道:“你的智商是100,你是个人才。”最后博士生把头也伸了进去,机器叽里咕噜地响了一阵后说道:“不许往机器里乱丢石头!”。博士生气愤极了,他找到管理员要求看程序的源代码,管理员满足了他的要求。博士生认真地检查并修改了程序,直到他满意为止。这一回博士生谨慎多了,他没有直接把头伸了进去,而是先找了一块石头摆…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2010,(10):19-19
在儿童医院心理科门诊,周女士拉着面容憔悴的儿子帆帆来看病。周女士称,帆帆今年读5年级,一向乖顺听话,成绩十分优异。去年9月开学后,帆帆突然得了“怪病”,每次让他读书写字,帆帆就会“失明”。帆帆还说连黑板上的字也看不清楚,不想去上学。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日常生活正面临着一场特殊的革命:各种各样机器佣人能为主人完成一切他们不愿干的、又累又苦的、无聊乏味的和危险的工作,而且决不抱怨叫苦,永远文质彬彬,礼貌听话。机器护士小姐电梯的门刚刚打开,一个机器人从容地走出电梯,径直走过走廊来到护士室取药片。几个病人家属出于好奇堵住了走廊看热闹。这位如普通冰箱大小的机器人来到他们面前停住了脚步,用机器人特有的声音说:“前面有东西挡住了我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初,一批客人参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实验室主人克利斯·皮斯特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请大家注意,若是看到地上有像小虫子一样的东西爬来爬去的话,千万不要一脚踩上去。因为这些小东西并不是小昆虫,而恰恰是本人的宝贝——机器虫。” 克利斯·皮斯特十年来一直在从事微型机器人的研究。他非常兴奋地告诉参观的客人,制造微型机器人的梦想不久就将成为现实。虽然把所有微型部件装配  相似文献   

13.
英国《卫报》5月20日报道,专家们说,未来的战场将有突破性的变化,那时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制造出“杀人昆虫”,能够追寻躲在掩体和洞穴中的猎物,把人活活地吃了。在皇家三军国防研究所和《卫报》联合主办的讨论未来武器的会议上,与会者就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微型化如何导致制造出分子大小的机器(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纳米技术)各抒己见。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社会理论学教授保罗·赫斯特说,这项技术将制造出新的致命、小型、轻型和互动武器家族。他说:“想象:靠自己的传感器飞行并携带许多致命小型弹药的微型飞机;能把微…  相似文献   

14.
可能在20年或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和人类做朋友了。“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伴侣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娥 《知识窗》2014,(5):15-15
见过给人看病的医生,也见过给动物看病的兽医,就是没见过给树看病的“树医”。然而,在新加坡却有一位专门给树看病的“树医”,他是人称“攀树达人”的李振来。  相似文献   

16.
<正>阿罗长得一点也不像人类(你知道,并不是所有机器人都长得像人类),问题是他的行为也不太像个机器人。情况是这样的:那天工作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决定罢工了,就这样站起身,走出门,一直向外走了。一定有些人看到了他,一个重达900磅(约408公斤)的大家伙走出去,不可能没人看到,但是很显然,谁都没有想到那是阿罗,毕竟自从12年前人们启动他以来,他从没离开过那张办公桌。  相似文献   

17.
正机器人被称为"未来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实现产业规模化,各类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同时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工业化产业中的一枝新秀。智能机器人从应用环境来划分,一般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冯常的研究属于后者。作为"中国核用特种机器人先行者"的他积极参与着这场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历程。他主持发明的"反应堆水下异物打捞机器  相似文献   

18.
什么都会做又好脾气的机器人米克罗比、有个百宝口袋爱吃红豆饼的机器猫小叮铛、可爱的机器娃娃阿拉蕾……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机器人形象,也都是漫画故事里的主人公。可是要是有哪个成年人提起它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机器人的事,一定会被人笑幼稚,“生活中哪儿有啊,哄小孩子的东西也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9.
机器拾物器     
机器人制造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机器人的大脑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脑。但是光有电脑发号施令还不行,还得给机器人装上“手”和“脚”。下面制作的这个硬纸板机器拾物器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器手模型,可以用它特殊设计来拾起小东西。  相似文献   

20.
生物的“机器”与人造的机器多年以来,許多技术工程专家一直认为生物学和自己的专业沒有什么关系。工程师与生物学家之间也很少合作。但近年来发現,研究生物的組織机构的机能与原理,对工程师——尤其电子工程师——解决复杂工程技术問題是有帮助的,而且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科学技术飞快地发展着。机器、設备和各种系統造得越来越复杂。但是,也常听到一些人說:“人造的机器,再复杂,也赶不上他自己。”不仅人类,許多其他生物都是极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