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月〉的态度》是由徐志摩执笔的《新月》发刊词。历来论者都把它视为“新月社”向左翼文学运动进攻的宣言和理论纲领。重新全面审视“新月派”,仔细研读“发刊词”,窃以为其并非如一般论者所说全部是针对“左翼文学”的 ,其实它对国民党当局维护的封建文学及封建复古派同样也有指斥。当然 ,其主要矛头指向了“左翼文学”则是无疑的。以往对“发刊词”认识的偏颇 ,一方面是因为《〈新月〉发刊词》正好出现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度倡导之时 ,而“新月派”即“新月社”,其主要成员又有胡适、梁实秋等人 ,其政治态度、文艺思想与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33-39
尽管新月同人一再否认自己有派,然而从他们的诗歌文化资源、诗艺主张、活跃时间、艺术阵地和彼此联系来看,新月有派毋庸置疑。新月派的前身新月社是一个松散开放的团体,虽未实现徐志摩戏剧救国的文化理想,却在客观上促成了他与闻一多及清华四子在新诗创作上的联手,由此正式形成了新月派。新月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据守北京,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试验格律诗歌,发表诗学主张;后期南下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诗刊》《学文》等杂志,发展文学之余兼及政治。  相似文献   

3.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这首诗的鉴赏也像该诗一样,历来写得优美动人。但赏析者往往更多注意的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文学之美,对“九月初三夜”月亮的陈述却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就此细节,本文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粱宾宾 《留学生》2014,(3):40-41
中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那首诗歌《再别康桥》,让许多中国人认识了英国剑桥大学和那里的康桥。然而那并不简单地是诗人抒发浪漫情怀的所在,而真正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1931年飞机失事后,为了纪念徐志摩,《新月》月刊第四卷第一期出了“志摩纪念号”,其具体出版日期不详。相关资料关于其出版日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通过查阅《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刊登文章的写作日期、其他文献资料对《新月》第四卷第一期文章转载的记录以及《新月》第四卷第二期至终刊的出版日期,认为《新月》第四卷第一期“志摩纪念号”出版日期为1932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于《荒原》对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诗歌的影响的分析。这里的现代诗歌是指"新月派",剖析了《荒原》之风是如何影响"新月派"诗人,"新月派"有哪些创新以及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月》在1928年问世之初本是个文艺刊物,因为曾发表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人批评时政文章,暖暖的一弯新月,在如磐的夜色中,看上去却如钩一般的锋利,幽幽地闪着青光,新月从此不仅是抒情诗中的新月,而且获得了思想史、言论史的意义。梁实秋晚年,在海峡的对面,遥望似水流年,写过一篇《忆新月》:《新月》杂志在文化思想以及争取民主自由方面也出了一点力。最初是胡适之先生写了一篇《知难,行亦不易》,一篇《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这两篇文章,我们现在看来,大致是平实的,至少在态度方面是‘善意的批评’,在文字方面也是温和的。可是那时候有一股凌厉的政风,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区仲桃专著《论林徽因》所论述的三个问题: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林徽因是"中国的曼殊斐儿吗"、林徽因是否属于新月派诗人,阐释《论林徽因》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加以学理分析,得出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林徽因与曼殊斐儿的不同、林徽因不属于新月派诗人等观点,认为《论林徽因》观点新颖,立论客观,是研究林徽因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以其轻灵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世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这一曲爱的颂歌,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渴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强烈愿望。泰戈尔《新月集》的主题是爱,集中体现在对大自然,对母亲与孩童,以及对存在于自然与人中的神的爱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12.
以胡适为首的一派自由主义学人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发起了一场著名的人权运动。在此过程中,胡适可以说是起到了领军人物作用。所谓“心喷涌,笔手扰”,胡适在人权运动前后所发的言论也正是他要匡正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之所在。本文拟从对胡适在这一时期政论文章的分析入手,进一步讨论胡适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关怀,以及面对政治现实的转变与选择。  相似文献   

13.
12卷本《闻一多全集》,1993年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比起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本《闻一多全集》,当然是齐全多了。但实际上,仍有“全集不全”之憾。本文仅就第11卷(美术卷)作一点补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新月集》代表着泰戈尔的艺术风格,是诗人心录与自然的契合,是大自然牵动了灵感的缨络;是创作主体一种自由自在的、怡然自得的活动;是意境、色彩、感觉浑然的表现力。在诗人的心曲中流动、浸润着纯洁之爱,是人性美的释放。《新月集》是从心灵世界中开放出来的甜美花朵。  相似文献   

15.
小齐 《现代语文》2005,(9):115-115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和作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首先是个诗人,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为印度的新诗开辟了新天地,代表性的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他还是一位小说家,其优秀小说不仅代表了当时印度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小说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兵要”一词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兵要远灾。”在《三国志·魏·王粲传附陈琳》中亦有:“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里“兵要”一词是指兵权而言。《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  相似文献   

17.
赵越  卢伟 《现代语文》2006,(2):62-62
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是后期新月派诗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卞之琳的《断章》就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寥寥四行诗句,语言也不华丽,初读一遍给人一种很茫然的感觉,没头没尾,不知所云。几十年来,很多人不断研究,引出了无尽的索解,越是细读细想,便越觉得内涵深广,这是其妙处所在,体现了诗的隐幽感。  相似文献   

18.
《乐话》是一本早已被中国音乐理论界“忘却”的近代乐论名著。 《乐话》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又何以要“重估”?为了向读者作个交待,只好先叙缘起。 一、缘起 《乐话》在“文革”中,曾被评估过一次。 1973年12月23日,《文汇报》上登出了一篇署名“殷言石”的文章《老谱袭用 旧调重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以“嗟来之食”的典故为材料,让学生写作文,结果出现了两类截然不同的文章。一类主张“不能食嗟来之食”,一类主张“要食嗟来之食”。前者约占80%,以《人生一世,骨气不能无》(后面简称《人》文)为代表;后者约占20%,以《要食嗟来之食》(后面简称《要》文)为代表。《人》文以传统的理解方法,歌颂了高尚的气节和情操,批判了丧失气节,丢弃人格的做法和败类。《要》文在肯定了“这个齐国人的气节是值得称赞的”之后说:“但我认为他的这种做法不尽妥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嗟来之食还是要吃的”。(详见原文)。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指出:创作“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一件小事》正是这种主张的实践和楷模。本文想着重谈谈《一件小事》的艺术特色。 自始至终运用对比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态度和思想是《一件小事》最主要的特色。作品一开头就用“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比:“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