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强化本地区及跨区域市校(院所)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建设创新型江西、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发展、强产业、兴经济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近几年来,尽管江西各地在推动市校(院所)科技合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如何着力将合作推向纵深发展?我们以为,应以政策为引领,问题为导向,市场为抓手,产业为支撑。通过认知现状,拓深路径,精准施策,实现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诸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共同推动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方能持续取得预期的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知局"三个抓好"全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是全力抓好市校(院)合作。按照"巩固、提升、拓展、做实"的要求,全面推进《内江市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责任清单》落地落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市校(院)合作。力争与西北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与四川大学、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高校科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知局"六项措施"全面落实《内江市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责任清单》一是建强市校(院)合作机制。建立市(校)院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市(校)院合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务实、重点、市场化原则,建立了市(校)院合作项目评估、调整、跟踪、会商等工作机制,坚持"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工作制度,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市(校)院工作进展情况。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内江市创新服务中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9月21日,全市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市校(院)合作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建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市校合作等工作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内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支撑。会议强调,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知局五围绕深化市校(院)合作。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深化市校(院)合作。紧扣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新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研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整体能力水平提升。分领域、分行业组织高校科技成果专题对接会5次,组织机械汽配、电子信息、铸造等领域48户企业到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高校开展专题对接。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市水产渔政局与上海海洋大学联系开展《内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近年来,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扎实开展市校(院)合作,全力建设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效。我市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近日,内江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会召开。会上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王仕平总结了2017年内江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建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秦金保、段辉国出席会议。陈建有指出,做好2018年科技工作,要以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驱动先行市为牵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深化市校(院)合作为抓手,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培养和引进创新性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科技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内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隆昌县采取四项措施,积极推动全县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与高校(院)合作机制,深化县校(院)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实施项目合作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高校的优势,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我县已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17个、工程实验室2个,硕士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我市召开推进市校(院)合作工作会议,总结2016年市校(院)合作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建有参加并主持会议。会上,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各县(区)政府、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才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等分别就推进市校合作工作情况和2017年工作计划作了发言。2016年,在市级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为市校(院)合作工作积极拓宽合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仅有南昌县进入了县域经济百强县。文章根据专利申请、专利转让的信息分析了九江各县(市、区)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研发人才匮乏、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需要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九江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的对策:大力引进、培养自己的技术研发人才;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升级;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各县(市、区)转化。  相似文献   

11.
开展科技"大走访"活动,是烟台市深入开展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企业技术需求大走访"、"综合性和理工类大学院所大走访"等活动,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向高校寻求科技支撑、搭建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内江市加快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一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与清华大学、机械研究总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共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内江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250余个。整合"天府科技云"、内江市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对接转化交易。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优势新兴产业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建成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市、区)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我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市校合作,激发创新创业强大活力,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市中区近期再行三举措力推市校合作工作。一是加强工作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再发力,下达《关于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情况的通知》。一是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进度报送,明确报送截止日期、表格名称,明确责任到人、报送须经领导签字确认;二是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报送,分解下达信息任务,明确信息撰写要求,严格目标考核。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内江市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高新技术活力。一、增强创新意识。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项目申报培训,重点讲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国家政策法规。出台加强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园区内企业年RD投入达500万以及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30万元不等的经费奖励。二、强化市校(院)合作。加强校  相似文献   

15.
管晓强 《科教文汇》2009,(19):60-61
地方高校人才荟萃,它担负着为地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乃至直接服务社会的重任。地方高校要认真分析本校人才资源现状,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认真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综合改革是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协同创新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要全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应当坚持学术立校战略,优化学科结构,创新团队建设和基地建设,集聚内生力量,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坚持开放活校战略,联袂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拓宽协同创新空间;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育并重,增强协同创新力量;坚持文化兴校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形成支持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企业引才引智、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青岛市已累计建站54家,其中有效运营的院士工作站46家,柔性引进进站院士60名,进站专家443名,开展创新合作项目363项,为青岛市的创新发展和"三中心一基地"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发挥院士工作站人才优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一)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是设立院士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区域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依托地缘优势,创造出了许多区域特色.河南农业大学成功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探索出"课题 基地 公司 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郑州大学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构建"企业-学校-院系(研究所)-课题组"产学研链条;河南高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立"学科带头人 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驱动国家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和挑战,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工科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校所、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同类院校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源头之一的地方高校,探索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项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