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济阳坳陷地质构造经历了反复的拉张裂陷和挤压隆升,而使盆地内构造具有多幕次、多期性特点,导致济阳坳陷的盆地构造样式具有多样性,单纯的以盆地构造样式来分析控藏作用就显示不足,本次研究根据惠民凹陷试油实测压力数据分析,济阳坳陷存在低压含盐流体。本文从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样式的特征入手,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走滑构造带具有一致性,再结合低压含盐流体作用,以构造一流体角度分析控藏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浩  王政军 《内江科技》2011,32(8):122-122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带分布。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SH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型、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理论及资料,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对各主控断层的泥岩削刮、岩性配置、断裂带泥质含量和断面压力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深入分析了各主控断层的垂、侧向封闭特征,阐明了主控断层的封闭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结合断层封闭性评价结果,综合评价了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该成果对断层及油气成藏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艳增 《内江科技》2005,(2):71-71,F003
永8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端,是复式油气区复杂断裂带的典型代表。通过区域构造分析评价,断层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完善油气成藏模式,确定本区有利油气富集区,滚动勘探取得好效果,新增可采储量317万吨。  相似文献   

6.
李迪 《内江科技》2014,(3):54-54
<正>多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充填模式和沉积类型,进而影响了盆内的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特征;断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东营凹陷永新地区下第三系构造运动以伸展作用为主,上第三系定型阶段主要受拱张作用影响,导致区内成藏主要发生在东营期及其之后,通过大规模连通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和活动性断层运移;上第三系晚期和下第三系早期的拱张作用,改造了已有的圈闭条件,主导了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罗群博士主持的“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课题属地球科学的资源勘探领域,是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年刻苦攻关取得的有关油气成藏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断裂对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断裂控藏模式的建立及断裂控藏规律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大量地质统计分析、野外地质调查、物理模拟实验,结合18个陆相盆地40个典型油气藏形成、分布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深入剖析,在断裂与成盆成藏、断裂与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优势运移通道、断裂带分带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效应影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我国地质“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断裂控盆控藏理论体系——断裂控烃理论,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南部,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凹陷白垩纪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剖面恢复来重现区凹陷演化和断裂的发育史,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认为贝尔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断-坳转换期、晚白垩世坳陷期,分别存在三套断裂系统,伸展断裂系统、张扭断裂系统以及反转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对车镇凹陷车西地区古生界潜山构造特征、地层结构、有效圈闭类型、油气运聚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车西潜山呈纵向成排,横向分块的构造格局,平面上呈棋盘状的断块山。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运移至各残丘高部位形成风化壳油藏,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有利指向,下古生界断层分割油藏。区内主要发育来自沙三段油源的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和来自C-P气源的古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两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利军  李喜胜  李永林 《内江科技》2011,32(10):138+153-138,153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研究区位于其核心部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断层以及异常压力的研究,认清了成藏机理探讨了沉积、断层的通道以及封闭的双重作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利用密度测井及孔隙度资料对盆地下部的压力场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找出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6,(5):36-37
隐蔽构造样式的发育会导致盆地的构造格局、地层的发育及展布、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转变,并最终影响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本文结合济阳坳陷实际石油地质特征,着重探讨了隐蔽构造样式对源岩的二次生排烃过程、生储盖组合的垂向结构、油气藏类型、油气的运聚成藏等方面的控制和影响,并建立了济阳坳陷负反转隐蔽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盐湖盆地的石油资源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界所密切关注、饶有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深化东营凹陷膏盐岩的成因分析,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岩芯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搞清楚东营凹陷中泥页岩、膏盐岩以及碎屑砂岩的成因。同时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利用马尔科夫链的方法建立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盐湖相的沉积序列,并预测储层的有利发育位置,可以为含盐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提供很好的沉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段,区块内涉及了杨楼、王集、柴庄油田部分,西部为付湾油田。文章从油气成藏条件出发,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运、聚、保以及时空匹配关系的分析来推断成藏期次和过程。分析表明研究区核三下段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储层为高孔高渗,物性好,从上到下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断层和层间砂体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空间网络,构造与时间、空间配置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6.
汪延富 《内江科技》2008,29(3):53-54
输导体系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的物质通道,是衡量圈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断层是输导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即是油气纵向输导和横向运移的通道,又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是一个具有输导和封堵双重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本文就断层对垦东地区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前陆冲断带勘探技术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入手,通过典型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特征,提出了南缘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逆冲推覆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结果认为: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勘探潜力大,有效烃源岩分布、沉积相类型和构造变形差异是本区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形成了掀斜断块与阶梯状断块,对油气的成藏起到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扶杨油层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圈闭以及阶梯状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0.
沔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沔阳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入手,总结了5种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并由此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分布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