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字、词、句、段、篇和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姓“我”、姓“生”、姓“美”、姓“情”。姓“我”———显现自我“我”即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以我之感而现于文。作文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达,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转变为内在的贮存,并在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姓“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小学语文还姓“小”。 小学语文姓“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姓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的字”。其实,“姓”与“氏”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一、“姓”是一种族号,用以表明家族系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源,“氏”是分支。所以,“姓”与“氏”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后代“姓”与“氏”不分了,如“张氏”、“王氏”,即“姓张”、“姓王”。 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氏”又用来区别贵贱了。如:对显贵之家称“氏”,而低贱之家则有“名”无“氏”。在婚姻方面,“氏…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字、词、句、段、篇和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姓“我”、姓“生”、姓“美”、姓“情”。  相似文献   

5.
实行改革开放要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弄乱了的重要是非问题。至今仍有些论者把“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问指责为“保守”、“封闭”的观点,主张予以抛弃。看来,“姓社还是姓资”究竟该不该问,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姓社”和“姓资”两种不同的改革观和两种不同的改革。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笔者体会,邓小平同志这一指示的要义,并不是说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资”姓“社”,而是要求我们打破“左”的教条主义的框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判断什么是“资”什么是“社”,以及正确地对待“资”和“社”。只有正确地对待“资”和“社”,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  相似文献   

7.
姓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代表自身和家族的符号。在姓氏大国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姓”和“氏”这两个字本身也各为姓氏。对于“姓”姓,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南朝宋朝何承天  相似文献   

8.
按照当代历史学家的说法,姓是母系币族社会的图腾和族徽演变来的。当时,实行族外同辈婚,甲氏族的同辈众男子,嫁到乙氏族,成为乙氏族同辈众女子的共同丈夫,因而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一母系氏族只知道自己的始祖母。人们探讨自身的来历,却又无法解释清楚,于是就把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人格化、神化,认为自己的祖先即始祖母是被这一神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所感化而生。因此,这一神物将会永远保护自己。这一神物,就成了这一氏族共同崇拜的“图腾”,成为了甲氏族区别于乙氏族的“族徽”,成为了这一氏族的姓。也许夏氏族是以薏苡为图腾,商氏族是以燕卵为图腾,周氏族是以巨人脚迹为腾图。后人不了解这一历史真象,于是把它看成神话故事。又正因为这一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写成文字时,“姓”大多被后人加上“女”旁。《说文》说,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黄帝之后百(鱼攸)姓“姞”,少昊氏姓“嬴”,藻朦姓“姚”,祝融之后姓“(女云)”,等等,全都从“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分成熟典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抽象一般标准入手,论证了社会主义一般标准展开的两种历史顺序,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五个现实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最近南巡时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为什么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总会有人产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疑虑?如何全面看待部分干部和群众中产生的这种思想疑虑?我们认为产生这种思想疑虑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实践来看,改革确实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和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区分成熟典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抽象一般标准入手,论证了社会主义一般标准展开的两种历史顺序,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五个现实标准。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从传统教学的“传”“授”学习方式转变为让学生通过“研究”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它理应体现在包括学科课程在内的学习全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无疑姓“学”而不姓“研”。这种学习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意义在于:首先,它打破了传统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上竟还有人姓“毒”!河海大学的夏静庐老师对“毒”姓来由作了解释。夏老师说:唐代有个名叫窦怀正的宰相想夺权,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成功。皇上为惩罚窦丞相,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 姓“毒”已经够奇怪了,在南京上班的谢鹏飞提供的姓氏更古怪。他说,他在西北政法大学上学时, 学校有个“名人”,叫第五念东。“第五”是他的姓,“念  相似文献   

14.
校长究竟“姓”什么?张连平校长应该姓什么,是教育界讨论多年的一个话题,校长应当姓“教”.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现实的问题是,校长又不能仅仅姓“教”,因此校长究竟姓什么,仍是困扰教育的一个难题。校长姓“钱”.办学校离不开钱,而最难搞的也是这个钱。论理,按照...  相似文献   

15.
柳飞 《教育文汇》2004,(10):12-13
音乐教育姓什么?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且答题者身份不同,考虑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某些音乐教师的答案可能是姓“教”、姓“技”,或是姓“知”;针对教育对象——孩子而言,它可以姓“乐(le)”、姓“玩”、姓“乐(yue)”、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17.
很高兴拙文《语文“姓”什么》见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后有一些不同看法,为更好地认识语文教学,特绘制了一张图奉上,并扼要地作点说明。研究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用语混乱,概念不一。“语文”一词的多义性,造成了认识的混乱,当今流行的所谓“一语四文”——语言、文字、文学、文章和文化,就是典型代表。而确立概念是科研基础性的根本问题。“语文”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1949年叶老他们编课本时,此前没有这一概念,研究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这个前提,尊重已有的共识。叶老多次重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对语文的外延作了界定,只…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你知道,我们的“姓”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有人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简单地归结为“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已轻形成了共识;而所谓第二、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是对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片面理解和严重歪曲。在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我们国家里,在涉及方向道路的原则问题.主张不问姓“资”姓“社”,不分姓“公”姓“私”,在理论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在实践上是动摇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20.
人教统编版《勾践灭吴(节选)》对“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中“国子姓”的注释是:国君的同姓。这样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是我勾践的父辈兄弟和与我同姓的人中,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使吴国退兵的,我就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