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化学教材上安排了好几个酸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具体操作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向稀盐酸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有时会变浑浊;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有时溶液先变为红色,以后红色逐渐消失,有时甚至红色迅速消失,学生往往会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个实验现象的溯源通城县关刀中学(437402)徐宁“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极为平常的演示实验。在一次“碱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上:试管①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但几分钟后红色会逐渐退去而变成无色。重复实验结果依旧...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在初中化学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中,我们都不太注意溶液的浓度。但指示剂酚酞溶液如果不注意浓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如用1%的酞酚滴入稀盐酸中,理论上应为无现象发生,而实为有白色混浊出现。这是酚酞浓度太高,在水中不能很好溶解而析出的固体,故一般情况下,酚酞试液的配制是0.1%的酒精试液。  相似文献   

4.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针对Na_2O_2和H_2O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褪色现象的不同解释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发现,出现"先变红后变无色"的主要因素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强碱性使酚酞结构被破坏而褪色,碱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相似文献   

7.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8.
关于酚酞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蒯世定 《化学教学》1999,(12):36-36,37
酚酞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通常说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上述说法是否完善?怎样做好有关酚酞试液的实验等,需进一步研究.实验事实1.配制酚酞试液取0.1g酚酞,溶解在100g90%的乙醇中·2.浓硫酸遇酚酞显橙红色取2mL浓硫酸盛在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立即显橙红色.将此橙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10mL水,橙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加热另一份橙红色溶液.溶液变为黑色.取体积比大于或等于1:1的硫酸溶液2mL;加入1~2滴酚酞试液,都使溶液显橙红色或浅红色.3.浓盐酸、浓磷…  相似文献   

9.
1实验探究实例及分析 在第一年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时。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探究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成无色,取无色溶液在玻片上蒸发,观察现象,最后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学年的时候,我在此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1实验探究实例及分析 在第一年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时。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探究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成无色,取无色溶液在玻片上蒸发,观察现象,最后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学年的时候,我在此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喷洒了B(稀盐酸)后红色逐渐消失,说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使酚酞试液的颜色发生变化.(1)若月季花是由碱(如NaOH、KOH等)溶液画成的,则A为酚酞试液;(2)若月季花是由酚酞试液画成的,则A为碱(如NaOH、KOH等)溶液.  相似文献   

12.
检验钠与水反应后,水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是往溶液中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到底何时加入酚酞好,加入酚酞后溶液是否一定会变红?按照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94页对实验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而清楚地了解酚酞溶液不能使水变颜色,当“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与水起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立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13.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1.指示剂与中和反应在中和反应的溶液中加入指示剂,是指示中和反应进行程度的常用方法.往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应边滴加边振荡,当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即为该反应的终点.例1在实验室用15 mL 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相似文献   

16.
趣味成语实验江苏省江浦县第二中学(211800)邹支龙1.一针见血将一根用碱液润湿的针,刺穿一张白色滤纸(滤纸已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便可在刺穿处看到红色“血迹”,此可谓“一针见血”,实验原理: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点铁成金(铜)(点铁成...  相似文献   

17.
学习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往往涉及到指示剂。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了解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运用于分析和解答问题时却难免出错。有这样一个问题:“往稀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入几滴石蕊试液,然后再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且一直不停地滴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8至10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本文从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等方面来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8至10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本文从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等方面来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