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中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朝韩愈名篇《马说》的首句.至今还广为流传。“伯乐”们为了国富民强.坚持原则.擦亮眼睛.慧眼识出“千里马”,给“千里马”们用武之地;“千里马”们身心愉快.“士为知己者用”.不遗余力地拼杀疆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相似文献   

2.
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在没有伯乐出现时,千里马要想展现自己的才华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一篇文章搞定英语时态","一句汉语两百种译法搞定句子结构","终生背诵回味法","英语教学相声","睡眠听力轰炸法","五临首创高中语法‘穿越式’讲解法"……这是掌握英语学习的"金钥匙"吗?英语学习真的可以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办刊的中坚力量,对于物质形态的科技学术期刊来说,编辑是设计和生产准备的承担者。对于期刊论文作者,编辑是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精湛、纯熟的编辑职业技能以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为灵魂。  相似文献   

5.
创新最难     
中国人一向讲究花好月圆和皆大欢喜。2003年中国三大科技奖——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却对这种传统观念说“不”。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再次空缺,形成该奖连续六年空白。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连续六年缺失是好还是坏,是失望还是希望,是心酸还是遗憾,恐怕都不可能从一个意义上来解读。一等奖的缺失既可以解读为有伯乐而缺千里马,也可以理解为有千里马而无伯乐。但是,从已有的事实层面看,更多的是有伯乐而缺千里马。  相似文献   

6.
关岩 《华夏星火》2014,(6):80-80
都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然而千里马真的都被伯乐发现了吗?从企业招人难和求职者找工作难的双重困境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矛盾的职场.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才观?从《管子》中,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不少宣传媒体回顾历史,列举并描叙了成百名金奖获得者,被视为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象征,引以为荣,作为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8.
成语关键字     
伯乐杓马关键字:“相”竹伯乐垄断了提拔千里马的大权,他完全有资格也有机会“相机行事”了。最典型的做法是不见好处不点头,不得实惠不签字,不见兔子不撒鹰……杀鸡骇猴关键字:“骇”你想,主人的出发点只是想借鸡的血来吓一吓猴子,他怎么可能对猴子动真格呢?只是委屈了那些无辜的鸡,白白牺牲掉了它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人类早在远占就开始根据用肉跟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的变化,最早是占埃及人根据土星从地平线升起而预报尼罗河水泛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我国总结出了许多天气谚语,其中不少有使用价值的谚语一直延用至今。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其意思是如果早晨云彩  相似文献   

10.
嗜塩菌     
1950年,日本大阪市发生了一次食鱼中毒事件。本来,食物中毒是常有的事。不过,这一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异乎寻常”。人们发现这次事件是由一种前所不知的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很特别,必须在含盐的培养基里才能生长。大家知道,食盐能抑制细菌生长,甚至能杀死某些细菌,现在居然发现有种嗜盐的细菌,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谚语的功能和意义,并有意识地收集谚语。然而随着近代理性主义的兴起,谚语传统一度受到忽视,不仅"谚语"(proverb)一词的语义缩减,谚语的语境范围也从广阔的生活世界退守至狭隘的文学与民俗学研究。近年来谚语研究出现新的进展,谚语中包含的博物学思想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拟从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编写的《英语谚语集》入手,在博物学语境下探讨谚语中展现的生活世界,剖析谚语与博物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南京谚语“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可见青菜(又名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在人们生活中多么重要。青菜是蔬菜市场的“晴雨表”,但是青菜在南京却突出存在“伏缺”、“春缺”及抗病性弱的缺点。你知道吗?有一位女教授为了让千家万户四季都吃上鲜嫩的青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这就是南京市委、市政府1993年10月12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千人科技大会上重奖(10万元)的6名“科技功臣”中年龄最大的、农业科技女功臣曹寿椿教授。  相似文献   

13.
鸟鸣报天气     
你可知道,鸟鸣能反映天气的变化?当你在尽情享受着那悦耳动听的鸟鸣时,就能得到未来的天气预报!谚语说:“雨天清晨鸟死叫,预兆天晴好”,是说在连续的阴雨后的清晨,如果鸟儿叫过不停则预示着未来会雨止天晴。这是人们对自然物候数百上千年观察结果的总结。如元末娄元礼编撰的《田家五行》一书,就收录了许多以鸟鸣而判定天气变化的谚语。如“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久雨闻鸟鸣,不久天转晴”等等。在飞鸟王国里,最常见的麻雀堪称是有名的“晴雨鸟”,对天气阴晴、冷暖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如在  相似文献   

14.
关金琦先生:你好! 从《情报杂志》上读了你“用人艺术琐议”一文,很受启发。你在提要中写道:“通过情报界的一些用人事例,说明发现、举用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效应”。你说:“如何用人,乃是古往今来常谈常新的常青的话题,更是古今人们议论颇多的热点”。诚如你所说的,举用人才是重要的。举和用,首先是举,落脚在用。举就先要有人才情报,发现人才、推荐或吸引人才,进而合理地使用人才。这是人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情报人才来讲,是关于情报人才和人才情报的问题,或者说是“情报人才学”(请恕我先用这个词)研究的内容之一。用人是“古往今来常谈常新的常青的话题”你一连用了三个常字,生动地充分地显示了用人是古今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而且愈谈愈新愈青,从古谈到今,从今谈到未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上常有这样的事情,某些自诩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革,最终不过激起了表层的社会动荡;而那些真正深刻的社会进步却常常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以致于人们在社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之后,对这些变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旧阶段。从而使某些理论宣传在很多场合扮演了愚夫子的滑稽角色。  相似文献   

16.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8):137-138
成语谚语是一国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谚语用字精练、含义深刻,是人们生活、劳动、智慧的反映。在日语里,除了借用的汉语成语谚语外,日本人自己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由于这部分成语谚语的喻体和典故出处与汉语不同,翻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7)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变革之中,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科技成果的体现,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满足于大众提升个人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电大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新年刚过,过去由省市行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洽谈会”就化整为零,在许多大学里率先召开了。各用人单位纷纷向毕业生们挥起了“橄揽枝”,今年相当一部分高校实行了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双向选择”。在洽谈会上,昔日“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的大学生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凭自己的能力向用人单位自荐,用人单位的代表也一个个如相马的伯乐认真地挑选。但由于专业冷热,成绩优劣,男女性别,单位好坏等因素所致,使得“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缤纷复杂。 冷与热 冷热是指专业所需的长线、短线而言。洽谈会上,热门专业的需求门庭若市,冷门专业的需求则门可罗雀。西安公路交大路桥专业在洽谈会上的需求量竟达到需十供一,有些条件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纺织品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舒适化、高档化和时尚化。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天然纤维、动植物蛋白质纤维作为“绿色”、“环保”及保健纺织品的代表,已成为国际、国内市场消费的主流,有关专家预言,“绿色”、“环保”型纺织品将主导未来国际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2004,(6):39-39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正在闪射的“火星”冷却。“冷处理”,不仅是人们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是一种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