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礼逊是来到中国的第一位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在华的25年间,他不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予以出版,并使其得以更为完整地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还编纂了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各种汉英字典编纂之圭臬。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3.
万里迢迢来到了中国沿边城市——广州及澳门。年仅二十五岁的马礼逊,精力充沛,学中文、编字典,翻译基督教圣经,够得上忙碌了。以一个青年传教士的立场,他那传播基督福音的美梦,却受到现实的无情的打击。满清政府有着雍正年的上谕:“各省西人,除应到京效力者外,余俱安置澳门。”因为兼任东印度公司中文秘书,每年  相似文献   

4.
谈趣味字典的科学性陈霞村不久之前,读了一部趣味字典书稿,这个选题很好,颇有新意,读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部字典打破了传统的注释方法,利用说故事、猜谜语、介绍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讲字形,解字义,既讲清了语言文字,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又向读者传播了历...  相似文献   

5.
1813年7月的一天,伦敦布道会的年轻传教士米怜带着新婚的妻子漂洋过海来到澳门,协助早在1807年9月就已奉命到中国的马礼逊开展对华传教事业。此时的马礼逊虽然熟识中文典籍、精通中国官话和粤语,但布道工作却颇费周折,局面难以突破,米怜夫妇的到来,使得一心要建立对华传教基地的马礼逊看到了希望。他们辗转于南洋群岛,四处寻访适宜传教之地,最终选择落脚在马六甲,编印书报,  相似文献   

6.
车闻 《出版参考》2007,(7X):20-20
本刊讯《新字典》是中国现代辞书史上的第一部汉语语文辞书,是一部中型汉语语文字典,其释义、附图、检索、附录等方面的诸多创新,是自《康熙字典》之后近二百年来在中国辞书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字典,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字典》的编纂,得到了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很高的评价。比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新字典》序中,把《康熙字典》和《新字典》择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如此劣质辞书,如何面对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学生字典》是一部小型汉语字典,由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这部字典是作为“学生必备工具书”向读者推荐的,可是它的水平到底如何呢?按照图书质量检查的要求,我审读了该书的10.5万字,发现其中的差错极多,实在不敢恭维。审读后统计,差错率竟达万分之三十多!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不禁要问:如此劣质辞书,如何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和音、义之间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编写和出版一部汉字源流字典十分重要。文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汉字源流精解字典》的编写历程和实例说明该书的鲜明特点:立足当代,沟通古今,突出文化特色,具有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学习性,指出了该书的辞书史地位:我国第一部以现代通用规范汉字为纲、全面解析汉字形义源流的字典。  相似文献   

9.
当日本步入IT时代潮流时,一部诠释汉字笔画、面向学习书法者的字典《楷行草三体笔画字典》(日本通讯教育联盟)走俏书市。这本字典收录常用汉字、人名汉字及平假名等约4000字,厚达1440页。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的报刊并非为了一般民众所办,报刊上基本上是官府文件的文章也非为一般民众所能读懂的。自然,所谓的报刊文风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最早注意中国报刊文风这个问题的是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者。马礼逊来华初期,在广州翻译中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部用中文铅活字排印的书是马礼逊1815年开印的中英文混排的《中国语文词典》,其铅字是手工刻的。印刷史和出版史研究者张秀民和叶再生历来都认为该词典有一个专刻活字的准备阶段,活字是反复使用的。该词典仅印600部,国内极罕见,未曾验证。最近汪家熔找到了原书,从4836页原书看,自始  相似文献   

12.
六七十年前大学者胡适写了一首《劝善歌》。其善,并非伦理道德之善;而是认字、识字、咬字、不念错白字;常备一部字典在手头的“善”。歌道:“少花几个钱,多卖几亩田,千万买部好字典!它跟你到天边,只要你常常请教它,包管你可以少丢几次脸!”中国的汉字太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等,谁能完全识得完、记得准呢!怕是穷其一辈子也不行。现下虽然全民族的文化文字水准都在提高,但错别字现象依然存在,近年且愈发严重。比方,企业精减“冗员”,我听过很多人在读它的时候都念“沉员”。这也难怪,“沉”字大家都熟嘛!在字典大…  相似文献   

13.
王太的<类玉篇海>是目前所知金代第一部大型字典.它开创了笔画检字法,每一单字均注明出处,收字亦极为丰富,因而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型字典的开山之作.<新修玉篇>和<四声篇海>是在<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新修玉篇>按不同音切分列不同义项的做法,亦为明清以来的大型字典所继承.另外,<新修玉篇>在俗字研究、字典修订等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辞书概述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自从近代生产“词典”(或辞典)这个名称以来,字典和词典之间相对地有了界限。众所周知,当今的字典古时称作“字书”。字书本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字典以收字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字,说明单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而词典以收词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词。一般词典除收词外,也收一些词组和成语。但是,由于汉语的词和方块汉字之间存在差别,一个词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这就使字典往往要收录一些复音词。换句话说,词典要用单字领头,由单字带出复词、词组和成语。总之,字典与词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有差异和不同功用。中国字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也很多。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最早一部字书是《史籍》15篇。收字约九千余,相传出于周宣王时太史籀之手。《史籀》作为我国周朝史官教儿童认字的启蒙书,是字典形成前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晚清出现的期刊繁荣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自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到1902年梁启超统计全国存佚报刊时已列有124种。辛亥革命后,“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报纸期刊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全国报刊达500家之多。跟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古汉语字典,是同类辞书中的精品,也是最著名的一种,在汉语辞书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字典是以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力先生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编写的,主要编著者有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张万起、徐敏霞等。王力先生还为这部字典题写了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出版后,深受专家、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中等文化程度读者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字典第2版于1995年荣获新闻出版署…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9,(11):61-61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18.
南方某出版社,推出了一部专门为“新世纪中小学师生”编写的字典,其中在“鸡”这个词条下。列出了两个义项:一是家禽之一;二是“妓女的贬称”。这第二个义项经报纸披露以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斥之者认为哗众取宠。格调低俗;赞之者辩称辞书应实话实说,不能再“忽悠”读者。一场关于“鸡”的论战,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研究》是一份大32开、252个页码的大型集刊,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它没有公家的经费和补贴,除排字、印刷和装订之外,编辑、版面设计、校对和出版、发行等工作,都是一些热心出版史研究的老同志义务来做的。 《出版史研究》已出二辑。先后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一家出版社(创办于1815年前的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和大量中国人参与的、中国最早的一副铅活字制造活动和马礼逊的《中国语文字典》;介绍了晚清西书中译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年内战时期苏维埃区出版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翟理斯的一部专著和一部译著介绍他在汉学研究上的成就与造谐,并着重评价了他的《华英字典》的特点、深远影响及在中外双语辞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