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世界中 ,事物本质属性之间存在某种共同之处的比比皆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将这种相同之处进行比较 ,从已知的一事物的存在和属性 ,推论出另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属性 ,这就是类比推理。其中已知的事物称为类比物 ,被研究的事物称为目标物。类比推理在人们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 :“我珍爱类比胜过一切 ,它是我可信赖的主人 ,它了解自然的所有秘密。”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了解一个新现象、研究一个新事物时 ,总是习惯与一个已知事物进行类比。因此 ,政治课教学从这一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
1 演绎推理 若未知物具有已知物的属性,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进行演绎推导,获取未知事物应有的性质,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 ,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即A事物有a、b、c、dB事物有a、b、c 则B事物可能有d由A到B的推理是“特殊—特殊”的推理过程 ,即由于A、B事物具有相同的a、b、c属性这一特殊性 ,于是假定A、B为一统一的系统 ,它们有所有相同的属性 ,从而根据A事物已知的属性d推出B事物也可能存在的未知属性d。因此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判断的 ,按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形式来分 ,类比方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类比方法是物…  相似文献   

4.
龙开义  唐海燕 《考试周刊》2012,(14):163-164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演绎推理若未知事物具有已知事物的属性,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演绎推导获取未知事物也应具有的性质。有一类新情境试题,可根据两种物质的相似性,由已知物质的性质推导未知物质的性质。例.(’98高考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  相似文献   

6.
创造教育的本质特征初探王少华一、创造教育本质的初步界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既能体现此类事物的共性,又能反映此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的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该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7.
本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己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某物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是它自己,并与他物相区别,就是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本质的规定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往往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其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不同的属性,对于确定事物的本质具有不同的作用。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规律,而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  相似文献   

8.
联想浅说     
学生作文表达了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认识。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存在、消失皆各有其属性(个性),同类事物及异类事物又各有其共性(各自独立,又互相依赖)因此其间均存在着相同、相关、相反的关系,联想便是人们对事物间那些相同、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类比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通过对类似事物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似和区别之处,并且由一种已知事物的规律得出类似事物的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应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情景下的物理问题与已熟悉的模型进行类比,得出新的模型、概念、规律、方法等。通过类比,学生能够寻找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似和区别,从而发现新的物理问题,获取新的物理知识。类比法是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所谓猜想,是指根据事物的现象,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推测,或者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的属性,对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推测的思维方法。由于猜想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又依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比较和类比,然后对结论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1.
所谓猜想,是指根据事物的现象,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推测,或者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的属性,对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推测的思维方法。由于猜想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又依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比较和类比,然后对结论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2.
应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共性加以区别,其理由是: 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存在的空间是广阔无垠的,矛盾存在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共性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非同类的事物则无所谓共性。据此可知,矛盾的共性是有条件  相似文献   

13.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备某一性质时从而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性质的思想方法,是把握各种事物的共性进行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其目的是在已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某种测定。其显著特点:一是推测性,它要找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再  相似文献   

14.
类比推理是当两事物有些相同或类似的属性,而已知一事物还有其它属性,由此可以推出另一事物也可能有同样或类似的属性。其一般形式为:因为:对象s有属性a,b,;c对象p有属性a′,b′。所以:对象p也可能有属性c′(c′与c相同或类似)。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  相似文献   

15.
类比法是通过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对比,从一类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相应特征的存在。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过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这些共同点或相似点表现为现象相似、形态相似、性质相似、结构相似等几个方面,或者表现为这几个方面中,程度不同的相似,这就是自然界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物质之间或过程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规律,从而也就为类比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认知过程。学生由不认识某…  相似文献   

16.
一、比较法的地位和作用现象与现象之间,现象的属性与属性之间之所以能够比较,是因为它们处于一种普遍的联系之中,它们既有相异点又有相同点,完全相同或完全相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要认识事物或把握事物,就得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谓真理和谬误,香花和毒草,先进与落后等,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因此,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比较既可以在异类现象之间进行,又可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举例通常是以一个较常见的或研究得较透彻的事物为例子,来代表或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类属性(即共性或普遍性)。中学生物教材中举例的运用,比之其他任何学科都要来得普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被举例子的共性而忽视被举例子的特殊性(即个性)。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生理卫生教材叙述骨的结构是以长骨为例  相似文献   

18.
论质     
本文以事物的概念为逻辑起点探讨“质”的问题。作者认为:质是使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的规定性。质是单一的,质是属性的有机统一或共性概括。  相似文献   

19.
我从教的这50多年,是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建立、受挫、复兴、走向繁荣的曲折路程同步的。回顾走过的路程,令人感慨系之。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我想应该建立一门课程叫“新中国法理学史”,认真研究总结。我这里只想简略地提一些自己最基本的认识。第一,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原则区别,也要重视它们之间作为法学存在的共性、普遍性。事物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事物的特殊性、个性之中,只注重事物的个性,忽视事物的共性或者说缺乏某事物共性的该事物的…  相似文献   

20.
1 演绎推理若未知物具有已知物的属性 ,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进行演绎推导 ,获取未知事物应有的性质 ,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 1:将一塑料小球置于某浓度的Ba 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立于溶液中央 ,欲使小球上浮至水面或下沉至水底 ,应分别加入何种化学试剂 ?请解释原因。分析 :由题给某浓度Ba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于央推知上浮与下沉取块溶液的密度变大或减小。加入固体硝酸银后小球上浮 ,因为 :2AgNO3+BaCl2 =2AgCl +Ba(NO3) 2 溶液密度变大。加入浓硫酸后小球下沉 ,因为 :BaCl2 +H2 SO4 =Ba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