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藏民族传统的亲和关系,为元朝有效治藏带来了诸多便利,并使藏区形成一种归附和心向中原的传统,同时,这种传统也并不会因元明政权交替而丧失,这就决定了明王朝治藏有故踵元制的一面。但是,由于元明交替更意味着中原统治民族的换位,既有民族关系格局被打破,又使明朝对藏施政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归属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列,成为中央政府治理下的行政区划。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并取代了元朝在中央的统治之后,明朝廷对藏族地区的治理,采取“多封众建”和“羁縻贡市”的方式,以政治利益和经济的利益维系朝廷对藏区地方势力的管理。明朝治理藏族地区政策是充分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上并作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与元、清二朝相比,明朝治藏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特点,明朝除对接邻内地的蒇族地区进行了较为直接的统治外,对所谓的“三十六番”政治统治的维持和维护主要通过该地区僧俗首领定期与不定期入京朝贡来体现。但是,这种朝贡是以明朝在藏区建立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它既不同于吐蕃朝贡唐朝,也有别于周边属国朝贡明朝,本质上是明朝行使藏区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万历四年,王兀堂还是一个对明朝忠顺的女真首领,万历七———八年,王兀堂却因屡屡侵犯明边被李成梁出击捣巢。短短几年间,发生如此重大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对女真族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间接原因是明朝在辽东地区民族实践中的重大失误造成,而根本原因则是明朝错误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5.
1536至1542年间,明朝对安南莫氏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征讨到承认的过程,明朝中央出于朝贡制度的考虑,为保持安南后黎朝正统性的延续,提出要对篡权的莫氏予以打击,以讨伐莫氏的“叛逆”之罪。一些地方官员从明朝的国力和宗藩关系的角度考虑,实际采取了扶黎讨莫政策。但由于明朝与黎氏相隔甚远,难以操作,最后明朝只得采取和平手段,以逼迫莫氏投降的方式,承认了莫氏政权在安南北方的“合法”地位,重交换机建立起中越宗藩朝贡关系。  相似文献   

6.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创建了廷杖制度.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限制边茶以制之”是明朝以“以茶驭番”经济手段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的重要而富有特色的政策之一。明朝无论是茶禁立法还是执法实践都恪守严惩把关将吏和茶商违禁。它的形成是与明朝整体的边疆治策和具体的治藏手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京师北大门之称。明朝政府从巩固边防的政治考虑出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地方经济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明朝政府对宣府镇在互市、屯田和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及在现在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京师北大门之称。明朝政府从巩固边防的政治考虑出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地方经济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章着重探讨了明朝政府对宣府镇在互市、屯田和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及在现在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王朝对西北均有开发政策,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常受到来自西北方向敌对势力的威胁。为了稳定西北政局,保护开发成果以及王朝主体的安全,明朝对西北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1.
明朝初年,明军的北伐、西征和蒙藏势力的迅速衰落,为西北地区回、汉民族的发展减轻了压力,拓展了生存空间。明朝中叶后,随着国力的下降,蒙古亦卜剌、阿尔秃厮和俺答汗部先后袭居青海。蒙古诸部移牧青海,不仅冲破了明朝隔绝蒙、藏的边防体系,打破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而且也使蒙、藏、回民族关系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明朝宦官专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中: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科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朝末年,政治愈加腐败,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于是,群雄并起,向腐朽的元朝实施最后一击。诞生于元末烽火中的明朝必须吸取前朝的亡国教训,以确保帝祚的世代相传。故在大力整顿吏治的同时,还要采取妥善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好民族关系。这样,对明代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便成为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了。如何将民族理论与有明一代民族政策的演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课题。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做的很不够。刘祥学同志十多年来瞄准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在系列论文的基础上,他的40余万字的专著《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由民…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为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明朝嘉靖以前中央政府对宣府镇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租税、屯田垦荒、救灾复业等成为宣府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和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及其健康发展,颁布和推行一系列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政策是其有机部分。尽管明朝实施的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政策出于边疆地区稳定的需要,但对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视阈下,审视明朝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政策的发展,对高考民族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荫棠乃清一代驻藏大臣中之出类拔萃者,也是百余位驻藏大臣中仅有的两位汉族大臣之一.清季在英帝国主义入侵西藏、藏族人民遭受蹂躏、祖国领土面临被割占的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张荫棠挺身而出,对外积极维护国家主权,与英人据理力争,修订不合理的条约;对内他励精图治,积极整饬藏政,弹劾贪官污吏,推行实施了一系列安边治藏的政策,赢得了广大黎民百姓的赞扬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元朝灭亡后,有大量的蒙古族人留居在明朝境内,明初政府对这些遗民采取了非常明智的安抚政策,在某些政治和军事机构中任用了蒙古上层人物,对具有专长的人和平民,也都能让他们有所发挥和安居乐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争取了留居在明朝境内的蒙古移民的心,巩固了新政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四川平武报恩寺乃因土司王玺等报效皇恩、崇尚佛教而建.但是,历史上并无王玺“谋反建宫”之载. “王玺谋反建宫之说”实为20世纪制造的明朝冤案.  相似文献   

19.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因发动"靖难(削平祸乱)之役"取代明孝文帝朱允坟,成为明朝皇帝.……  相似文献   

20.
松锦之战失败后,清军在锦州屯驻军队,步步紧逼,明朝在辽东前线陷入被动挨打的状态,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攻防较量,先后发生了两次小规模的战争和若干次的侦查骚扰活动.明朝丧失了四座城池,造成了宁远孤悬关外的态势,明清双方的力量消长,预示着明朝的灭亡和清军的即将入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