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便于抢救,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  相似文献   

2.
张华娟 《考试周刊》2012,(68):196-196
作者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先将2.5ml稀肝素液用头皮针尖连接在留置针上,排尽空气,这样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还能减轻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治疗、用药、抢救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来用常规头皮针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结果 :两种输液方法相比较 ,静脉留置套管针明显优于头皮针 (P >0 0 5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休克时间短 ,留针时间长 ,并发症少 ,利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4.
现阶级对于多数宫颈癌患者化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对于血管损伤较大。为了防止患者穿刺部位外渗、外漏、静脉炎、重复穿刺的的痛苦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用于患者化疗优于成人静脉留置针。现将本院产科2002.3-2006.6月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用于宫颈癌患者行5-Fu持续96h化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常常由于穿刺不当或处理不妥,而导致穿刺失败和引起家长的不满。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体会是;1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患儿要充满爱心,尽职尽责;对家长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使家长有信任感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2 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对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点要了如指掌。充分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如选用头部两侧的颞浅静脉、耳上静脉,前额发际的正中静脉等,可用指压、触摸、推挤等手法,使血管凸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由于使用静脉留置针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出现的静脉炎。方法:减少留置针停留时间,以及使用型号较小的导管,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机械摩擦,和对无菌技术、穿刺技术、穿刺部位、封管技术的重视及改进等。结果: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有助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减轻患儿的痛苦,消除家属的顾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儿科治疗工作中常用的给药方法,如肺炎消化不良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输液更为重要,危重患儿消化功能吸收较着,口服药物效果不好以及昏迷患儿不能口服药物,静脉给药成为治疗中重要手段。 小儿静脉比较细不易穿刺,尤其是有脱水循环障碍,呼衰血液浓缩的患儿,更增加了输液的难度。由于患儿不合作,如果持续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文章分析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以便我们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儿科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 ,静脉输液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及给药途径 ,婴幼儿输液多数采用头皮静脉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 ,且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 ,又不影响儿童活动 ,便于保温 ,故临床上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现就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 ,谈点作者的工作体会 :1 良好的心理状态操作要稳重 ,树立信心 ,克服紧张情绪 ,有健康的心理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要做到无论血管穿刺是难是易都必须保持冷静 ,难者不惧 ,易者勿骄 ,力求稳、准、细 ,操作时精力集中 ,排除外界一切干扰 要有一针见血的信心 ,对患儿语言亲切 ,态度…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采血不同于成人,血管细、深浅度和走行方向不一,再加上患儿哭闹不合作,给操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我科自1992年1月—1994年9月,采用头皮针穿刺颞浅静脉顶支采血标本3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观察组850例,男180例,女170例。新生儿200例,1—12月150例。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早产儿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我院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输液资料的效果评价。结果发现,两组早产儿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局部的不良反应渗漏肿胀以及并发静脉炎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早产儿抢救护理中,软管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18):195-196
为了总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本研究通过查阅维普、万方等期刊数据库,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发现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受到留置针自身、穿刺技术、患者血管、后期护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长期保留是其最大的优点,但是并不是留置时间越久越好,只有做好静脉留置针各项护理,减少影响因素,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方法,以提高肿瘤病人的护理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总结调查的方法,对我市中医院肿瘤科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总结调查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少病人接受穿刺的痛苦,且不易脱出血管,保证了输液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节约了静脉资源,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套管柔软,可以减少血管损伤,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便于随时用药,为抢救患者用药提供快捷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6年3月-8月对4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套管针输液治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为长期输液其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保护血管,减轻痛苦.而神经外科疾病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有利于临床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绿色通道",而且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现就我科近50例浅静脉留置针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为经外周静脉管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合理应用提供论据。方法:将68例股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日期单、双日分成两组,单日为观察组36例,采用改进穿刺方法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双日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成功率,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滴入受体位影响,病人舒适度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滴入受体位影响例数,病人舒适度例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的股静脉置管针穿刺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液体流速均匀快速,受体位影响小,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病人静脉的措施之一.我科自2002.2~2004.1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头面部为人体最大的暴露部,被烧烫的机会就多,并易合并吸入性损伤。我院自1994年元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208例小儿头面部烧烫伤,占小儿烧烫伤总数的29.7%。因小儿自制能力差,且静脉穿刺一般选用头皮静脉,特别是婴幼儿,这些都给我们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通过对208例头面烧伤的患儿的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三十年前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可应用于各年龄阶段,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避免了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临床共应用110例,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替换产品于 195 8年应用于临床 ,近年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广泛应用。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 ,现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及所遇到的问题做一阐述。1 操作方法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1.1.1 血管的选择 对使用留置针的病人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输注常用药物应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左右交替的原则 ,输化疗药物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血管 ,因其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