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留置胃管是对昏迷或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胃肠营养必需的措施,而胃管插入是其前提.对有吞咽反射的患者插管一般并无困难,但对无吞咽反射患者插管则有一定难度,对伴有食管、咽喉部病等患者插管难度更大.我们对1例插管特别困难的患者在纤维内镜引导下插管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 2 0 0 2年 1 2月收治一名有机磷中毒的患者 ,入院后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 ,立即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 (机型为Darger -Two-多功能呼吸机 ) ,入ICU治疗 ,痊愈出院。1 病例介绍患者女 ,37岁 ,自服乐果 1 1h,入院时昏迷。查 :胆碱酯酶 4IU/L ,予以洗胃、导泻、阿托品化、解磷定复能 ,血液透析 ,机械通气及防治感染等治疗 ,2d后 ,意识恢复 ,呼吸平稳 ,撤呼吸机后拔气管插管。随后 2周内 ,反复多次出现呼吸停止 ,及时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 ,入院第 6天出现一次呼吸、心跳骤停 ,经抢救复苏成功 ,4周后 ,胆碱酯酶 1 …  相似文献   

3.
本组两侧患者分别于89年4月和91年1月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贲门癌、食道中段癌切除术,麻醉及手术均顺利。手术进行到切除癌肿段时,术者嘱常规将胃管退到食管上端。均因退出的胃管没经擦干而用胶布固定不牢,术中胃管脱落。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上仅以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通常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这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和合并症,而且由于患者呼吸肌疲劳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从而造成脱机困难。近年来,由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痛苦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吞食饮水的改良插胃管法与常规插胃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8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常规法和改良法插胃管,观察总体优良率,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的总体优良率、操作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经χ2检验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吞食饮水插胃管法优于常规插胃管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麻醉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本身的气管并没有变异,但因肿物的生长部位特殊,位于气管或隆突,而使插管变得比较困难。插管时尽可能避开病变部位,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器械才能完成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机体因长时间缺氧造成的永久性损伤。在本文中我们就具体病例介绍几种特殊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同样需要心理护理。(昏迷病人除外),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病人,在行气管切开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术后又不能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不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沟通的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其心理需要。现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静脉麻醉药对罗库溴胺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贲妥钠、依托咪酯以及异丙酚麻醉诱导对罗库溴铵的插管条件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全麻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硫贲妥钠5.0mg.kg-1、依托咪酯0.3mg.kg-1及异丙酚1.5~2.0mg.kg-1静脉诱导,静注罗库溴铵60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即刻的T1和T4/T1值、插管时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脉搏血氧饱和度,根据气管插管评分标准进行插管评分。结果:各组病人气管插管即刻的T1和T4/T1及插管时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在静注罗库溴铵后60s气管插管条件综合评分均为优良(P>0.05),但是依托咪酯比硫贲妥钠和异丙酚气管插管反应略少。结论:依托咪酯伍用罗库溴铵在静注后60s行快速诱导插管略优于硫贲妥钠和异丙酚。如果患者禁忌使用琥珀胆碱可以改用依托咪酯与罗库溴铵来完成快速诱导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鼻快诱导气管插管与传统的保留自主呼吸特别是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插管时间短,患者易接受无痛苦等优点,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大多数麻醉人员顾忌插管时间较长,恐惧发生缺氧性意外等问题,尚未被完全认可和掌握。为此本作者近五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103例病人采取经皮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一次性置入气管套管,9例患者置管不畅.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操作简单,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但操作中常出现不同问题,若不能很好应对,可能导致气管切开不成功,甚至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T组:气管插管组;S组:SLIPA喉罩组,每组30例,比较诱导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分钟(T3)、手术开始后30分钟(T4)、拔管时(T5)的心率、血压.结果:T组T2、T5时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明显高于T1及S组(P<0.05).结论:SLIPA喉罩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且其心血管刺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便于手术病人的呼吸管理,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全麻患者行气管插管倍受重视。我院自1992年以来行气管插管病人63例,其中属手术要求者47例,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者4例,椎管麻醉效果不佳改行全麻者6例,术中紧急抢救插管的6例。  相似文献   

14.
观察微量推注泵输注双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把4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老年人组,Ⅱ组为成年人组。结果表明:两组病例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BIS、SBP、DBP及RPP均较麻醉诱导前低(P!0.01),两组间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BIS、SBP、DBP及RP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期间的心率变化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量推注泵静脉输注国产双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拘橼酸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于全麻诱导插管,不论在成年人或老年人均可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并可减轻或消除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纤维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纤维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及方法分析。方法:31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纤维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其中25例清醒表麻,6例麻醉诱导后进行。结果:29例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诱导后插管2例插管失败。结论:纤维喉镜应用困难气管插管在充分的表面麻醉下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吞咽障碍常规进食护理。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管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吞咽安全性(呛咳及声音异常发生率)、胃管拔除率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OIS评分均值为(5.37±0.89)分、胃管拔除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77±1.057)分及26.67%]。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呛咳及声音异常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13.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综合了各学科的资源优势,采取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共同制订并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是急性喉梗阻、深度昏迷、呼吸肌麻痹的重要抢救手段 ,也是咽及口腔手术、喉部肿瘤等疾病术前准备的重要处置手段。病房是病人入院后休养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病人在治疗和休息期间的外在条件 ,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办法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安全而又便于操作的环境 ,以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我们从病室自然条件、卫生状况、饮食条件及医疗器械的安放等综合考虑 ,对 2 0例气管切开病人术后病室进行了合理安置 ,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 ,年龄在 32…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医用器械的进一步改进,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除术的成功率日渐提高,气管异物患者的治疗效果亦有明显改善,治疗方法和途径不断扩展。我们体会经气管切开口取出异物为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又一种有效措施。我科自1965-199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方法:对42例中老年人喉癌术后气道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后通过精心的护理,只1例患者因特殊原因套管内形成痰痂发生堵管,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强化气道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加强基础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护理界同仁通过临床实践,对常规护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在无痛皮内试验法、改良肌内注射法、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置入法、婴幼儿胃管置入法等方面做了更深入的探讨。为了使其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无痛皮内试验法 1.1 试验液的配制方法,结果判断、防范抢救措施均与教课书一致。注射部位: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病人自己的食、中、无名指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