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昌 《科技风》2011,(23):194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技术与技能也不断的得到了创新与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行业也越来越发达,各地的车站建筑也千变万化。为了确保各地方车站建筑的质量,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下,车站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与技能创新就更加的重要的。本文将主要对现代技术发展下,车站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和技能创新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发展产物之一的建筑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步与创新。当今时代,社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建筑能够充分实现了人类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以及对美的欣赏的要求,并开始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具体实施单位往往没有重视建筑自身实质性内容即材料和建筑工艺。基于此笔者针对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广强 《科技风》2014,(3):152-15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向智能建筑方向发展。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讲,通过对智能建筑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化建设水平,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物舒适度的要求,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照明是智能建筑中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达到最小耗能,在促进智能建筑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现代建筑中的智能照明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是建筑工程现代化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对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结构方面的支持。本研究以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为出发点,以桩基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技术控为手段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观点,通过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的行业分析,提供了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为措施的手段,希望对全面提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品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自身的功能逐渐完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种系统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虽然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但其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系统主要利用地面上的辐射散热来进行取暖,既环保又节能,本文就对地面辐射采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这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确实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手段越来越多样,建筑材料也越来越新颖。建筑工程的发展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普通建筑工程的建设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空间跨度非常大,并且工期要求的进度也较快,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对工程进行维修,这就需要采用防水性、安全性较高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以此来延长其使用寿命。虽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非常高,但是其耐久性却不高,再加上维修成本很高,这样普通材料并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采用成本低、安全性能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筑市场市场的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经营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加强了工程造价的管理,以此来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但是随着建筑工程环境的复杂变化,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要积极创新现代建筑经济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保证建筑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气设计人员在住宅的进行电气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又要充分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从桌种意义上讲,建筑的电气也决定了住宅建筑的现代化程度。就现代住宅电气设计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欧阳懿 《大众科技》2014,(10):49-50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性能各异。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就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是现代化建筑中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混凝土早巳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标志,因此混凝土的性能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因此,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水平和建筑材料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为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混凝土还存在着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混凝土耐久性不仅会给建筑工程留下质量隐患,还给国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相关的新型技术不断研发出来,特别是测量技术方面,作为建筑业中最不可或缺的建筑检测与数据测绘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帮助整个建筑业工程不断迈向精确化、智能化的方向。因此要提升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要从不断探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方面入手。本研究就是从这一方向入手,首先分析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再指出相关技术应用,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广泛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向多样化、工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筑装饰技术在设计、选材、构造、施工方面均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方法。以下就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广泛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向多样化、工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筑装饰技术在设计、选材、构造、施工方面均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方法。以下就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没有合格的建筑材料就没有合格的建筑产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建材伪劣不达标,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建材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体现了新的建筑理念。在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调整,面对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新的建筑理念,传统的厂房设计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厂房从其以功能性为开始向科技和人文等多方面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现代化的企业当中,对其厂房的施工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需要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保证厂房建筑的质量。从现在工业厂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现在工业厂房的施工管理的有利点,并进一步阐述了现代工为厂房施工管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资源和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也就应运而生,并且仍在深入地进行潜力的挖掘。而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可谓是建筑工程绿色节能设计的基石。尤其是就我国国情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起步较晚,因此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无疑是首当其冲并且立竿见影的一项举措。本文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面、外墙等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在现代化新型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它是新时期建筑标志性的体现.为了更大的满足智能化建筑的需求,在建筑智能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文章就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不断落实,我国的建筑产业的建设也随之而逐渐趋向于现代化了,现代智能建筑的崛起则是这一趋势的最直接结果.然而,随着现代智能建筑的崛起,其智能系统结构的不断复杂化,也使得智能建筑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支持智能系统运行的各项设备的灵敏性极高,这固然奠定了智能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也使得整个智能系统运行的耐压性严重不足,一旦发生雷击,则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如何做好防雷工作,如何更好地应用防雷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今每一个建筑开发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本文将从现代智能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其防雷技术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内部电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了电器设施的消耗。尤其是当今社会处处都离不开电力,对于电气设备的消耗和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对于现代建筑电器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