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法律和教育道德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相结合的基础。“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的结合,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是“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辨证关系的内在要求,是由教育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立德”与“立法”相结合,加强“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是二者紧密结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考"与教育考试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审议中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这一立法背景,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一要全面理解"依法治考"的内涵,"依法治考"不仅是治考生,也要治考官。惟有如此,才能推进教育考试行政的法治化进程;二要说明立法只是"依法治考"的第一步,还应该重视执法,实现法律实效。考试作弊成因繁复,道德成本的约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法治化之外,还应将外在的法律规范内化为人们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都是以实现法治为目标的。依法治市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完善依法治国空间效力的不足。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可以在法定权限内依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一些适合本地发展的法规和规章,使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依法治市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的关系,完善依法治市的措施,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依法治教思想与教育法制化张纬纵观世界各国促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依法保教、依法促教。这也是各国发展教育的一条共同经验。提倡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他的通过立法来实施的强迫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方法制建设的30年,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地方立法的发展一起得到快速发展的。通过经济立法,为促进新疆经济大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社会立法,为构建和谐新疆提供法治支撑;通过立法监督,为保障依法治区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动力;通过文化立法,使优秀文明成果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新疆地方法制建设的3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关于依法治省的决定》,提出“依法治省,必须抓基层,打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府业和地方的依法治理工作”。一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行动,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到依法治省的基础工程规划中,使这一法制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依法治校的内涵和指导思想依法治校是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方式的根不变革。依法治校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治校的主体,是广大教职员工。具体行使学校管理职…  相似文献   

7.
应对考试作弊,必须加强考试纪律、考试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考"与"依法治考"相结合,达到辩证统一,使考试逐步实现弊绝浊清。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综合为治"的形成既有思想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综合为治"对和谐安徽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安徽要坚持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并举,依法行政与依法反腐并行,迅速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9.
2004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即将发布的《黑龙江省教育发展纲要》《黑龙江省2003-2020依法治省纲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1.配合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教育立法工作。一是确立立法项目,积极争取省政府、省人大立项;二是立法项目经审批后,积极组织立法方案的制订和立法调研的实施,争取按立法计划按时完成任务;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教育立法工作,完成修改《黑龙江省实施教师法条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确认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然要求 教育也要依法而治,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是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教育管理的法制化不是教育立法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诸多 条件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才能得 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在高度、深刻总结古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手段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必须进一步深化党、国、民、法四基本关系的认识,破除旧观点,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新理念;必须积极推进党、政、党派、社会组织、企事业组织关系法制化、程序化的创新与完善,创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制度、体制、机制平台;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和以德执政相结合;必须加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论、法制研究,不断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供理论、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道德运行机制 ,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使以德治国切实落到实处 ;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的道德考评机制 ,把道德考评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在当前 ,最主要的是抓好“官德”建设 ,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4.
《周易·大象》德礼治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大象》强调“德”的功能。“德”是礼与治发展的目的。《大象》思想是以德代治。从德、礼、治三者之关系看,由于德这一思想源于乾坤二卦象的“自然之德”,即要求君子具备天地之“健德”,因而“君子之德”也就具有理想化色彩;礼本为贵族集团所专有,其非现实性亦导致了礼的衰败;法治思想在象传中尚未成体系,它包含于德和礼之中,起着说明和补充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师德伦理陷入应然与实然、德治与法治、道义与功利等三重困境。以"中国梦"引领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伦理价值抉择,可以通过厘清"应然"与"实然"的合理阈限、推进"德治"与"法治"的深度结合、采用"现实"和"理想"的递进标准来解决师德伦理价值内涵界定、选择向度和评价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治国过程中发挥着异形互补的作用,以德治国就是依靠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性治理国家,道德的引导性,防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则往往是把人类道德规范外在化和强制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德主法辅的治国方针源远流长,而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则十分突出,现代中国政治的症结不仅是缺乏法治,而且是道德与法律两重因素的共同缺失,因此,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克服唯法主义的偏向,提倡讲求道德与遵从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是在借鉴和吸收传统德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以德治国的主客体、以德治国的目的、德治与法治关系等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