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楼梦》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时代,以至于出现专门研究这部作品的“红学”。里面的人物成为历代学者争先研究的对象,王熙凤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她心思缜密,快人快语,刻薄嫉妒,具有一种世俗意味。她文化素养低,甚至被人认为大字不识。本文对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得知,曹雪芹笔下的凤姐认字;高鹗笔下的凤姐目不识丁。前后出现明显矛盾,是续书者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还提出了后四十曰当为高鹗所作的论断,几乎成为定论。提出问题的原因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极不对等。笔者对人物年龄等问题研究分析发现,前八十曰内也有不对等的现象,后四十回有其独特价值。作者或为曹雪芹一人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峰。这部小说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总体看来,后四十回的水平不如前八十回,但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描写,《黛玉焚稿》便是一个经典片段。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语言差异十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这是我国学术界争论了多年的一个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作,这已被专家们从思想内容、艺木风格等方面逐步考察证实。但从语言的角度去考察的证据恐怕还不很多。的确,高鹗在后四十回的写作中,除了极力揣测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外,在模仿曹雪芹的语言风格上也下了不少  相似文献   

5.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  相似文献   

6.
就作者上世纪80年代所撰3篇论程伟元、高鹗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之功的文章,从新的观点上作了总结性评述。《红楼梦》百廿回前后矛盾、错简现象是程、高续书放弃原稿八十回构思的贾府衰败、后继无人的题材转而另写宝黛爱情、钗黛冲突的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题材所造成的。改变了前书的面目和性质,将前书引而未发的宝、黛的“儿女之真情”,发展光大为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历史必然的呼声。虽引起了一系列变化,造成诸多简错、矛盾,但对于创造出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红楼梦》,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与功勋。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估计程、高续书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高鹗,由于世界观和艺术修养都不及前八十回的作者曹雪芹,所以,尽管他在主观上努力追寻曹氏踪迹,企图与前八十回处处照应,给人以全书出自一人之手的完璧之感,但事实却难以随愿,他努力的结果,只使他的续书与前八十回达到了现象上的“貌合”,而在实质上却是“神离”的。他的很多情节都是违背了曹雪芹意愿的,本文试就宝黛爱情的结局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育大家。高鹗续书里宝黛爱情结局的情节是:贾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变得如疯似傻,贾府上下惊慌不安,无计可施。后听算命的说:“要娶了金命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一百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中曾写到凤姐吸烟事。就此,康迈千同志在《凤姐吸烟》一文(载《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三辑)中认为,“这不仅给《红楼梦》提供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出曹雪芹与高鹗两人之手的有力旁证,还是在中国的旧小说中提到吸烟的最早例子。同时也提供了我国用烟袋吸烟的习惯来自满人的旁证。”我认为康文对第一点的解释欠准确,第二点可作补充,第三点可商榷。在我国,烟草的传入最早约在十七世纪初,即明万历年间。尔后遂陆续出现了一些记载烟草传布情况的材料,其中以明末名医张介宾(《景岳全书》六十四卷,四库p876)的记载为  相似文献   

9.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高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推动了曹雪芹原著的流传,如果不是高鹗给全书故事安排一个完整的结局,半部《红楼梦》未必会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但我们读书时,还是感到高鹗续书的黯然失色,续书实在是配不上原著的。首先,个别情节衔接不上。原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逐出晴雯、呵斥芳官时明明说道:“前年我们往皇陵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了?幸亏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原稿,现已发现的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还在当时就已“迷失无稿”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是高鹗、程伟元将前八十回经过整理,然后又加上他们自己续写的四十回。高、程二人整理、续写《红楼梦》自有其历史的功过,这里暂不论及;但其续写的后四十回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这却是事实。而使我们明白这一点的,便正是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由于脂砚斋等人不仅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惜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未能真实反映曹雪芹原旨中宝钗的身世命运。庆幸的是前八十回中,不管是判词灯谜,亦或是诗词酒令,都具有谶语的暗示意味,成为后文情节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试从判词灯谜、诗词酒令等方面寻踪追迹,探求宝钗在原著中的孀闺命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人物的名号和《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以及脂砚斋批语等材料进行考索推测,指出高鹗续书中黛玉的结局明显不合作者原意。黛玉应是相思成病,因婚姻无人作主,前途无望,投水殉情,自我解脱;时间在"二宝"结婚之前。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后四十回作者争议纷纭的情况下,回顾一下后四十回的来历,可以清楚看出,最早将后四十回公布于世的程甲本问世后,没有一个知情人对此持任何异议,因而程伟元和高鹗的"序"是可靠的。任何对后四十回持否定的"理由"都是出于评论者的臆想,找不到可以作证的文献资料。因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只能与前八十回是同一人,也就是全都出于曹雪芹的笔下。  相似文献   

15.
汪藻生前,虽著述丰富,但其作品在时代变迁中,有较多散佚与变更。在宋代,汪藻别集有《浮溪集》六十卷、《龙溪集》六十卷、《猥稿外集》一卷流传;至元代,《浮溪集》六十卷尚在流传,而《龙溪集》、《猥稿外集》则不见著录;至明代,《浮溪集》亦散佚,流传较广的是后人辑佚编成的《浮溪文粹》十五卷。《浮溪文粹》在明代主要有四次刻印,分别在正德元年、嘉靖十年、嘉靖三十四年、万历年间,后三次刻印皆以正德本为底本。至清代,《浮溪文粹》十五卷又有被重新整理刻印的康熙七年汪士汉居仁堂刻本;此外,汪藻的别集在清代又有大的整理,即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四库全书》本《浮溪集》以及陆心源、孙星华所做的补遗。汪藻别集的现存版本主要有《浮溪文粹》十五卷,分别是明正德马金本、明嘉靖汪拭本、明嘉靖钱芹本、清康熙汪士汉本、清《四库全书》本;《浮溪集》三十二卷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全宋文》本。  相似文献   

16.
曹著高续《红楼梦》是新红学派的一大功绩,近年多遭异议。贾雨村初仕时续娶娇杏事件叙述的前后不一为书中自证。他首次被革职前经历的两种说法均不合曹公原意。其实情是:贾雨村中进士后先当一任知县而后擢升知府,赴任途中巧遇娇杏续娶为妾,不到一年被革职于知府任上,前后任官凡5年。高鹗续写雨村作知县时便娶娇杏是错断。历代步其后尘者甚众,以讹传讹,积重难返.此宗牵涉到贾府及诸多人物、事件的发展空间无法链接,甚至被误解为曹公未及审改的舛错或败笔,由此可知高鹗暨后学辈与曹雪芹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前后不榫合恰恰铸成了曾著高续《红楼梦》难以销匿的铁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证分析,得出《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作的结论:程伟元没有作伪欺世;张问陶的诗及注不足为据;从程甲本的产生及由程甲本到程乙本的演变情况看。后40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  相似文献   

18.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红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不是建立在资料考证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他作为小说创作家敏锐的直觉上。林语堂红学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的后40回不是高鹗的“伪续”,而是曹雪芹自己创作的;后40回具有与前80回同等的艺术价值。据新红学家的考证,《红楼梦》在距曹雪芹去世之前的八九年(乾隆二十一年)已完成了文本的前75回。林语堂认为,曹雪芹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时间、有条件完成后40回,而由高鹗去代为完成是有悖常理的;从创作经验的层面看,创作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同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出现文本矛盾的现象,更何况《红楼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所以,文本矛盾与否和著作权不是一一的对应关系,后40回与前80回的矛盾出入不能证明后40回一定出自他人之手。  相似文献   

20.
桐城《高林汪氏宗谱》中有张英佚文三篇,即《高林汪氏宗谱序》、《尔玉公传》和《汪老伯母胡太孺人八秩荣寿序》,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张英介绍高林汪氏家族发展和纂修宗谱的特点,阐述自己对修谱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叙述同汪德雯的深厚情谊;同时,张英对尔玉公和胡太孺人十分景仰,撰写传记和寿序以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