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美秀 《广东教育》2005,(11):23-23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思想教育之船必须借助感情之水,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像春风吹暖他们冷漠的心灵;能像春雨洗涤他们心灵的灰尘;能像阳光,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刘映桃 《教育导刊》2001,(15):62-63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担。班主任在育人岗位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效果。花匠之所以能把一棵棵的幼苗培养成长,是因为他了解幼苗的生长特点;驯兽师之所以能把凶猛的老虎、狮子驯服,是因为他掌握了猛兽的生活习性;医生之所以能对症下药,把病人冶好,是因为他了解了病人的病况,掌握了药性和药效。同样的道理,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师其亲,信其道教师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生的“家”,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一员。每个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否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主要取决于作为“家长”的班主任。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在  相似文献   

4.
贾安辉 《江苏教育》2008,(11):45-45
曾经,我更多地喜欢做被动的班主任,因为这样可以“省事”,也就是“学生有事我有事,学生无事我平安”。这正如一棵树,小的时候你不去主动管理,让它顺其自然地生长.它肯定能长大,但是不是符合你用料的需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主动有序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主动提出班级近阶段的目标,及时对每个同学的班级工作学习生活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应不仅关注于教,更应关注于学”,“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学生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学生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是保持一致的。教师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是否会传道授业,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课上课下都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这种责任和幸运往往会降临到班主任兼科任教师的身上,双重的身份会让他们更充分的与学生接触,用发自内心的诚心和耐心,浇筑学生的心灵,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十二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生涯,让自己积攒了宝贵的一笔人生财富。  相似文献   

6.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我们不少的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先进生”,而对那些“后进生”则漠不关心。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以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极其重要。 在一个班集体里,不仅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也会有表现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爱后进学生,并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后进生是爱的升华和深入,也是崇高师德的体现。后进生往往在心理上有自卑感,他们学业差,不敢主动接近教师,甚至设法避开教师。班主任则应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王德琴 《贵州教育》2012,(18):45-45
众所周知,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学校的规矩什么也不懂。这得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循序渐进地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然而,很多教师由于没有经验或为了赶教学进度,却忽视了养成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他们拿着课本、教案,走上讲台便上课。有的是因为自己不是班主任认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事不关己;有的年轻班主任,认为养成教育是在班会课上进行的,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的班主任则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将班会课上成了学科课;部分数学教师把养成教育误认为只有语文课堂才能进行,便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将养成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8.
李奎花 《教育艺术》2006,(10):57-59
澳柯玛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好的班主任。怎样才算“更好”?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用满腔的热情,百分之一百五的耐心去呵护、浇灌每一棵幼苗,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贾书凤 《河南教育》2004,(12):40-40
培养师生间的真诚互信关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学生成绩和外表的观念,牢固确立有教无类的信念。作为班主任,只有伞面了解学生,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爱。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班主任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必然会信任、拥护班主任。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应当恰到好处地关心学生。一般说来,学生遇到如下情况时,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关怀:1.学生思想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矜持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必须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加双语学校发生的一个"洋班主任上岗又下岗"的故事,颇令人感慨和深思。这位上岗又下岗的洋班主任是加拿大人,50多岁,起了个中国名字叫阳光。原来是到这所学校来教外语的。此人性格温和开朗,对孩子很有爱心和责任感。阳光先生不甘只教英语的"寂寞",主动向校方提出要当班  相似文献   

12.
王娟 《辅导员》2014,(8):46-47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自主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欣赏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新时代班主任,要深入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为学生创建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葛优在其主演的电影《上一当》中,塑造了一位颇具个性的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形象——这位教师居然坐着上课;称呼学生不是“同学们”,而是“孩儿们”;除作文以外,他几乎从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对作文也不精批细改,而是指导学生评判并给分;他教育学生“做人第一”,要求他们考试不得像其他班学生那样作弊,虽然他的班的考试分数因此名列年级最后;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利用班会课给十六七岁的学生大谈“青春期心理”乃至“性知识”……这样的教师当然大受学生欢迎,但最后却被学校领导“请走”了。  相似文献   

14.
马俊生 《班主任》2008,(11):40-40
好班主任该是什么样的? 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该如魏巍笔下的刘先生,因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显得如此善良。是的,一个好班主任必定对学生充满了爱。因为爱,他会把每个学生都当作珍贵的艺术品一样呵护。因为爱,他会在琐事中品味到乐趣,会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出不平凡。一个心中有爱的班主任,他的爱会如阳光般射入学生内心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5.
舒乐泉 《江西教育》2004,(23):32-32
怎样排座位是每个班级里平常但又是沉重的话题,大多数班主任纯粹按照学生身高简单排列座位。有些班主任往往给成绩好的学生排最上等的座位,给中等生们排其次的座位;这样,一个个座位原本在人格上平等的学生分成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三等公民”。  相似文献   

16.
“罗森塔尔效应”,源自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前往一所偏僻学校考察,事毕,他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上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的智商很高,将会大有出息。”事隔一年,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担。班主任在育人岗位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效果。花匠之所以能把一棵棵的幼苗培养成长,是因为他了解幼苗的生长特点;驯兽师之所以能把凶猛的老虎、狮子驯服,是因为他掌握了猛兽的生活习性;医生之所以能对症下药,把病人冶好,是因为他了解了病人的病况,掌握了药性和药效。同样的道理,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师其亲,信其道教…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质疑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领导着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于是乎,新学年伊始,接任了新的班级,“领导”了新的学生,第一把“火”当然也应该是“旺盛”的: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用鸡毛掸打得双手紫一块青一块的;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数学题没能做出来时,老师要学生每人打他一下;有一位学生因为迟到,没有打扫卫生,而被班主任打了几巴掌,致使当天鼻出血三次……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常被人们称颂为教育的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能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塑造一代新人。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无非是很善于在“爱”“察”“韧”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爱”,即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对每个学生投入以严父、慈母般的爱。“爱”是贯穿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条红线。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古今中外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和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