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楼梦》48回写黛玉教香菱学诗,谈及以什么诗作教材时,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当即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黛玉是崇敬陆游的(见62、76回),但她认为不能以陆诗中这种“浅近”诗作教材。为什么?一、香菱有诗人气质,基础好,悟性好,陆游这类诗对她来说已嫌太浅陋,若以此为教材,起点太低,若陷入这种格局,被其缚住,就难以进入高层次了。二、名人的诗并非都是名作,而教材必须是名人名作。三、名人名作也不是都要进入教材的,教材必须…  相似文献   

2.
由宜宾师专中文系副教授徐志福编著的《古今名人教子诗赏析》一书,近期已由北万妇女儿童出版杜出版,此书荟萃了古今80位著名人物的200余首教子诗,其内容极为广泛:有教子戍边卫国,报效国家的;有教子修身养德,正直做人的;有教子舍身为公,不慕名利的:有教子为官清廉,宽厚仁和的;有教子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有教子勤劳俭朴,实践求知的:有教子锤炼意志,积极进取的;有教子读书之法、治学之道的;等等。这些教子诗作者,象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林则徐等人都是千古敬仰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象王安石、魏源、龚自珍等人,都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象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相似文献   

3.
近编对联书,找到了吴玉章先生撰的教子对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上联头两句是从唐太宗“创业难,守成不易”这句话演化而成,第三句是引用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中的“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话。要求小字辈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切勿奢侈浪费,更不要超前消费、追求虚荣,这是没有好结果的。下联则强调做长辈的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小字辈的楷模,成为子孙学习的圭臬。此联言简意赅,明白晓畅,既是教子的格言,又是治家的经验之谈。是一副难得的名联。(小林…  相似文献   

4.
李远碧 《中国德育》2005,(12):17-17
名人教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对联教子。这种教子方式情趣盎然、含蓄有致.既耐人寻味.又会收到独特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强 《现代语文》2001,(2):24-24
大诗人陆游,还是一个撰写碑志的高手。封建时代,撰碑的“润笔”收入丰厚,但这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干,即使能做到情并茂,也往往难处理真实性的问题,为后人留下“谈基”的话柄。陆游三为史官,深知“隧碑”之作对修史的价值,因此撰写的碑志大都坚持“质实”的原则,也有某些地方做了隐讳处理,但隐讳有别于“谈基”。  相似文献   

6.
夜游宫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扫胡尘”、“靖国难”是他生平理想所在。他主张抗战,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最终罢官,但报国的信念始终不渝。这首词,寄寓着诗人心忧国事壮志难酬的感怀。  相似文献   

7.
多味果     
多味果用对联教子二则1.1924年4月,爱国将领冯玉祥给儿子撰写了一副对联,曰: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作人。写完后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这副对联是写给你的,也是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也没有。”临别送一副对联,字少而情...  相似文献   

8.
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陆游的这两句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些语文教师常常把它当作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有益经验而谆谆告诫不已。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呢?  相似文献   

9.
著名诗人陆游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得很多,但这其中或许就包括对诗歌本身的吟诵。大家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小学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诵。  相似文献   

10.
纵观我们民族的历史,古人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宋代《教子语》开头就有这样的话:“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老学究语》中也指出:“不怕饥寒,怕无家教:惟有教儿,最关重要。”虽然古人没有也不可能像今人那样,把家庭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未来、民族未来的高度来认识,至少他们把教子——家庭教育摆到人生“至要”的位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古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德育。《老学究语》中说:“教以不正,何以为教?”所谓“正”,就是正道。这句话是说:不用正道来教育子女,还能用什么来教育子女呢?春秋时的卫国大夫石  相似文献   

11.
陆游一生写诗逾万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实存9138首)。其中教子示儿诗意达200首。示儿诗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时局政事、民族疾苦、伦理道德、文学见解、学习方法、山水风光以及邻里交往等等。真正教诲儿辈的诗,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事国事亲惟不欺陆游对儿辈的品德修养极为重视。示儿诗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诲儿子做个品德纯真、光明磊落的人。诗人首先教儿要正直无私.不能欺上瞒下。他曾对儿子严肃地说:“保家无异法,一念匀萌欺”,事国事亲惟不欺,要认认真真作事,老老实实做人。其次,要公正廉洁,勤政爱民。每当儿辈离…  相似文献   

12.
诗难“教”,新诗更难“教”,当代朦胧诗尤其难“教”。选在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就是这尤其难“教”的一首朦胧诗,更何况它还有朦胧之外的“变奏”!  相似文献   

13.
“诗教”,似乎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凡擅长诗词者,对其子女晚辈,常常“教”之以“诗”,乃是一种文化品位颇高的家教传统。在《陈毅诗词选集》中,就有两首“教子诗”,其一为《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其二为《示儿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部分的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这其中不乏夹杂着许多“痴心的爱”、“糊涂的爱”、“残酷的爱”。爱子是父母之天性,教子是父母之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不少父母没能正确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好爱子与教子关系上,我国古代学者作过很多精辟的阐述,如: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主张慈严结合。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必须严加管教,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司马…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7.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8.
小事的魅力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南宋嘉定二年,陆游85岁,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此时,诗人的豪情经过了一生的激荡,频繁的喷发,痛苦的沉淀和可贵的净化,能为创作提供最深沉的思绪和最纯净的情感,而他“60年间万首诗”的艺术功力又能使这种思想感情得到最完美的表达。精美的诗质和精熟的诗艺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两千多年来 ,“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 ,虽然近几十年来在“诗教”方面走过弯路 ,但由于诗是传统瑰宝 ,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 ,所以“诗教”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是 :对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诗歌 ,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陶冶功能 ?诗歌教学与一般课文的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不同 ?笔者在教《石壕吏》一诗时 ,曾做了一些尝试 ,改变传统的古诗文教法 ,试图变换课堂形式 ,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让学生当一回编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