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赞美曲线     
我曾一度很向往直线,老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常常破“梦”而入,把我心目中的“直线”分割殆尽,使我举步维艰。 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无所不在,比直线更富于魅力。你瞧它:有弯曲,有转折、有流动的韵味,能引导你的眼睛作变化无  相似文献   

2.
一天,角与直线擦肩而过,直线回过头招呼:“角,你不认得我了?”角走近直线,淡淡地说:“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大概是萍水相逢罢了.”“谁说的?我们还有血缘关系哩!”直线眨眨眼,神秘地说. 角疑惑不解,问:“我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3.
曲线之美     
我曾一度很欣赏直线,老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常常把我梦中的“直线”分割殆尽,使我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一册 (下 )增加了“平面向量”教学内容 ,第二册 (上 )“直线和圆的方程”在阅读材料中增加了“向量与直线”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处理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方面有独到的地方 ,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知识 ,于是我就调整了“直线”教学思路 ,在我们区进行实验改革 .1 使用“向量”工具 ,研究直线方程时 ,方程形式出现的顺序发生了改变图 1新教材是在讲完“方程的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概念后研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目的是引…  相似文献   

5.
我在做“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的习题时,经常遇到平行线中的“拐角”问题,于是我就想:这类问题有没有规律呢?经过整理和思考,我发现“拐角”顶点的位置有以下特点:如图1,直线AB//CD,AB、CO、AC三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六部分(三条直线上的点除外),“拐角”的顶点可位于其中任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老师问学生,看到“直线”、“曲线”等线条后都有什么感受。“直线像头发,像我的直尺。”“直线看上去好无聊啊。”孩子们抢着说。“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或许“无聊”这类个人感受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老师连忙打断学生的话,把“笔直刚劲,富有力量”贴在了黑板上。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安 排了直线和线段这两个概念的教学,要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让学生建立直线和线段的表象,知道直线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的。不给直线、线段下定义,只要能判别哪是直线、哪是线段就行。备课时,我发觉教科书上的例题7讲“拿一条线,两个同学把它拉紧,就成一条直线。”插图是两只手已经拉到线的两头了。我想,照这样教学可能有些不妥,为了高年段的后续学习,是否也应孕伏直线是无限长的内涵呢?因而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认识直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仑美奂,我在课堂实践中尝试把“诗词带进课堂”。引入古今哲理诗词,让枯燥无味的数学也跳动着诗情画意的音符,从而使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求索中进入思考状态。记得在学习“直线”这一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在其两侧画有两点,指着“两点”,我念念有词:“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那么这条直线呢?‘一行白鹭上青天’。”刹那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接着我又出示下图:在数学家眼里:图(1)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图(2)是一个圆与直线相切。在画家眼里是一幅寥廓苍凉的塞外黄昏景象。在诗人眼里就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相似文献   

9.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数学老师在讲函数的坐标,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坐标线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件事。一直以来,数学老师会画直线已经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无论多长的直线,他不用尺,却照样画得很直。有一次,一位同学问老师:“为什么您画的直线这么直”。老师笑着说:“只要你做人做得直,那么线也就可以画得很直了。”我知道,老师那只是开玩笑,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他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时我又想,这肯定是他在这二十年里练出来的“小绝活”吧!别看画直线简单,你能画直吗?我想不能吧!而老师,他也是靠“…  相似文献   

11.
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由于这一章的概念和定理较多,空间观念强,学生难于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因此,在毕业复习中,需要认真对待。下面谈谈我组织这一内容复习的几点作法。一、将概念和定理归类总结,理清脉络。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按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顺序编排的。复习时,我首先抓住“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把分散的有关定理“上珠串线”。比如,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串上下列判定定理:①如果两条直线各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交,则两条交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并且过这直线的一个平面与这平面相交,则这直线与这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平面几何证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以为,首先要抓好证题基本功的训练。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三项基本功:一、找“已知”和“求证”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的训练,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告诉学生,几何命题最基本的模式是“如果……,那么……”,“如果”后面是条件(已知)部分,“那么”后面是结论(求证)部分。比如在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是已知部分,“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求证部分。不过,一般命题不一定都有“如果”、“那么”两个词,因此第二步就应要求学生学会按照“如果……,那么……”的形式改写命题,从而找出已知和求证。比如“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让学生加上  相似文献   

13.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做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9~41页。教师甲: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我、们、爱、数学、‖、”然后问学生):你找到了几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了什么?生:我找到了六个面,这六个面上分别是:我、们、爱、数学、‖、。师:“我”与“们”在同一个面上吗?生:不是。师:“数学”在同一个面上吗?生:是的。师:在同一个面上,我们就可以说“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在同一平面内)师:观察“‖”与“”有什么不同?生:“‖”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的两条直线却相交了。师:你说的非常棒!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  相似文献   

15.
一天,小点点走着走着,突然被地上什么东西绊倒了。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真讨厌!”小点点生气地说。“对不起!我是曲线,也是线呀!”“曲线?”“你们可以把我拉直,拉直了,就成一条直线了……”曲线说。于是,曲线上两个小点点使劲地拉了起来。很快,一条直线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几何大院”里真热闹!只见几何图形们在院子里围成了圆圈,正在听直线、线段、射线争论着谁的作用大! 直线首先自我夸耀一番:“瞧,我的身材多苗条,又细又直又长,谁也别想看到我的头和尾。就说线段吧,他只是我的一  相似文献   

17.
姚沅根 《湖南教育》2003,(21):50-50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定理、公式、定义比较多,特别讲究内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可我觉得初中几何第二册中关于“三角形”的定义,读起来有点别扭。教材中对“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我们只要认真去分析这条定义的含义,不难看出它逻辑上的缺陷。教材把“三角形”定义的前提放在“不在同一直线上”,这说明三角形必须满足“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个条件才能定义为三角形。也就是说,这条定义承认“由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  相似文献   

18.
线族三兄弟     
线家族有三个兄弟,它们是直线、线段和射线。一天,直线傲慢地对线段和射线说:“二位,在线家族里,该算我是长兄了。你们瞧,我的身体笔直笔直的,有无限长。你们谁能跟我相比呢?”  相似文献   

19.
海的图画     
妈妈,快来看我画画,我来画“海的图画”——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线下是宽宽的海,  相似文献   

20.
逸然 《英语沙龙》2009,(8):37-39
杰克把文件扔在我的办公桌上,眉毛拧成一条直线地瞪着我。 “怎么了?”我问。 他用一根手指戳了一下那份提案。“下次你要做任何修改时,先问问我。”说完,他转身扬长而去,撇下气炸了肺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