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避失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学习活动中。个体回避失败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败对自我价值的威胁,但回避失败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使失败变得更加确定。错误的能力观、不恰当的目标设置、不合理的归因、非依随性评价反馈、不当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教育环境等是导致回避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学生的回避失败现象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的反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归因反应模式测验,以33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考试失败的归因,所引发的不同生气反应、奖惩以及对学生未来失败可能性的预测。结果发现高能力、低努力、无学习困难三类学生的考试失败会引发中小学教师较强的生气反应、较低的奖励;教师认为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在未来考试失败的可能性更小。小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是否努力,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而中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能力高低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  相似文献   

3.
张震 《教育探索》2001,(10):49-50
奖惩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奖惩,要分清学生思想珩为发生变化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奖惩;应坚持以奖为主,慎用惩罚的原则;应根据学生差异及个性特点,奖惩有别;教师有威信,奖惩才有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归因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归因是一个心理过程。归因理论认为,改变一个人的归因,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就行为及心理素质。根据归因理论,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干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努力等行为来妨碍自己的学业表现,这样在失败时避免对自己作缺乏能力的归因,以保护自我价值。自我妨碍行为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的归因模式:这种归因的不确定性不仅使个体作相对消极的自我评价,而且使自我妨碍行为得以延续,针对自我妨碍者的这种认知特点,归因训练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教育者要对学生作自我提高的归因训练,在教育情景中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确定的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6.
郭连锋 《教育探索》2009,(2):122-123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确定和自我效能感低.其原因有: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层次得不到及时满足,学习压力增大及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等.要增强初中生学习动力,教师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引导学生改变错误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观,摆脱学习无力感;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帮助其明确目标;尊重和信任学生,提高其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数学成绩归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体而言,初中不同水平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数学成绩的归因趋于内部因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势力程度,但优生将成功,差生将失败的归因更倾向于兴趣,从而也启示我们应从“学”的归因中,寻找“教”的归因,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8.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另一种是内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态度、意志、能力、努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因倾向始终伴随着学生,并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归因方式,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业成败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教育学者均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民族地区教师除了面对一般性的归因偏差外,还可能受到学生民族属性的影响。为了解民族地区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模式,研究采用归因反应测验,对144位民族地区教师进行了测试,检验了能力、努力和民族属性这三个归因因素。结果发现这三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奖惩倾向,愤怒情绪,以及对学生未来成绩的预期。学生是否努力是影响教师对学业失败归因的主要因素,而民族属性仅在对低能力低努力的学生进行愤怒和预期反应时产生影响。研究讨论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正确归纳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更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我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首先我用话题引入:一个人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会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不断进步”。归因的领域很广,涉及工作、学习、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